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上最邋遢的2個人,第1位一頓能吃12斤米飯,吃完後好幾天不再吃

我們現在邋遢其實很習以為常, 大家見到很多宅男, 事實上都很邋遢, 不修邊幅, 尤其是幹程式員工作的。 那麼, 歷史上有邋遢的人嗎?有。 而且有兩個還特別出名, 那就是張三豐和王安石。

第一個是張三豐。

張三豐, 這個人我們太熟悉了, 沒有他, 道教可能就沒有那麼出名了。 不過歷史上真實的張三豐跟我們在電視劇看到的可能有很大區別。

史書記載, 張三豐, 名君寶, 字全一, 三豐是其號。 他是元末明初的武術家, 武當派創始人, 他的確會功夫, 這個是真實的, 據說他悟成太極拳後, 曾“以單拳殺賊百餘, 遂以絕技名於世”。

不過關於張三豐出生於何地, 歷來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至今尚無定論。 一說是福建人, 一說是陝西人, 一說是雲南人, 一說是貴州人, 但更多的史料中說他是遼東懿州(今遼寧阜新)人。

與其他不凡的一樣, 據說張三豐出生那天, 也有詭異的徵兆。

他的母親做了一個怪夢, 夢到有一隻大鶴飛到他家的房子上, 大叫了三聲又飛走了。 他母親夢醒之後就生下了他, 所以, 張三豐自小就有些仙風道骨。

當然, 這個純屬故事, 不過張三豐的確有些過人本領。 據《明史·方伎》上記載, “書經目不忘, 遊處無恒,

或雲能一日千里, 善嬉諧, 旁若無人。 嘗游武當諸岩壑, 語人日:‘此山, 年日必大興, 時五龍、南岩、紫霄皆毀於兵, 三豐與其徒去荊榛.辟瓦礫, 創草廬屆之, 已而舍去。 ’”

張三豐這個人天資極高, 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攻讀經史, 又善詩詞, 十四歲時就參加科考, 並中茂才。 十八歲那一年, 他開始離家出走, 到外遊訪, 遊行天下, 去過很多地方, 最後在七十多歲的時候來到了武當山。

來到武當山后, 張三豐認定“此山異日必大興”。 於是在此紮根。

當然, 張三豐除了以上本領外, 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他很邋遢, 不修邊幅, 人稱“道仙邋遢王”。

《明史·方伎》上記載, “以其不飾邊幅, 又號張邋遢。 頎而偉, 龜形鶴背, 大耳圓目, 須髯如戟。 寒暑惟一衲一蓑, 所啖, 升頭輒盡, 或數日一食, 或數月不食。 ”

張三豐長相比較怪異, 他身材高大, 大耳圓目, 鬍子像鋼絲一樣, 頭上梳了個抓髻, 有點駝背。 而且無論寒暑, 都只穿一件道袍, 戴一頂斗笠擋風遮雨, 他不大注重儀錶, 經常穿得邋裡邋遢。 所以, 張三豐留下個“張邋遢”、“邋遢道人”的稱號。

也正因為身高體壯, 所以他的飯量很大, 一頓飯吃一升或一斗米都不在話下, 一斗米大約相當於現在的12斤, 這個飯量是極其恐怖的, 以至於張三豐有時好幾天只是一頓, 甚至一個月都可以不吃飯。 這就難以想像了, 反正十分神奇。

跟張三豐一樣的, 王安石也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邋遢人物,並且王安石比張三豐還要邋遢。

第二個是王安石。

關於王安石的邋遢、不修邊幅,很多史料都有記載。

蘇東坡的父親蘇洵在《辨奸論》中說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

翻譯過來就是身穿髒兮兮的衣服,吃豬狗的食物,蓬頭垢面得像囚犯,身上異味難聞像討飯,卻在那大談詩書禮樂。

《宋史·王安石傳》上也有相關記載,“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翻譯過來就是王安石這個人非常節儉,衣服髒了也不洗,臉髒了也不洗。

宋人朱弁撰寫的《曲洧舊聞》上也有記載,“王荊公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衣服垢汙,飲食粗惡,一無有擇,自少時則然。”

意思就是王安石衣服總是髒的,對食物不那麼講究,也沒有什麼選擇,從少年時就是如此。

所以,我們綜合來看,王安石這個人的確是長時間地不換洗衣服,至於他的外套上到處都是湯汁油漬汗跡等汙斑。他長時間地不洗臉、不漱口、不洗澡,據說有時候長達一個月不洗臉。以至於他的臉很黑,搞得他的學生們都以為他是生病了,於是喊來了醫生。最後醫生說沒病,拿水洗下臉就好。

還有一次,王安石看書太晚,徹夜讀書,結果第二天不洗臉、不梳發就跑去上班。他的上司韓琦一看他那副樣子,以為他徹夜縱情聲色,就勸導他趁著年輕多用功讀點兒書。

王安石不以為然,也沒有解釋,管你怎麼說。

還有一次朝會上,大家正在商議國家大事時,突然有個蝨子在王安石的鬍子上爬來爬去,此時王安石已經是宰相了。不巧這一幕正好被宋神宗皇帝看見了,宋神宗看到後忍不住笑出了聲。

王安石還不知道什麼事,於是下朝以後,他就問王珪,皇上笑什麼。王珪說他鬍子上有個蝨子。王安石當場臉紅,我雖然不太注意個人衛生,但也不能這樣。可見,他邋遢到了什麼程度,簡直無與倫比。

與他邋遢相一致的是,還有一個故事。

有一次,王安石的朋友與王安石的夫人聊天。王夫人抱怨自己根本無法知道相公究竟喜歡吃什麼菜。那位朋友哈哈大笑說,我知道王安石喜歡吃什麼菜,他喜歡吃鹿肉絲。

王夫人很疑惑問為什麼這麼說。

那位朋友說,因為我們昨天吃飯,我看到王安石將一盤鹿肉絲吃得乾乾淨淨。

接著王夫人暗笑一聲說,鹿肉絲當時你們放在什麼位置。

朋友回答說在王安石眼前。最後王夫人叫那人明天把鹿肉絲放得遠一點。

到第二天吃飯時,大家將鹿肉絲放得遠了一點,將另外一盤菜擺在王安石眼前。結果,王安石將眼前的那盤菜,同樣吃得乾乾淨淨。更可笑的是王安石根本不知道桌子上還有一盤鹿肉絲。

我們足見王安石的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性格和他的習慣極其相似,正因為有這樣的性格,所以,才有這樣的習慣,有這樣的表現。

因此,我們說王安石和張三豐是中國歷史上最邋遢的兩個人。

朋友,歡迎關注!

王安石也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邋遢人物,並且王安石比張三豐還要邋遢。

第二個是王安石。

關於王安石的邋遢、不修邊幅,很多史料都有記載。

蘇東坡的父親蘇洵在《辨奸論》中說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

翻譯過來就是身穿髒兮兮的衣服,吃豬狗的食物,蓬頭垢面得像囚犯,身上異味難聞像討飯,卻在那大談詩書禮樂。

《宋史·王安石傳》上也有相關記載,“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翻譯過來就是王安石這個人非常節儉,衣服髒了也不洗,臉髒了也不洗。

宋人朱弁撰寫的《曲洧舊聞》上也有記載,“王荊公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衣服垢汙,飲食粗惡,一無有擇,自少時則然。”

意思就是王安石衣服總是髒的,對食物不那麼講究,也沒有什麼選擇,從少年時就是如此。

所以,我們綜合來看,王安石這個人的確是長時間地不換洗衣服,至於他的外套上到處都是湯汁油漬汗跡等汙斑。他長時間地不洗臉、不漱口、不洗澡,據說有時候長達一個月不洗臉。以至於他的臉很黑,搞得他的學生們都以為他是生病了,於是喊來了醫生。最後醫生說沒病,拿水洗下臉就好。

還有一次,王安石看書太晚,徹夜讀書,結果第二天不洗臉、不梳發就跑去上班。他的上司韓琦一看他那副樣子,以為他徹夜縱情聲色,就勸導他趁著年輕多用功讀點兒書。

王安石不以為然,也沒有解釋,管你怎麼說。

還有一次朝會上,大家正在商議國家大事時,突然有個蝨子在王安石的鬍子上爬來爬去,此時王安石已經是宰相了。不巧這一幕正好被宋神宗皇帝看見了,宋神宗看到後忍不住笑出了聲。

王安石還不知道什麼事,於是下朝以後,他就問王珪,皇上笑什麼。王珪說他鬍子上有個蝨子。王安石當場臉紅,我雖然不太注意個人衛生,但也不能這樣。可見,他邋遢到了什麼程度,簡直無與倫比。

與他邋遢相一致的是,還有一個故事。

有一次,王安石的朋友與王安石的夫人聊天。王夫人抱怨自己根本無法知道相公究竟喜歡吃什麼菜。那位朋友哈哈大笑說,我知道王安石喜歡吃什麼菜,他喜歡吃鹿肉絲。

王夫人很疑惑問為什麼這麼說。

那位朋友說,因為我們昨天吃飯,我看到王安石將一盤鹿肉絲吃得乾乾淨淨。

接著王夫人暗笑一聲說,鹿肉絲當時你們放在什麼位置。

朋友回答說在王安石眼前。最後王夫人叫那人明天把鹿肉絲放得遠一點。

到第二天吃飯時,大家將鹿肉絲放得遠了一點,將另外一盤菜擺在王安石眼前。結果,王安石將眼前的那盤菜,同樣吃得乾乾淨淨。更可笑的是王安石根本不知道桌子上還有一盤鹿肉絲。

我們足見王安石的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性格和他的習慣極其相似,正因為有這樣的性格,所以,才有這樣的習慣,有這樣的表現。

因此,我們說王安石和張三豐是中國歷史上最邋遢的兩個人。

朋友,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