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古代的變法鮮有成功的,改革開放卻能順利執行?

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戊戌變法都已失敗告終, 即使是成功的商鞅變法也遇到了重重阻力, 商鞅最後還落個五馬分屍的下場。 為什麼改革開放能順利執行下去?

我們以王莽的土地改革來舉例。 如果王莽當時有詳細的執行規劃, 如果這項制度能夠解決當時的實際問題, 那麼, 成功的可能性如何?答案依然是:沒有。

王莽的改革, 基本上是要將土地國有化, 然後再分給需要的人來種。 這種做法, 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 我們都上過政治課, 在講到上個世紀中葉的“三大改造”時, 就有將土地國有化的內容。 但是, 你若翻看歷史, 就會知道,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 這是僅有的一次將私有制土地改為公有制的成功案例。

在土地改革這樣牽涉到所有人利益的改革中, 大國的難處就在於, 協調成本太大。 中樞永遠無法如臂使手、如手使指般, 去指揮龐大的官吏群體盡心盡職。 尤其是在兩千多年前, 在一個管理都還沒有成為科學的社會中。 土地改革這類超級大的工程, 對於組織能力尚且低級的帝制時代, 根本就是個無法完成的任務。

古代很多的改革, 其實是一種單純的收入分配改革。 而收入分配改革, 事實上是一種零和博弈, 單純的收入分配改革, 歷來為改革家所不取。 歷代成功改革的共同經驗, 則是這些改革都是制度革新型改革。 通過制度革新創造紅利, 對弱勢群體進行一定的補償, 減少改革阻力, 弱化社會矛盾。

從八十年代的貧窮再到現在的小康,

老百姓的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都有了質的提升, 我們國家從未真正進行過“均貧富”的改革, 但貧窮卻再也不是這個國家和她的人民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為什麼?因為制度革新是關鍵, 發展才是硬道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