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2018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前列腺癌疾病知識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辦

2018年4月15日, 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前列腺癌疾病知識媒體溝通會, 致力於提高公眾對前列腺癌的認知, 呼籲大眾增加對日益攀升的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關注。 會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張甯教授詳細介紹了當前我國前列腺癌的診斷與治療情況。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張甯教授

我國前列腺癌發病形勢嚴峻

前列腺癌是全球範圍內男性第二位最常見的腫瘤, 在歐美國家常年位居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 在中國, 前列腺癌自2008年其成為泌尿系統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 在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名中排第6位。 隨著我國人口不斷老齡化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 中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快速上升, 年均增長率已達到12.07%, 我國大城市更是前列腺癌發病的重災區。

根據2015年北京地區調查發現, 北京居民前列腺癌發病率由2006年的11.10/10萬上升至2015年的20.24/10萬。 男性前列腺癌發病順位更是由2006年的第八位升至2015年的第五位。

更令人擔憂的是, 我國城市居民對於前列腺癌的認知水準仍然較低, 能正確認識到前列腺癌高危因素、自查症狀、早期篩查和治療方案的公眾均不及三成。 北京居民對前列腺癌的總體認知情況甚至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並且只有18%的公眾瞭解前列腺癌早期篩查方法。

PSA早期篩查很關鍵

目前, 直腸指檢聯合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查是公認的早期篩查疑似前列腺癌的最佳方法。 PSA水準越高, 發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 對高危人群進行PSA早期篩查有助於前列腺癌的及早發現,

而且有利於減少前列腺癌死亡率以及提高生存期的生活品質。 張教授強調, “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應接受例行直腸指檢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 對於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 應該從45歲開始進行每年一次的檢查。 ”

由於前列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不易被發現, 僅1/3的初診前列腺癌患者屬於臨床局限性前列腺癌, 初診時多數患者已處於中晚期。 資料表明, 至少有65%~75%的前列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 出現骨痛、病理性骨折、肢體活動障礙、脊髓壓迫和高鈣血症等骨相關事件, 甚至是下肢癱瘓。 同時,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還會出現情緒低落消沉、失眠、抑鬱、全身乏力等症狀。

雄激素生物合成酶抑制劑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目前,

雄激素剝奪治療是國際公認的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 即通過抑制體內雄激素的分泌達到控制腫瘤發展的作用。 然而, 經過中位時間為18-24個月的內分泌治療, 幾乎所有患者都會進展為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 甚至轉移至前列腺以外的其它器官成為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

國際研究顯示, 雄激素水準進一步降低, 患者的生存期可進一步延長。 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4版)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指出, 新型雄激素生物合成酶抑制劑為雄激素剝奪治療失敗後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同時, 提前在激素依賴期使用新型雄激素生物合成酶抑制劑, 可將雄激素睾丸水準降到最低,

患者獲益會更好。

另外手術也是前列腺癌重要的治療手段, 但患者往往對手術有抵觸情緒。 以前前列腺癌手術屬於比較大的手術, 但現在都是微創手術, 出血不到10毫升, 患者術後兩三天就可出院, 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影響越來越小。

在用藥方面國家給患者帶來“福利”。 2017年7月, 用於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雄激素生物合成酶抑制劑被納入國家醫保報銷支付範圍, 大幅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