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朝歷史:隋煬帝推動隋唐大運河的建造

大隋開國

北周雖然滅北齊後國力興盛, 但是北周宣帝奢侈浮華, 沉湎酒色, 政治腐敗, 還同時擁有五位皇后。 外戚楊堅乘機將北周重臣外遣, 朝政逐漸由他掌握。 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 劉昉、鄭譯矯詔以楊堅為總知中外兵馬事, 扶持年幼的北周靜帝宇文闡, 以大丞相身份輔政。 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與益州總管王謙等人不滿楊堅專權, 聯合叛變反抗楊堅。 但被楊堅所派的韋孝寬、王誼與高熲等人平定。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 北周靜帝禪讓帝位于楊堅, 楊堅登基為帝, 即隋文帝, 建國隋,

定都大興城(今西安), 北周覆亡。

南下滅陳

隋文帝意圖南滅南朝陳, 採納高熲的策略:干擾南朝陳的農業生產, 破壞陳國的軍事儲積, 使陳國損失慘重, 而又疲憊不堪。 隋文帝于隋與突厥之戰勝利後, 開皇七年十月廢除西梁國。 隔年發動滅陳之戰, 隋文帝命晉王楊廣為行軍元帥、秦王楊俊、河清公楊素為副帥、高熲為參謀、王韶為司馬, 兵分八路攻陳。 楊素率水軍從巴東順長江東下, 與荊州劉仁恩軍聯合佔領延州(今長江西陵峽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等上游陳軍防禦。 由公安東援建康之中游陳軍也被楊俊軍阻於漢口一帶, 為下游隋軍創造有利條件。 下游隋軍主力乘陳朝歡度元會(即春節)之機分路渡江。 行軍總管韓擒虎、賀若弼兩軍鉗擊建康,

與宇文述軍包圍建康。 開皇九年(589年)二月, 隋軍進入建康城, 俘陳後主, 陳亡。 開皇十年(590年)九月, 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 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 嶺南諸州悉為隋地, 隋朝統一天下。

隋文帝宣導節儉, 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穀倉儲存食糧。 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 從此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裡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 政治方面, 隋文帝統一中國後, 一面躬行儉樸, 一面採取了許多有利於鞏固政權的措施。 由於他明白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長者”之道理, 所以由他輔政時開始, 就提倡生活節儉, 宮中的妃妾不作美飾, 一般士人多用布帛,

飾帶只用銅鐵骨角, 不用金玉。 隋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織成的衣領, 居然搜遍宮殿, 都找不到。 這種躬行節儉, 使人民的負擔相應得到減輕, 而且有利於各項措施的推行。 任用官員不限門第, 唯才是舉, 通過考試以取士。 隋文帝整飭吏治, 曾派人巡視河北五十二州, 罷免貪官污吏二百余人, 又裁汰地方冗員約十分之三。 他還寬簡刑法, 刪減前代的酷刑, 制定隋律, 使刑律簡要, “以輕代重, 化死為生”。 經濟方面, 仿北魏的均田制, 實行均田法, 定丁男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 婦女則分露四十畝。 又減免賦役, 輕徭薄賦, 與民休息。 如改成丁年齡為二十一歲, 受田仍是十八歲, 服役少三年。 又改每歲三十日役為二十日, 減調絹一匹(四丈)為二丈等。
此外隋文帝下令重新編訂戶籍, 以五家為保, 五保為閭, 四閭為族。 開皇初有戶三百六十余萬, 平陳得五十萬, 後增至八百七十萬(唐朝最強盛的“開元之治”時期, 全國有戶820萬, 是唐朝的最高值)。 為積穀防饑, 故廣設倉庫, 分官倉、義倉。 官倉作糧食轉運、儲積用, 義倉則備救濟之需。 文帝又致力建設, 在原長安城東南營建新都大興城;開鑿廣通渠, 自大興引渭水至潼關, 以利關東漕運。 學術文化方面, 隋文帝大力提倡文教, 廣求圖書。 他有鑒於長期戰亂, 官書散佚, 所以下詔求天下之書, 凡獻一書縑一匹。 經一、二年, 圖書大備, 整理後凡得三萬餘卷。 為廣置人才, 廢除九品中正制, 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 也促進了教育、文學的發展。
為明全國教化, 恢復華夏文化之正統, 下詔制訂禮樂, 以提升國家的文化素質。 軍事方面, 鑒於南北朝晚期, 突厥藉強大的軍事力量, 不時侵擾北周、北齊。 故隋立國後, 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 後來更採用離間分化策略, 使突厥分為東西兩部, 彼此交戰不已, 隋則得以消除北顧之憂。 正由於上述措施的推行, 在文帝統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間, 政治清明, 人口增加, 府庫充實, 外患不生, 社會呈現了一片繁榮, 史稱“開皇之治”。 開皇時期, 政治清明, 國力強盛, 是隋朝的極盛時期。

皇位交替隋文帝晚年頗受諸子的困擾。 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開皇二十年(600年), 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 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又于仁壽二年(602年), 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仁壽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臥病在床,楊廣於是寫信給楊素,請教如何處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也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意圖非禮她,使隋文帝頓悟,拍床大罵:“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岩草擬詔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楊廣得知後將柳述、元岩抓入獄,並讓右庶子張衡入隋文帝寢殿侍疾並將隋文帝周圍的侍從打發走。不久隋文帝便駕崩。楊廣即位,為隋煬帝。

步入盛世

參見:三征高句麗、隋唐大運河、馳道

隋煬帝初期國力仍然興盛,隋煬帝營建洛陽,開鑿隋唐大運河、修馳道與築長城,帶動關中地區與南北各地區經濟與貿易發展;並對四周國家展開征討,擴張隋朝版圖。然而,由於隋煬帝急功好利,使得這些作為對社會反而造成破壞。由於長安位處偏西,糧食供應困難。604年,隋煬帝派楊素、宇文愷于洛陽興建東都,以掌控關東與江南經濟,在洛陽周邊洛口、回洛等地興建大糧倉以備荒年時所使用。由於每月要役使民丁兩百萬人,隋煬帝又注重宮城完善奢華,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令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並於次年(606年)遷都洛陽。為了溝通江南經濟地區、關中政治地區與燕、趙、遼東等軍事地區的運輸與經濟發展,隋煬帝推動隋唐大運河的建造。大運河帶來許多好處:將中國重要水系連接起來,形成運輸網路;帶動沿岸城市的發展,興起許多商業城市,其中江都(今揚州)更成為隋朝重要的經濟中心;促進各個地區的文化發展與民族融合,有人認為這使得中華文明成為有機體的整體文明。然而,由於隋煬帝急促興建大運河,為人民帶來很多負擔。掘河的民夫,經久不息地勞動,加上疾病侵襲,死亡人數占全部一半以上。605年,隋煬帝開鑿通濟渠的同時,帶後宮、諸王、衛隊等大量人群沿運河巡視南方,沿途之上,花費許多資金,徵調許多人民。607年,隋煬帝巡視北方時,徵調北方人民經太行山開鑿馳道達並州,並向附屬的突厥啟民可汗要求突厥民眾協助開鑿馳道。早在隋文帝時期,在朔方、靈武等地修築長城。608年隋煬帝出巡榆林時動員壯丁百余萬人,于榆林至紫河(今內蒙古、山西西北長城外的渾河)開築長城以保護突厥啟民可汗。在政治制度上,隋煬帝改革官制與租調製度,並開始設進士科,最終形成科舉制,這些都創新典章制度。大業前期是公認的隋朝全盛時期,即使《隋書》也將前七年和後七年分開來寫,以示區別。

群雄並起

參見:隋末民變、瓦崗寨起義

隋煬帝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最終引起統治危機。611年,山東、河南大水成災,漂沒四十余郡,王薄率眾于長白山(山東章丘)發動民變,抵制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唱出著名的《無向遼東浪死歌》。當時民變範圍大多集中在山東地區,不久被隋軍鎮壓。613年,劉元進據吳郡,自稱天子,同年被滅。直到楊素的兒子楊玄感于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舉兵叛變,達官子弟紛紛參加,隋朝統治階級正式分裂,帶動全國各地紛紛叛亂。河南地區有翟讓、李密的瓦崗叛軍。616年,翟讓在李密建議下,攻破要塞金堤關(河南滎陽東北),打下滎陽諸縣。617年,瓦崗軍又攻破距東都洛陽的糧食存庫興洛倉。由於李密擅長作戰,翟讓讓位給他。李密自封魏公,建國魏,以洛口為根據地。隨後佔領回洛倉,直逼洛陽城下。然而內部糾紛猜忌使得李密殺翟讓等人,最後投降越王楊侗。河北地區有竇建德的叛軍,616年,竇建德領導河北叛軍轉戰河北各地,佔據冀州大部分地區,兩年後自封夏王,建國夏。江淮地區以杜伏威、輔公祏較強。613年,兩人在齊郡(今山東)舉兵叛亂,隨後南下到江淮南地區發展。617年,佔領高郵,切斷江都(今江蘇揚州)與北方的聯繫。杜伏威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

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仁壽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臥病在床,楊廣於是寫信給楊素,請教如何處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也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意圖非禮她,使隋文帝頓悟,拍床大罵:“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岩草擬詔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楊廣得知後將柳述、元岩抓入獄,並讓右庶子張衡入隋文帝寢殿侍疾並將隋文帝周圍的侍從打發走。不久隋文帝便駕崩。楊廣即位,為隋煬帝。

步入盛世

參見:三征高句麗、隋唐大運河、馳道

隋煬帝初期國力仍然興盛,隋煬帝營建洛陽,開鑿隋唐大運河、修馳道與築長城,帶動關中地區與南北各地區經濟與貿易發展;並對四周國家展開征討,擴張隋朝版圖。然而,由於隋煬帝急功好利,使得這些作為對社會反而造成破壞。由於長安位處偏西,糧食供應困難。604年,隋煬帝派楊素、宇文愷于洛陽興建東都,以掌控關東與江南經濟,在洛陽周邊洛口、回洛等地興建大糧倉以備荒年時所使用。由於每月要役使民丁兩百萬人,隋煬帝又注重宮城完善奢華,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令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並於次年(606年)遷都洛陽。為了溝通江南經濟地區、關中政治地區與燕、趙、遼東等軍事地區的運輸與經濟發展,隋煬帝推動隋唐大運河的建造。大運河帶來許多好處:將中國重要水系連接起來,形成運輸網路;帶動沿岸城市的發展,興起許多商業城市,其中江都(今揚州)更成為隋朝重要的經濟中心;促進各個地區的文化發展與民族融合,有人認為這使得中華文明成為有機體的整體文明。然而,由於隋煬帝急促興建大運河,為人民帶來很多負擔。掘河的民夫,經久不息地勞動,加上疾病侵襲,死亡人數占全部一半以上。605年,隋煬帝開鑿通濟渠的同時,帶後宮、諸王、衛隊等大量人群沿運河巡視南方,沿途之上,花費許多資金,徵調許多人民。607年,隋煬帝巡視北方時,徵調北方人民經太行山開鑿馳道達並州,並向附屬的突厥啟民可汗要求突厥民眾協助開鑿馳道。早在隋文帝時期,在朔方、靈武等地修築長城。608年隋煬帝出巡榆林時動員壯丁百余萬人,于榆林至紫河(今內蒙古、山西西北長城外的渾河)開築長城以保護突厥啟民可汗。在政治制度上,隋煬帝改革官制與租調製度,並開始設進士科,最終形成科舉制,這些都創新典章制度。大業前期是公認的隋朝全盛時期,即使《隋書》也將前七年和後七年分開來寫,以示區別。

群雄並起

參見:隋末民變、瓦崗寨起義

隋煬帝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最終引起統治危機。611年,山東、河南大水成災,漂沒四十余郡,王薄率眾于長白山(山東章丘)發動民變,抵制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唱出著名的《無向遼東浪死歌》。當時民變範圍大多集中在山東地區,不久被隋軍鎮壓。613年,劉元進據吳郡,自稱天子,同年被滅。直到楊素的兒子楊玄感于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舉兵叛變,達官子弟紛紛參加,隋朝統治階級正式分裂,帶動全國各地紛紛叛亂。河南地區有翟讓、李密的瓦崗叛軍。616年,翟讓在李密建議下,攻破要塞金堤關(河南滎陽東北),打下滎陽諸縣。617年,瓦崗軍又攻破距東都洛陽的糧食存庫興洛倉。由於李密擅長作戰,翟讓讓位給他。李密自封魏公,建國魏,以洛口為根據地。隨後佔領回洛倉,直逼洛陽城下。然而內部糾紛猜忌使得李密殺翟讓等人,最後投降越王楊侗。河北地區有竇建德的叛軍,616年,竇建德領導河北叛軍轉戰河北各地,佔據冀州大部分地區,兩年後自封夏王,建國夏。江淮地區以杜伏威、輔公祏較強。613年,兩人在齊郡(今山東)舉兵叛亂,隨後南下到江淮南地區發展。617年,佔領高郵,切斷江都(今江蘇揚州)與北方的聯繫。杜伏威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