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淅川發現750毫米長野生娃娃魚

4月13日上午, 在淅川縣上集鎮劉莊村大溝口河淺灘處, 村民李康華、劉曉帆在暴雨過後緊急救助一條體長約0.75米, 重約5斤的娃娃魚,

並將它成功放生。

 經查看, 該魚頭部扁平、半圓形的闊嘴巴、尾似鯰魚、前肢四指似人手, 後肢五趾如人足、渾身光滑, 是一條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娃娃魚”, 也稱大鯢, 為我國特有物種, 因其叫聲似嬰兒啼哭, 故俗稱“娃娃魚”。

李康華判斷這條“娃娃魚”應是因前幾日當地連降暴雨,

造成上游水位上漲, 將其沖至下游淺水區內, 隨後對這條“娃娃魚”進行了認真檢查和觀察, 沒有發現外傷。 根據“娃娃魚”生活習性, 當天中午12時, 李康華在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選擇水質優良、食物較豐富的水域將其放生, 讓其回歸大自然。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 近年來, 該縣以環庫生態隔離帶建設為抓手, 強力推進河道環境、亂采亂倒、環境污染治理工程, 構築水質保護生態屏障, 全力打造水碧天藍、生態宜居家園。

 大規模的生態建設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吸引了一大批珍稀動物前來棲息。 目前, 淅川縣丹江濕地國際級自然保護區內有脊椎動物共計35目91科325種, 有維管束植物170科755屬2061種。 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3種, 分別為黑鸛、白鶴和達氏鱘,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6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連香樹、香果樹等7種。 (楊振輝 楊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