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將取消 國產車將迎大考

4月17日, 國家發改委在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 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 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通過5年過渡期, 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

自1994年起, 中國對外資車企的持股比例就作出規定, 要求外資車企必須與中國企業建立合資企業才能在華投資建廠, 且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 同一類整車產品也不得在中國建立兩家以上合資合作企業。 於是就出現諸如上海大眾、一汽大眾、東風本田、北京現代這樣的汽車合資品牌。

這一限制一直延續至今, 並適用於已經獲批的多家新能源合資車企。

在前不久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上, 中國宣佈了擴大製造業開放的重大舉措。 據瞭解, 國家發改委正會同各有關部門抓緊研究落實具體措施, 通過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 使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儘快落地。

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是我國大幅度放寬外商投資准入的重要文件, 今年上半年將儘早公佈實施。 新的負面清單除包括已經宣佈的金融、汽車等行業開放措施外, 還將在能源、資源、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專業服務等市場高度關注的領域推出一系列開放措施。

國家發改委還表示, 製造業是全球產業分工合作的主要領域,

無論是傳統製造業, 還是高新技術製造業, 都要在開放環境中實現全球價值鏈的最大化。 全面開放製造業, 就是表明中國反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鮮明態度, 旗幟鮮明地支持經濟全球化廣泛深入發展。 同時也希望通過製造業全面開放, 支援中外企業在公平競爭環境下實現共同發展, 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更廣泛更多元的資本、技術、管理、人才交流合作。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 “目前國內新能源領域的合資趨勢興起, 股比放開可能會影響這一領域的合作關係和格局, 不排除一些國際車企巨頭將在華採取獨資成立新能源車企的可能性。 ”

相比傳統燃油車, 國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與國外車企仍有差距,

在股比率先放開後會承受較大競爭壓力, 甚至不排除部分研發實力弱的車企會慘遭淘汰。 但另一方面, 這也會增強自主品牌的創新動力, 倒逼其“練好內功”。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曾公開呼籲放開汽車行業的合資股比限制。 “只有股比放開, 汽車行業才能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

崔東樹分析, 中國汽車工業在宏觀政策引導下, 內外資的競爭不會失控, 放開股比將促進中國汽車在最充分競爭中快速發展, 通過高品質的發展, 成為真正的世界汽車強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