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皇帝要給隱士封官,隱士說老婆不同意,終生不仕

宋朝多隱逸之士, 聲名遠播者亦不少。 隱逸者, 皆為閒居未仕或終生不仕的山野“閒人”, 之所以廣為人知, 如林逋、魏野、種放等, 要麼生活多趣聞, 要麼才具超凡俗, 要麼人品有高格, 而宋初處士楊樸, 則三者兼具。

楊樸, 字契元, 自號東裡野民, 鄭州人。 楊朴為人恬淡好靜, 不慕榮利, 終生隱居鄉村, 唯好詩歌, 對寫詩幾近癡狂, 構思詩歌的過程還十分怪異。 宋人鄭景望《蒙齋筆談》記載說:“(楊)樸性癖, 嘗騎驢往來鄭圃(今河南中牟縣西南), 每欲作詩, 即伏草間冥搜, 得句則躍而出, 遇之者皆驚。 ”一來詩興, 便趴伏於草叢中冥思苦想, 得妙句即一躍而起, 每每把路人嚇得半死, 搞笑而又另類。

《宋史•楊樸傳》還說, 楊樸曾經“杖策入嵩山窮絕處, 構思為歌詩。 ”泊舟江湖、踏青郊外去尋章摘句者倒不乏其人, 但拖著年邁的身體、拄著拐杖進入深林絕頂處構思詩歌的, 倒古今少有, 頗有點“行為藝術”的味道。

楊樸詩歌俊逸瀟灑, 語言洗練樸實, 內容多涉四時景色和鄉野生活, 如他的《秋日閒居》詩雲:“忽聞高柳噪新蟬, 厭暑情懷頓豁然。 庭檻夜涼風撼竹, 池塘香散水搖蓮。 鱸魚鱠憶奔江浦, 焦尾琴思換蜀弦。 莫遣金樽空對月, 滿斟高唱混流年。 ”評者言楊樸詩風頗近中唐賈島, 遂一時詩名遠揚, 為宋朝士大夫廣為傳誦和追捧。

楊樸才氣超絕, 卻耿介撥俗, 拒高官厚祿如棄敝屣。 宋太宗聞其名, 以布衣之身召見於便殿, 聊學問, 試才華, 一番交談, 大對脾胃, 當場就封官許願。 然而, 楊朴既不好富貴, 更無心於官場, 隨即作詩《莎衣》一首, 對宋太宗的好意婉拒。 詩曰:“軟綠柔藍著勝衣, 倚船吟釣正相宜。 蒹葭影裡和煙臥, 菡萏香中帶雨披。 狂脫酒家春醉後, 亂堆漁舍晚晴時。 直饒紫綬金章貴, 未肯輕輕博換伊。 ”

莎衣, 即蓑衣, 意思是我擁有一件蓑衣, 不但軟柔舒適, 而且四時能用, 披著它吟詩垂釣、留連于鄉村四時美景之中, 人自由、心怡然。 蓑衣雖普通到只是草織雨具, 但哪怕貴重如紫綬金章(紫色印綬和金印,

古丞相所用, 借指高官顯爵), 我也不會拿它去換。 於是, 力辭而歸。 不以蓑衣換紫袍, 不以蓑衣換高官, 其高尚的情操躍然紙上。

後來, 宋真宗也聞其異才高格, 慕名召楊朴于闕下, 有意起用為官。 閒談時, 楊樸自言不能作詩, 有婉拒宋真宗起用之意。

宋真宗一再挽留, 又問楊朴, 臨行有沒有人贈詩。 楊朴說, 妻子送了一首, 詩雲:“更休落魄貪杯酒, 亦莫倡狂愛詠詩。 今日捉將官裡去, 這回斷送老頭皮。 ”宋真宗聽後大笑, 知道楊樸真心不願入仕, 強扭的瓜不甜, 例行招待一番後, 便把楊樸放回家了。

不過, 一貫恬淡閒適的楊樸, 也有恣意疏狂的一面。 據南宋佚名《桐江詩話》記載, 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 楊樸在道旁小溪中悠閒垂釣, 恰本地主管漕運的官員陳堯佐經過, 侍從鳴鑼喝道, 道旁垂釣的楊樸卻不讓、不顧、不睬, 簡直目無官長, 陳堯佐見此大怒, 讓人把楊樸帶至郵亭(古時傳遞文書者沿途休息處所)責問, 當場讓他寫供狀。

楊樸略一沉吟,揮筆寫下《絕句》一首,詩雲:“昨夜西風爛漫秋,今朝東岸獨垂鉤,紫袍不識莎衣客,曾對君王十二旒。”一個小小漕官,不知天高地厚,咱雖為布衣,卻曾是當今皇上的座上賓。陳堯佐攬詩一看,得知是天下聞名的楊處士,頓時臉色大變,趕緊謝罪,並讓侍從將楊朴恭恭敬敬護送回家。

楊樸略一沉吟,揮筆寫下《絕句》一首,詩雲:“昨夜西風爛漫秋,今朝東岸獨垂鉤,紫袍不識莎衣客,曾對君王十二旒。”一個小小漕官,不知天高地厚,咱雖為布衣,卻曾是當今皇上的座上賓。陳堯佐攬詩一看,得知是天下聞名的楊處士,頓時臉色大變,趕緊謝罪,並讓侍從將楊朴恭恭敬敬護送回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