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悼公的和戎政策與白狄的東遷

西元前6世紀的70年代, 對晉國統治集團來說, 是一個極其嚴峻的時期。 晉國雖然在麻燧與鄢陵之戰中打敗了秦國和楚國, 但晉國在頻繁的戰爭中也遭到了很大的削弱。 西元前574年, 即鄢陵之戰的第二年, 楚國的勢力又回到了中原, 並屈服了鄭國。 在首止(今河南省睢縣)和汝水的軍事對峙中, 晉軍在強大的楚、鄭聯軍面前, 表現得既虛弱又膽怯, 被迫從陣上後撤(《左傳・成公十七年》)。 與此同時, 在晉國統治集團內部爆發了新的爭權奪利的鬥爭。 晉國最有勢力的貴族, 史稱“富半公室、家半三軍”的三郤被殺(《春秋・成公十七年》),

接著, 昏聵的晉厲公本人及其親信胥童也被殺掉。 西元前573年, 流亡在外的公子周被立為晉君, 是為悼公。

晉悼公

悼公入主晉國, 使晉國的政治有了新的轉機, 從而結束了當時晉國面臨的一場軍事政治危機。 在悼公周圍聚集了包括魏絳在內的一批有豐富統治經驗和政治遠見的大臣,

悼公依靠他們大力整頓晉國的吏治, 制訂和施行了一系列目的在於富國強兵的新政策。 經過悼公的改革, 不數年晉國複強。 被楚脅迫而同楚結盟的鄭、許、陳等國先後叛楚服晉。 悼公的改革也在晉國國內和相鄰的少數民族中博得了聲望。 西元前569年, 活動于晉國北部今河北省蔚縣和山西省太原一帶的山戎無終部(無終, 《世本》又作陸終:“陸終娶鬼方氏之妹”。 是無終同北狄早已存在婚姻關係, 至戰國, 無終同北狄族的民燕融合又有所發展, 所以《逸周書》又稱無終為“代狄”)酋長嘉父, 派人到晉國求見魏絳, 托他送給晉悼公一批虎豹皮, 並請求悼公施行“和戎”政策。 魏絳勸悼公說:被楚國脅迫的諸侯都歸服了晉國,
最近陳國也叛楚同晉國友好了。 但這些國家都在觀望, 看晉國是否實行德政, 隨時都有可能背叛晉國。 晉國向戎狄用兵, 楚國必乘機伐陳, 晉國不能救陳, 其他諸侯國必叛晉降楚。 再也沒有比這樣做失算的了(《左傳・成公十三年》)。 魏絳建議悼公把“和戎”政策作為國策, 向居住在晉國邊境內外的戎狄少數民族普遍推行。 他說:

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薦居, 貴貨易土, 土可賈焉, 一也;邊鄙不聳, 民狎其野, 穡人成功, 二也;戎狄事晉, 四鄰振動, 諸侯威懷, 三也;以德綏戎, 師徒不勤, 甲兵不頓, 四也;鑒於後羿, 而用德度, 遠至邇安, 五也。

可見, 魏絳勸悼公實行和戎政策, 主要是為了使晉國在同楚國爭奪霸主地位時,

能更多地爭取與國和免除後顧之憂, 是立足於奪取和保持晉國的霸主地位這個要害問題之上的。 其要點為:停止對戎狄的武裝侵害和掠奪, 代之以和平的以貨易土的方法兼併戎狄的土地;利用戎狄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進行爭霸戰爭。 和戎政策是晉楚爭霸的形勢發展所要求的, 也是切實可行的。 史載悼公聽了魏絳的勸說和和建議之後很高興, 立即命他答應嘉父的請求, 在晉國全面推行和戎政策。

和戎政策在晉國推行的具體過程, 由於史書闕載, 我們不得其詳。 但這種政策在晉國無疑得到了貫徹和執行。 西元前562年, 即和戎政策推行八年之後, 晉悼公把伐鄭所獲樂器之半賜給魏絳, 以酬謝他首倡和戎政策之功。

悼公十分興奮地對魏絳說:“子教寡人和諸戎狄, 以正諸華。 八年之中, 九合諸侯, 如樂之和, 無所不諧。 ”又說:“微子, 寡人無以待戎, 不能濟河(杜預《集解》:渡河, 南服鄭)。 ”可見, 和戎政策的推行是達到了原來預期的目的的。 歷史上所傳頌的晉悼公複霸, 主要是他實行了和戎政策, 取得了國內戎狄等少數民族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這在當時是很明顯的。

晉悼公推行比較寬容的民族政策, 不僅使晉國重新贏得了它在中原華夏國家中的霸權, 而且還直接間接地促成了白狄諸氏族部落向華北大平原的遷徒。

白狄東遷示意圖

我們知道,至遲在春秋早期,白狄的一部分就居住在今山西省西北部的交城、石樓、蒲縣以北地區了。西元前579年,這部分白狄還曾進攻過晉國的交剛。但是自和戎政策推行以後,這部分白狄從上述地區消失了,春秋及以後的文獻再也沒有記載上述地區有狄或白狄的活動,它們顯然是遷徙了。晉國和戎政策中首要的一條是用金錢和貨物交換狄人的土地。這部分白狄的土地顯然是被晉國統治階級以欺騙手段買去了,從而和平地將這部分白狄驅逐走了。這是和戎政策引起的晉西北白狄的遷徙。

前面已經說過,在西元前578年,晉呂相致秦恒公的《絕秦書》中,曾經說到當時的白狄主要居住在雍州,《絕秦書》有“白狄與君(秦桓公)同州”等語。但自悼公推行和戎政策以後,所有的先秦文獻再也沒有雍州有白狄的記載。它們像上述晉西北的白狄部落一樣,也永遠在雍州地區消失了,它們也顯然是遷徙了。

這些從晉西北、陝北消失了的白狄遷到到哪裡去了?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的材料是沒有的,但我們可以從晉國推行和戎政策以後白狄活動地區的變化上看出來。《春秋·襄公十八年》(西元前555年)載:“白狄始來。”杜預《集解》:“白狄,狄之別種,未嘗與魯接,故曰始。”這是先秦典籍中太行山以東出現白狄的最早記載。此後不久,白狄所屬諸氏族部落的名字及分佈地,開始頻繁地顯現于史乘。其分佈及活動中心集中於今山西省東北部的盂縣以東至河北省石家莊市周圍之地。顯然是白狄由晉西北和陝北遷到了這些地方。

如果說與晉國統治中心密邇的晉西北的白狄的遷徙是晉國以貨易土的結果,那麼居於晉國之外的陝北白狄為何要離開它們世世代代居住的雍州?它的遷徒同與它為鄰的秦國的政策有無關係?晉國為何同意或默認它們遷入自己的領土(赤狄滅亡後,燕國以南衛國以北地區為晉國領土)?這些問題由於於缺乏直接佐證的材料,已無法完全弄清楚了。但在各諸侯國特別是各大諸侯國激烈爭奪的春秋時期,民族的遷徙顯然牽涉著各相鄰國家的直接利害關係,因此它的發生決不是孤立的偶然的事件。為了幫助我們對陝北白狄東遷的歷史內幕作出某些推斷,我們可以看一下《春秋左傳》記載較詳的允姓之戎的遷徒。在春秋中葉以前,允姓之戎居住於瓜州(今甘肅省敦煌地區),由於秦國統治階級“負恃其眾,貪於土地”,對它進行了殘酷的剿逐,允姓之戎無法在原地生活下去。秦晉韓原之戰以後,晉惠公為了利用對秦國有刻骨仇恨的允姓之戎阻擋秦國勢力的東下,誘使它遷徙到晉國的“南鄙之田”(今陝西省華縣至河南省三門峽以南洛水以北之地)。“南鄙之田”是“狐狸所居豺狼所嗥”的不毛之地,但由於它正當秦國東下的大道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元前627年,允姓之戎曾同晉國一起全殲秦軍於崤山,自此以後,“晉之百役”,允姓之戎都能“相繼于時,以從執政”,成為晉國遏制秦國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白狄從雍州向晉國東北邊疆的遷徙,是否像允姓之戎那樣,受到了秦國的迫逐?它是在晉國和戎政策影響下遷徙的還是晉國誘使它遷徙的?這些問題從史籍上是找不到明確答案的。但從晉國和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企圖利用戎狄的人力物力以稱霸中原以及允姓之戎遷徙的成例來看,雍州白狄的東遷很有可能是它既受到秦國的迫逐又受到晉國和戎政策的利誘而造成的。

節選自段連勤《北狄族與中山國》

白狄東遷示意圖

我們知道,至遲在春秋早期,白狄的一部分就居住在今山西省西北部的交城、石樓、蒲縣以北地區了。西元前579年,這部分白狄還曾進攻過晉國的交剛。但是自和戎政策推行以後,這部分白狄從上述地區消失了,春秋及以後的文獻再也沒有記載上述地區有狄或白狄的活動,它們顯然是遷徙了。晉國和戎政策中首要的一條是用金錢和貨物交換狄人的土地。這部分白狄的土地顯然是被晉國統治階級以欺騙手段買去了,從而和平地將這部分白狄驅逐走了。這是和戎政策引起的晉西北白狄的遷徙。

前面已經說過,在西元前578年,晉呂相致秦恒公的《絕秦書》中,曾經說到當時的白狄主要居住在雍州,《絕秦書》有“白狄與君(秦桓公)同州”等語。但自悼公推行和戎政策以後,所有的先秦文獻再也沒有雍州有白狄的記載。它們像上述晉西北的白狄部落一樣,也永遠在雍州地區消失了,它們也顯然是遷徙了。

這些從晉西北、陝北消失了的白狄遷到到哪裡去了?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的材料是沒有的,但我們可以從晉國推行和戎政策以後白狄活動地區的變化上看出來。《春秋·襄公十八年》(西元前555年)載:“白狄始來。”杜預《集解》:“白狄,狄之別種,未嘗與魯接,故曰始。”這是先秦典籍中太行山以東出現白狄的最早記載。此後不久,白狄所屬諸氏族部落的名字及分佈地,開始頻繁地顯現于史乘。其分佈及活動中心集中於今山西省東北部的盂縣以東至河北省石家莊市周圍之地。顯然是白狄由晉西北和陝北遷到了這些地方。

如果說與晉國統治中心密邇的晉西北的白狄的遷徙是晉國以貨易土的結果,那麼居於晉國之外的陝北白狄為何要離開它們世世代代居住的雍州?它的遷徒同與它為鄰的秦國的政策有無關係?晉國為何同意或默認它們遷入自己的領土(赤狄滅亡後,燕國以南衛國以北地區為晉國領土)?這些問題由於於缺乏直接佐證的材料,已無法完全弄清楚了。但在各諸侯國特別是各大諸侯國激烈爭奪的春秋時期,民族的遷徙顯然牽涉著各相鄰國家的直接利害關係,因此它的發生決不是孤立的偶然的事件。為了幫助我們對陝北白狄東遷的歷史內幕作出某些推斷,我們可以看一下《春秋左傳》記載較詳的允姓之戎的遷徒。在春秋中葉以前,允姓之戎居住於瓜州(今甘肅省敦煌地區),由於秦國統治階級“負恃其眾,貪於土地”,對它進行了殘酷的剿逐,允姓之戎無法在原地生活下去。秦晉韓原之戰以後,晉惠公為了利用對秦國有刻骨仇恨的允姓之戎阻擋秦國勢力的東下,誘使它遷徙到晉國的“南鄙之田”(今陝西省華縣至河南省三門峽以南洛水以北之地)。“南鄙之田”是“狐狸所居豺狼所嗥”的不毛之地,但由於它正當秦國東下的大道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元前627年,允姓之戎曾同晉國一起全殲秦軍於崤山,自此以後,“晉之百役”,允姓之戎都能“相繼于時,以從執政”,成為晉國遏制秦國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白狄從雍州向晉國東北邊疆的遷徙,是否像允姓之戎那樣,受到了秦國的迫逐?它是在晉國和戎政策影響下遷徙的還是晉國誘使它遷徙的?這些問題從史籍上是找不到明確答案的。但從晉國和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企圖利用戎狄的人力物力以稱霸中原以及允姓之戎遷徙的成例來看,雍州白狄的東遷很有可能是它既受到秦國的迫逐又受到晉國和戎政策的利誘而造成的。

節選自段連勤《北狄族與中山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