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世界永遠有壞人,而你卻在剝奪孩子的自衛能力

壹姐說

養育孩子必然有讓父母疲倦勞累的時候。 那麼, 是不是因為累, 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孩子“聽話”呢?就短期來看, “聽話”的確能帶來好處, 節省了父母很多管理精力。 但孩子對父母的無條件順從也逃不過硬幣的另一面——不敢反抗權威, 不敢捍衛自己的邊界。 這就是從家裡帶出來的“受氣相”。

壹姐:尹建莉父母學堂金牌輔導員,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

文︱連嶽

有沒有絕對安全的世界?

沒有。

絕對安全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是純粹自願的, 沒有不自願的事情發生, 意味著你不會被盜竊,

你的財產不會非自願失去, 你不會被傷被殺, 你的身體不會非自願局部或全部受損。

搶劫和謀殺, 對它們的禁止, 是人類的共識, 任何一種文明, 都禁止這些傷害他人的行為。 可是罪犯永遠存在。 也就是說, 以為禁止某事, 某事就會消失, 這是偷懶而幼稚的想法。

愛是典型的自願行為。 愛意味著讓另一個人觸碰自己的身體, 向Ta坦露自己最脆弱的一面, 不自願, 無法完成。 我再強大, 都無法強迫你愛我。 我強迫你, 我就是犯罪, 將自己置於受懲罰的不利境地。

昨天有位朋友留言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當然, 你可能沒來得及看到):

她的一位大學女同學, 被當時的系主任脅迫, 不接受他的“愛”, 學業上就要受刁難, 畢不了業。 這位系主任,

當然是膽大妄為之人, 因為他做的事, 沒有任何學校允許。 這位女同學, 深知這點, 她最後採取的反制手段是, 帶著兩支錄音筆與系主任見面, 錄下他的威脅, 並安排另一位元同學遠遠拍下畫面。 結果她當然畢了業, 這個狠角色, 還順便敲了系主任一筆錢。 不過, 敲錢我不贊同, 這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不過, 聽起來確實很爽, 是吧?

現在的技術手段, 人的行為, 幾乎是全紀錄, 微信上留下各種溝通紀錄, 攝像頭還原一個人的生活。 比起那個帶錄音筆的女同學, 技術上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稍微花一點心思, 脅迫者的證據就抓得住, 向他的管理者出示, 或者單純地公開, 都能讓他身敗名裂, 丟掉飯碗, 甚至去吃牢飯。

脅迫者是你的老師,

是你的上級, 就一定比你強大?脅迫就一定成功?那是想當然了, 你不好惹, 展現出不受脅迫的意志, 他們就不敢把你當獵物, 因為風險太大。

意志軟弱, 遇到脅迫不敢表達“我不願意”, 這樣的人, 往往會成為受害者。 施害者在他們面前, 並不顧忌禁止與法律, 他們本能地嗅出, 這樣無聲的受害者, 降低了他敗露的可能。

你想讓你的孩子安全?不是呼籲禁這個禁那個, 即使單列一法條保護你的孩子, 他如果不知道保護自己, 也是沒用的。

讓你的孩子敢於表達自己想法, 敢於不願意。 這是很重要的教育。 這恰恰是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缺陷, 太過著重聽話與順從, 無限拔高家長權威。 父母讓孩子服從, 不是用理性說服, 僅僅因為“我是父母“這個地位就可達成,

否則你就不是好孩子, 你就不孝順。 久而久之, 孩子學會無條件順從, 這樣有利於他在家裡不受責備, 反正父母是家庭最終的裁判者, 無處申冤。 父母管教孩子, 也輕鬆許多, 畢竟說理是很麻煩的事, 沒道理時也會被孩子反駁得無話可說, 顯得沒有面子。

這樣長大的孩子, 將來也是最容易服從權威的, 老師, 上級, 就像父母一樣, 必然是對的, 即使錯了, 也不應反抗。 就算受傷害了, 也不會申冤, 因為從小接受這現實。 你在家裡把他培育成一隻小綿羊, 怎能指望他一出門就敢於博鬥?

會說, “我不願意”, “我不喜歡”, “你講得沒道理”, 這樣的孩子, 風險必然小一點, 他捍衛自己邊界的意志培養出來了。

家長不要太天真, 要知道世界的不完美, 其中一點就是永遠有壞人, 而壞人沒有標識, 有各種身份偽裝, 要教給孩子自衛能力。 這是不可推卸的職責。

作者介紹

連岳,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連嶽 ID:ilianyue”。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所有家庭教育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所有家庭教育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