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淡淡風痕處,心似蓮花開

詩有雲

【鄭允瑞】

本無塵土氣, 自在水雲鄉。

楚楚淨如拭, 亭亭生妙香。

感複念

《楞嚴經》雲:"爾時世尊, 從肉髻中, 湧百寶光, 光中湧出,

千葉寶蓮, 有化如來, 坐寶蓮上"。 《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 常善入於寂行"。 《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 同生於淤泥之濁, 三身證覺, 俱坐於蓮台之上"。 可見, 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

說明它生於淤泥, 綻開於水面, 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 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

炎熱表示煩惱, 水表示清涼, 也就是說, 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 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聖人化身。 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 證得正覺, 得大自在。 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

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 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 佛教認為, 人間煩惱多於恒河沙數, 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 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 淨化自我, 不受污染, 超凡脫俗, 追求到達清淨無礙的境界。 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

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 它昂首挺展, 日豔且鮮;潔身自處, 傲然獨立;其根如玉, 不著諸色;其莖虛空, 不見五蘊;其葉如碧, 清自中生;其絲如縷,

綿延不斷;其花莊重, 香馥長遠;不枝不蔓, 無掛無礙;更喜蓮子, 苦心如佛;諄諄教人, 往生淨土。

顰兒說

人生更多時候需要的不是一夢繁華, 而是來自靈魂深處的一份靜謐之美, 這才是最與自己的心情適配的。 因為只有在這恬淡的氛圍裡我們才能感悟到人生, 世界, 自然是那麼的和諧, 高尚, 純美。

幾片隨風而落的花瓣落在衣衫上不經意就香氛了那份尋覓等待的心情。 忽然內心有一份溫柔的渴望好想俯下身來贈它一個摯真的親吻, 輕輕問詢它美麗的來處, 好想將那枝頭輕輕拉近鼻息, 嗅到那花兒心底埋藏著的古老芬芳的秘密。

幸福原本就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情, 就像偶或間一抬頭看到湛藍的天空繡著燦爛的陽光和雲霞,

幾顆忽閃的星光在眼前, 狡黠著它的可愛和神秘, 月亮將一層柔柔的清輝披在我的身上。

佛教能使人的心境變得善良和寬厚, 能使壓抑浮躁的靈魂在接受了佛光的普照沐浴後, 變得沉靜安詳。 我喜歡佛像慈眉善目的神態,

它總是以愛輕撫著世間百態, 讓那些虔誠的跪拜者找回他們曾經丟失的自我, 重拾起一份人生暫時折斷的信念。 所以我對佛充滿著敬仰, 因為佛教的本質, 就是感化和濟愛於蒼生。

人, 不一定信佛, 但一定要有佛性。 佛性即:“自覺”和“覺他”的德行。 佛性, 最講一個“善”字;禪境, 最講一個“淡”字;用佛待人, 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 人可兼佛;善心, 點亮心燈;慧心, 使心燈長明;善良的人, 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覺慧的人, 往往可以化險為夷。

佛經中常常將蓮性類比佛性。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如蓮花, 出自污泥, 色雖鮮好, 出處不淨。 ”《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 處於濁 世, 當如蓮花, 不為污染。 ”蓮花生在污泥之中, 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 受世間“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污染與幹攏,使人難得平靜。

佛,亦出自塵世,卻能潔淨不染,於是佛化作蓮花靜開於凡間,引導眾生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如蓮生於濁水而超凡不染,終開出聖潔的花。

希望你我都能似這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這繁華的人世間都能夠始終保有一顆聰慧心,慈悲心。紅塵紛擾,萬事不可逃避,不如淡然面對,心已於淡淡風痕處,開成一株向晚質潔的蓮花...

受世間“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污染與幹攏,使人難得平靜。

佛,亦出自塵世,卻能潔淨不染,於是佛化作蓮花靜開於凡間,引導眾生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如蓮生於濁水而超凡不染,終開出聖潔的花。

希望你我都能似這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這繁華的人世間都能夠始終保有一顆聰慧心,慈悲心。紅塵紛擾,萬事不可逃避,不如淡然面對,心已於淡淡風痕處,開成一株向晚質潔的蓮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