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你是個臭雞蛋!念在你詛咒敏感期,母后我就,就忍了吧~

最近依姐總是把“臭雞蛋”掛在嘴邊, 每次她想要嘩眾取寵的時候就會小皮臉的說:“媽媽臭雞蛋!爸爸臭雞蛋!奶奶臭雞蛋!爺爺臭雞蛋!”對於一個日通常只會蹦單詞、能說的最完整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我要吃奶奶~”的2歲小屁孩兒來說, 她的詞彙量是遠達不到“臭雞蛋”這樣的高度的。 所以, 這就只有一種可能性——她跟她哥哥學的。

要說我家哥哥, 那“污言穢語”可就五花八門了, 臭媽媽臭爸爸那是最經常的, 帶的妹妹也經常稍不如意就“臭”字打頭, 而“臭雞蛋”也是哥哥教給妹妹的搞怪技能, 有時大榮生氣了還會惡狠狠地說:“我把**殺了去!”除此之外, 他還喜歡說“我把你打到天上去!”“我要把你踢飛!”“妹妹是個大傻瓜!”“臭狗屁”、“臭狗屎”……絲毫不顧及場合與旁人尷不尷尬。

而我家妹妹雖然才2歲, 但也已經表現出“飆髒話”的天賦, 她會特意把我拉到草叢裡得意洋洋地指給我看:“媽媽你看,

臭狗屎!”當自己放屁時, 她會主動而興奮地說:“媽媽, 妹妹放屁呀!”家裡其他成員放屁也絕對逃不過她的法眼, 只要讓她聽見立刻就會大喊:“誰誰, 放屁呀!”悄悄地說, 現在只要是公眾場合我想放屁的時候, 都會躲妹妹遠遠的, 放完再回來, 不然我家這位耿直姐鎮臂高呼廣而告之:“媽媽放屁呀!”的話, 眾目睽睽之下我可能就會特別囧。

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正確看待、正確引導詛咒敏感期的問題。 通常呢, 詛咒敏感期開始於3-4歲, 李大榮剛好就在發病區間裡, 但不是絕對, 會提前也可能延後, 比如李依依, 因為有個敏感期內的哥哥, 所以正值模仿敏感期高峰的妹妹, 照葫蘆畫瓢地提早打開了詛咒敏感期的開關。

當孩子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

她的語言敏感期就到來了, 通常是1歲~2歲的階段, 他們會發現一個單詞可以和一個事物配對, 於是便開始不斷重複這個單詞, 這也是為什麼有段時間, 孩子學會一個詞就會不停地說, 比如“飛機”, 只要是天上看到了依姐就一定會大喊“飛機”, 恨不得天天盯著天上看, 有了飛機就好說“飛機”兩個字了, 這就是孩子學說話的開端。 隨著年齡的增長, 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 孩子很快發現一句話能表達一個意思, 於是便開始重複一句話。 隨著孩子在探索語言的道路上發現的越來越多, 終於有一天, 他們發現語言本身就是具有力量的, 有些話說出來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效果, 它可以兵不血刃的刺傷一個人的心,
他覺得這很有意思, 於是在樂趣的指引下, 孩子的詛咒敏感期到來了。

通常他們在“詛咒你”的時候, 都會附帶極其浮誇的表情, 給你的感覺類似吹牛或是胡扯。

很多時候, 從孩子嘴裡說出一些沒輕重、屎尿屁的話, 並不是為了故意激怒你, 極有可能是某天他們無意中發現,

當說出這些話的時候, 大人的反應很激烈, 這些細微的敏感詞彙讓孩子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 無形中加深了他們對於這些詞彙的印象,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 你越生氣制止他不要說, 他卻偏要說, 是因為他們在沒輕重地感受語言的力量, 反而越發關注和喜歡使用這類詞語。 所以, 孩子那些因為出言不遜而挨的打, 其實說冤也冤, 說不冤也不算冤枉, 冤枉的地方在於他們並沒有惡意, 只是在激進地學習語言的運用, 不冤枉在於, 他們的確是故意地說那些話企圖激起你的強烈反應, 但往往力道掌握不好激起變成了激怒, 逗樂變成了一頓胖揍。

對於詛咒敏感期, 我們首先應該去理解它, 排除那些惡意的揣測, 探尋孩子本真的原始屬性。在原始社會裡,人們特別看重語言的力量,從原始人開始乃至現代人其實都很相信詛咒的力量,相信詛咒有一天會成真,不然《鬼吹燈》、《盜墓筆記》也不會火了這麼些年圈了那麼多錢。時至今日在世界上落後的地區都還在存在著秘術、巫術、大法師之類事情,所以詛咒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幾千年都還在。

而我們把孩子故意嘩眾取寵不分青紅的胡亂飆狠話稱為“詛咒敏感期”,也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極有可能正在重複早期人類的足跡,通常這種情況會在基本語言形成後,大概3歲左右時發生,如果某天你發現孩子突然開始轉而使用這些“有力量”的壞詞,而且使用得還特別貼切時,恭喜你,你將面臨孩子的詛咒敏感期,請收起你的玻璃心,他開始“詛咒你”的時候,並不代表他不尊敬你,也不是不愛你了,更不是學壞了,而是他可能已經發現了“調戲你”的樂趣,當然生氣鬧彆扭的時候也會把這些惡毒的話拿出來說,那表示你真的把他氣的不輕,必須要用有power的語言來攻擊你方能甘休。

在很多家長看來,我即使能夠理解孩子的心態也絕對不能縱容他沒大沒小甚至是沒有家教的行為。當孩子面對自己甚至長輩說出“你是個大傻瓜!”“我要打死你!”之類的話時就是大逆不道,必須嚴懲。如果你是抱著這樣的思想的話,那麼太好了,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令你重新思考一下方式方法,我們或許應該討論一下更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而不是靠單純的大發雷霆。

你會發現,當孩子故意地說出一些刺耳的“髒話”時,他會適時地停頓一下,偷窺你的表情,如果你很激烈地制止,他往往一副得逞了的樣子越說越起勁兒,這個時候我們過激的表現反而會激發孩子對於詞語本身的關注。如果你特別不喜歡聽見孩子說某些話時,呵止是最次最次的辦法,漠不關心的忽視它、淡化它才是好方法。孩子喜歡說無外乎這個詞會激起對方強烈的化學反應,但如果他發現這個詞語沒有力量了,自然就對它失去興趣了,這個辦法的好處是化矛盾為無形,但壞處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同時還需要其他人的理解。還有一種更立竿見影的辦法是man to man的談心,告訴他語言的威力會傷到最愛的人,那並不好玩,但前提是,孩子得是道理能說通的年齡,太小的話不適用,孩子理解不了也不會長記性。

針對李大榮,我會採取談心的策略,因為他足夠大,大到我說的任何話他都能理解。我不會大動肝火地告訴他“不能這麼沒禮貌!不可以說這種話!”,那無異於火上澆油。我會板著臉把他拉到另外一個沒有人的空間去,讓他失去那個嘩眾取寵的舞臺,並嚴肅認真的跟他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口的,這一點我相信你自己是很清楚的,媽媽不希望再聽見你說這樣的話。”

我記得年前的時候,大榮的太奶奶從農村來到了我們家過年,其實兩個孩子都很喜歡太奶奶,但因為老太太在農村生活慣了,突然來到城市裡就會顯得很局促小心翼翼,很多電器不知道怎麼開,很多事不知道怎麼做。特別是老太太年紀大了耳朵聽不清了,所以我們平時跟她說話都是得大聲喊叫,否則她就聽不見。孩子是最敏感的觀察家,你的一言一行都是言傳身教。他見我們經常跟太奶奶大聲說話,自然也就放肆起來。有天,忘記是什麼事兒了,貌似是爺爺讓大榮給老奶奶分個吃的他不願意(我家大榮向來在好吃的方面出了名的摳),他脫口一句:“因為老奶奶太臭了!”當時爺爺奶奶老奶奶都在場,我在臥室,平時他說臭媽媽臭爺爺什麼的因為知道他沒有惡意我們都選擇儘量淡化,但因為這句話簡直太刺耳了,所以我不得不中斷文思泉湧的碼字工作好好教育他一下。子不教父之過,爸爸不在那就只能母后上場撕了。

於是我鐵青著臉出了屋把李大榮叫過來:“大榮跟媽媽進屋裡來,我有話要跟你說。”大榮似乎知道做錯了點什麼同時又不是清楚地一臉懵逼,進了屋,我坐在床上也把他抱上床,並排坐著聊天,我問:“大榮啊,老奶奶是誰的媽媽啊?”“爺爺的媽媽。”大榮答,他當然知道那是爺爺的媽媽,是長輩。“那我問你,如果你的同學當著你的面說‘你媽媽太臭了’,你會不會傷心?”大榮想了想,點點頭。我接著說:“那你當著爺爺的面,說他的媽媽太臭了,爺爺會不會傷心?”大榮瞪著眼睛點了點頭,我永遠忘不了他那清澈的眸子,一點雜質都沒有,打死我也不相信這個孩子說那句話的時候帶有任何侮辱人的意味,但孩子不懂事做大人的得教啊,不然不就真成熊孩子了嗎?“沒有老奶奶就沒有爺爺,沒有爺爺就沒有爸爸,沒有爸爸就沒有現在的你。所以,你覺得剛才對老奶奶說的話對嗎?”“不對。”“既然你也覺得不對,以後我就不想再聽見你說這樣的話了好嗎?”“好。”

大榮出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老奶奶吃他的零食,你看,孩子本無惡意,即便有攻擊人的情緒,也不過是因為不想分享的一點小小私心。從那以後我便再沒有聽見過他說過這樣的話,有些時候平等地將心比心要比高處的頤指氣使更能打動孩子,他們喜歡惡語相向是因為並不知道這些詞它背後的傷人意味,讓他們瞭解有些話說出來很有力量但是會傷害到最愛的人的時候,他們就不會說了,我想教養這個東西,最初的樣子就是從為他人著想開始的。

對於依依,原本她的詛咒敏感期不應該這麼早到來的,因為她的語言能力並沒有達到這個層級,但哥哥的言行都是妹妹模仿的對象,所以依姐在懵懵懂懂中也開始逐漸意識到語言的力量,但她比較抓馬,因為太小的關係,還接受不了太深的道理,當道理講不太通、講了很可能也收效甚微的時候,我便會退而求其次地選擇忽視它,她一切的作秀行為、處心積慮地不斷重複“臭雞蛋”等嘩眾取寵的行為,我們都假裝沒有聽見,或者一笑置之,知道她沒什麼惡意,隨她去吧,只要沒有哥哥的提醒,過一段時間她就忘記了。

我們說詛咒敏感期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它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中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終有一天會過去,此後孩子會發現其他新的語言魅力來代替說髒話,比如他發現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感覺是不一樣的,這會讓他像一個文學家一樣開始刻意地追求一些美麗的詞語,甚至開始糾正大人的語言。最近大榮說過的有驚豔到我的話是:“你們再這樣我就暴跳如雷了”、“太姥很熱情地招待了我”以及“讓我翻個白眼想一想”。每一句話都說的貼切而恰到好處,最關鍵是非常有畫面感。

而升入小學之後,孩子便可以運用語言為其言行、心理活動而服務,像成人一樣作為溝通的工具,靈活運用。詛咒敏感期承上啟下的作用牽扯著孩子將來的語言習慣問題。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既要保護孩子試探語言威力的好奇心,確保他們順利度過進入下一個語言探索階段,但同時又要把握好度,避免孩子肆意而為,將無知變為粗魯。時下有太多張嘴閉嘴出言不遜的小孩,他們不懂得觀察氣氛、時常頂撞他人,拿口無遮攔當做心直口快,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情感,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也是詛咒敏感期沒有正確引導的後果。心直口快立耿直人設的基本都會收穫情商低的標籤,教會孩子如何運用那些有力量詞是很重要的。

面對詛咒敏感期,我自己的原則就是有底線地視而不見,無傷大雅的部分就讓它們自行消解,升級到人身攻擊、有違倫常的部分,嚴肅地約談,告知利害關係,對於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樹立正確的三觀跟詛咒敏感期一點也不衝突,他們能分辨對錯,我能理解並鼓勵你適時適度地探索語言色彩,但最起碼的禮貌界限不能踐踏。這是榮媽對於孩子說“髒話”的一點小的看法,既不是很左的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右傾的寬鬆對待,這個度的把握,可能是每一個當媽的窮極一生的課題吧。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同名微信公眾號(亦可搜索微信號【rongrongma0314】)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著與你分享。

這是一個充斥著我節操曬娃+無底線黑爹的非典型奇葩公眾號,篇幅沒譜、題材沒准、尺度是個謎,但我能保證的是,100%榮媽原創出品、私家育兒乾貨、童叟無欺,總有一篇是你絕對用的上的實戰育兒經!

文章均為榮榮媽養兒記原創,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或點擊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787獲得授權

探尋孩子本真的原始屬性。在原始社會裡,人們特別看重語言的力量,從原始人開始乃至現代人其實都很相信詛咒的力量,相信詛咒有一天會成真,不然《鬼吹燈》、《盜墓筆記》也不會火了這麼些年圈了那麼多錢。時至今日在世界上落後的地區都還在存在著秘術、巫術、大法師之類事情,所以詛咒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幾千年都還在。

而我們把孩子故意嘩眾取寵不分青紅的胡亂飆狠話稱為“詛咒敏感期”,也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極有可能正在重複早期人類的足跡,通常這種情況會在基本語言形成後,大概3歲左右時發生,如果某天你發現孩子突然開始轉而使用這些“有力量”的壞詞,而且使用得還特別貼切時,恭喜你,你將面臨孩子的詛咒敏感期,請收起你的玻璃心,他開始“詛咒你”的時候,並不代表他不尊敬你,也不是不愛你了,更不是學壞了,而是他可能已經發現了“調戲你”的樂趣,當然生氣鬧彆扭的時候也會把這些惡毒的話拿出來說,那表示你真的把他氣的不輕,必須要用有power的語言來攻擊你方能甘休。

在很多家長看來,我即使能夠理解孩子的心態也絕對不能縱容他沒大沒小甚至是沒有家教的行為。當孩子面對自己甚至長輩說出“你是個大傻瓜!”“我要打死你!”之類的話時就是大逆不道,必須嚴懲。如果你是抱著這樣的思想的話,那麼太好了,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令你重新思考一下方式方法,我們或許應該討論一下更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而不是靠單純的大發雷霆。

你會發現,當孩子故意地說出一些刺耳的“髒話”時,他會適時地停頓一下,偷窺你的表情,如果你很激烈地制止,他往往一副得逞了的樣子越說越起勁兒,這個時候我們過激的表現反而會激發孩子對於詞語本身的關注。如果你特別不喜歡聽見孩子說某些話時,呵止是最次最次的辦法,漠不關心的忽視它、淡化它才是好方法。孩子喜歡說無外乎這個詞會激起對方強烈的化學反應,但如果他發現這個詞語沒有力量了,自然就對它失去興趣了,這個辦法的好處是化矛盾為無形,但壞處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同時還需要其他人的理解。還有一種更立竿見影的辦法是man to man的談心,告訴他語言的威力會傷到最愛的人,那並不好玩,但前提是,孩子得是道理能說通的年齡,太小的話不適用,孩子理解不了也不會長記性。

針對李大榮,我會採取談心的策略,因為他足夠大,大到我說的任何話他都能理解。我不會大動肝火地告訴他“不能這麼沒禮貌!不可以說這種話!”,那無異於火上澆油。我會板著臉把他拉到另外一個沒有人的空間去,讓他失去那個嘩眾取寵的舞臺,並嚴肅認真的跟他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口的,這一點我相信你自己是很清楚的,媽媽不希望再聽見你說這樣的話。”

我記得年前的時候,大榮的太奶奶從農村來到了我們家過年,其實兩個孩子都很喜歡太奶奶,但因為老太太在農村生活慣了,突然來到城市裡就會顯得很局促小心翼翼,很多電器不知道怎麼開,很多事不知道怎麼做。特別是老太太年紀大了耳朵聽不清了,所以我們平時跟她說話都是得大聲喊叫,否則她就聽不見。孩子是最敏感的觀察家,你的一言一行都是言傳身教。他見我們經常跟太奶奶大聲說話,自然也就放肆起來。有天,忘記是什麼事兒了,貌似是爺爺讓大榮給老奶奶分個吃的他不願意(我家大榮向來在好吃的方面出了名的摳),他脫口一句:“因為老奶奶太臭了!”當時爺爺奶奶老奶奶都在場,我在臥室,平時他說臭媽媽臭爺爺什麼的因為知道他沒有惡意我們都選擇儘量淡化,但因為這句話簡直太刺耳了,所以我不得不中斷文思泉湧的碼字工作好好教育他一下。子不教父之過,爸爸不在那就只能母后上場撕了。

於是我鐵青著臉出了屋把李大榮叫過來:“大榮跟媽媽進屋裡來,我有話要跟你說。”大榮似乎知道做錯了點什麼同時又不是清楚地一臉懵逼,進了屋,我坐在床上也把他抱上床,並排坐著聊天,我問:“大榮啊,老奶奶是誰的媽媽啊?”“爺爺的媽媽。”大榮答,他當然知道那是爺爺的媽媽,是長輩。“那我問你,如果你的同學當著你的面說‘你媽媽太臭了’,你會不會傷心?”大榮想了想,點點頭。我接著說:“那你當著爺爺的面,說他的媽媽太臭了,爺爺會不會傷心?”大榮瞪著眼睛點了點頭,我永遠忘不了他那清澈的眸子,一點雜質都沒有,打死我也不相信這個孩子說那句話的時候帶有任何侮辱人的意味,但孩子不懂事做大人的得教啊,不然不就真成熊孩子了嗎?“沒有老奶奶就沒有爺爺,沒有爺爺就沒有爸爸,沒有爸爸就沒有現在的你。所以,你覺得剛才對老奶奶說的話對嗎?”“不對。”“既然你也覺得不對,以後我就不想再聽見你說這樣的話了好嗎?”“好。”

大榮出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老奶奶吃他的零食,你看,孩子本無惡意,即便有攻擊人的情緒,也不過是因為不想分享的一點小小私心。從那以後我便再沒有聽見過他說過這樣的話,有些時候平等地將心比心要比高處的頤指氣使更能打動孩子,他們喜歡惡語相向是因為並不知道這些詞它背後的傷人意味,讓他們瞭解有些話說出來很有力量但是會傷害到最愛的人的時候,他們就不會說了,我想教養這個東西,最初的樣子就是從為他人著想開始的。

對於依依,原本她的詛咒敏感期不應該這麼早到來的,因為她的語言能力並沒有達到這個層級,但哥哥的言行都是妹妹模仿的對象,所以依姐在懵懵懂懂中也開始逐漸意識到語言的力量,但她比較抓馬,因為太小的關係,還接受不了太深的道理,當道理講不太通、講了很可能也收效甚微的時候,我便會退而求其次地選擇忽視它,她一切的作秀行為、處心積慮地不斷重複“臭雞蛋”等嘩眾取寵的行為,我們都假裝沒有聽見,或者一笑置之,知道她沒什麼惡意,隨她去吧,只要沒有哥哥的提醒,過一段時間她就忘記了。

我們說詛咒敏感期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它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中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終有一天會過去,此後孩子會發現其他新的語言魅力來代替說髒話,比如他發現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感覺是不一樣的,這會讓他像一個文學家一樣開始刻意地追求一些美麗的詞語,甚至開始糾正大人的語言。最近大榮說過的有驚豔到我的話是:“你們再這樣我就暴跳如雷了”、“太姥很熱情地招待了我”以及“讓我翻個白眼想一想”。每一句話都說的貼切而恰到好處,最關鍵是非常有畫面感。

而升入小學之後,孩子便可以運用語言為其言行、心理活動而服務,像成人一樣作為溝通的工具,靈活運用。詛咒敏感期承上啟下的作用牽扯著孩子將來的語言習慣問題。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既要保護孩子試探語言威力的好奇心,確保他們順利度過進入下一個語言探索階段,但同時又要把握好度,避免孩子肆意而為,將無知變為粗魯。時下有太多張嘴閉嘴出言不遜的小孩,他們不懂得觀察氣氛、時常頂撞他人,拿口無遮攔當做心直口快,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情感,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也是詛咒敏感期沒有正確引導的後果。心直口快立耿直人設的基本都會收穫情商低的標籤,教會孩子如何運用那些有力量詞是很重要的。

面對詛咒敏感期,我自己的原則就是有底線地視而不見,無傷大雅的部分就讓它們自行消解,升級到人身攻擊、有違倫常的部分,嚴肅地約談,告知利害關係,對於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樹立正確的三觀跟詛咒敏感期一點也不衝突,他們能分辨對錯,我能理解並鼓勵你適時適度地探索語言色彩,但最起碼的禮貌界限不能踐踏。這是榮媽對於孩子說“髒話”的一點小的看法,既不是很左的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右傾的寬鬆對待,這個度的把握,可能是每一個當媽的窮極一生的課題吧。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同名微信公眾號(亦可搜索微信號【rongrongma0314】)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著與你分享。

這是一個充斥著我節操曬娃+無底線黑爹的非典型奇葩公眾號,篇幅沒譜、題材沒准、尺度是個謎,但我能保證的是,100%榮媽原創出品、私家育兒乾貨、童叟無欺,總有一篇是你絕對用的上的實戰育兒經!

文章均為榮榮媽養兒記原創,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或點擊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787獲得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