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安“除霾塔”亮相引質疑 建造單位:地球僅此一座 推廣還需論證

位於西安長安區的除霾塔, 群樓間格外惹眼。

中科院地環所副所長曹軍驥詳解除霾塔工作原理。

封面新聞記者 梁波 西安攝影攝像報導

四周居民群樓間, 突兀的矗立著一座圓柱塔形建築, 遠遠望去, 惹眼更生疑:這是何物?位於陝西西安長安區居安路8號的這座塔, 公眾給它取了一個更接地氣的名字:“除霾塔”。

據其“屬有者”——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簡稱“中科院地環所)證實,

這座塔形建築具有清潔城市空氣功能。 4月17日, 中科院地環所在“除霾塔”旁的工棚裡, 召開了針對媒體的專案進展通報會。 會上, 除建造單位, 還請來了兩位院士:陶文銓院士和何雅玲院士。

在中科院地環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曹軍驥眼裡, 除霾塔卻有著一個更科學的表述:大型太陽能城市空氣清潔系統。 英文名字叫“HSALSCS”。

“目前, 它僅僅是一次科學研究的落地成果。 當然, 這樣的清潔系統, 目前地球上僅此一座。 ”首次面對多家媒體記者介紹自己親手締造的“除霾塔”, 儘管5畝用地系向西安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督監測中心租用而來的, 曹軍驥的臉上仍露出些許驕傲之色。

兩個部分構成

導流塔高60米直徑10米

從西長安街與居安路十字路口左轉,

遠遠望去, 在幾棟在建的居民高樓背後, 由於高高的圓柱塔形、純白色的塔身、頭頂圓形的網狀設備、塔底四面均附罩著玻璃等設施, “吸霾塔”肉眼可見。

據曹軍驥介紹, 除霾塔主體由空氣導流塔及玻璃集熱棚兩部分構成, 建築面積約為2580平方米 。 導流塔塔體呈圓柱形, 高60米, 塔體內直徑10米, 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塔體5.5米以下設有4個洞口, 可設置2-4颱風機, 而集熱棚成矩形佈置於塔體底部, 南北邊長60米, 東西邊長45米, 採用輕型鋼結構體系。

走進吸霾塔, 來到玻璃集熱棚下, 由於太陽當頭照, 相比空曠區, 玻璃集熱棚下要熱一些。 地上鋪滿了鵝卵石。 “地上的鵝卵石, 鋪了很厚一層, 是用來吸熱的。 到了夜間, 鵝卵石散發的熱能, 會被轉化為動能,

供整座塔夜間使用。 ”

來到塔內, 直徑10米的內部, 除底部安裝了兩個大型風機外, 再無其他顯眼設施。

三大工作原理

首提城市空氣淨化概念

當來到再次回到集熱棚下, 指著身後牆上安裝的如網狀設施, 曹軍驥說, 這是過濾網。 走過去, 用手摸了一下過濾網,

曹軍驥手指上明顯沾了很多黑灰色的塵土。 “這些就是從空氣中過濾下來的污染物。 ”

在現場, 曹軍驥詳解了工作原理。 “除霾塔主要運用了熱流理論、顆粒污染物過濾、光催反應降低成霾因數等三大理論。 ”他說, 通過玻璃集熱棚聚集空氣並通過太陽光長波輻射對棚內空氣進行加熱, 促進熱氣流上升。 亦可以在底部加裝風機, 通過風葉片的運轉加速推動空氣的流動, 從而提升重污染期間的淨化空氣的效率。 集熱棚下方設置過濾網牆, 污染空氣在流經過濾網牆時, 被除去其中的顆粒狀態污染物質, 最終由導流塔排出乾淨清潔的空氣。

“與此同時, 除霾塔還應用了當前科學界對空氣大氣污染控制最熱門的化學技術。 “曹軍驥解密說,在集熱棚普通單層鋼化玻璃的表面兩側,噴塗化學光催化塗層。該催化塗層在光照條件下,通過光催反應可以有效降低空氣中的成霾因數——一氧化氮及其它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從而提高空氣的淨化效果。單層雙鍍膜玻璃夜間在LED光源下可以持續工作。另外,在集熱棚邊緣加裝光伏太陽能板,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對系統運行所消耗的電能進行額外補充,從而節省市政用電。

工作人員手中濾網,尚未清洗。附著的黑灰色塵土極為明顯。

覆蓋十平方公里

重霾天最高可降霾19%

據曹軍驥介紹,位於西安的除霾塔,於2016年6月底建成。截止目前,該系統仍處於科研實驗階段。主體建築建成後,即開始了實驗階段。通過前期實驗,他所帶領的團隊得到了一個“極其滿意的結果”。

在這份實驗成績單上,曹軍驥提供了這樣幾組結論:三面濾膜牆總淨化風量:冬季平均每天800萬立方米,夏季平均每天1600萬立方米,重霧霾日平均每天可達500萬立方米。從設計效果看,位於居安路8號的吸霾塔,可讓面積10平方公里區域環境PM2.5濃度降低到10%至19%之間。

資料顯示,除霾塔所在城區:西安長安區空氣品質輕度污染,污染指數111,PM10濃度166,PM2.5濃度73。

站在過濾網牆前,面對神器說,曹軍驥略顯尷尬。

科學實驗還是“吸霾神器”?

霧霾的出現,打亂了城市市民的生活習慣。與此同時,圍繞如何有效“除霾”,各類“神器”紛紛粉墨登場。如荷蘭人丹·羅斯加德創新發明的“吸霾館”、很多城市街頭穿梭的霧炮車等等。和前者一樣,西安“除霾塔”的建成亮相,又一個“除霾神器”的質疑聲四起。

4月17日,在科研通氣會上,有環保志願者當場向科研專案領軍者——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曹軍驥直接“發難”:除霾塔工作運行後,是否會將四周霧霾吸收過來?那麼,附近居民是否會遭遇更嚴重的霧霾影響?

曹軍驥對此給予回應稱,除霾塔是一次科學實驗設備。是否推廣運用到城市中,則取決於很多現實情況,需進一步論證。

封面新聞:荷蘭人丹·羅斯加德發明的“吸霾館”在北京亮相後,有質疑聲指出,其不過是行為藝術。西安除霾塔是否也是行為藝術?

曹軍驥:除霾塔對於我們研究團隊來說,就是一種科學實驗,探索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和可能性,能不能通過這個辦法,給治汙降霾嘗試新途徑新方案。事實證明,也就是通過目前實驗資料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

封面新聞:關於又一個神器的質疑,你怎麼看?

曹軍驥:質疑是正常的。在做之前,我自己也在質疑。做完了,結果還是挺好的,達到了預期。因此,好的東西要堅持,不好的東西就不堅持。

封面新聞:這座除霾塔造價多少?

曹軍驥:總投資大概有1200多萬元。

封面新聞:多久能推廣並運用?

曹軍驥:作為科研團隊,我們目前的任務已進行了一定階段。接下來,我們還要進行一系列實驗。具體要進行到今年冬季以後。通過實驗,我們的這種治汙降霾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至於推廣運用,需要根據地理位置、運營成本等現實實際情況作具體研判。

封面新聞:運營成本有多少?

曹軍驥:通過過去一年多的實驗階段,我們估算運營成本一年需要大概20萬元左右。

封面新聞:一座西安城需要多少個這樣的除霾塔?

曹軍驥:粗略計算,西安全城面積1000平方公里,那麼類似這樣的除霾塔,大概需要建100座。不過,也可以通過建塔高200米、300米、500米除霾塔,讓效率更高。當然,對於一座城市的完全解決方案,還要作進一步探索。

“曹軍驥解密說,在集熱棚普通單層鋼化玻璃的表面兩側,噴塗化學光催化塗層。該催化塗層在光照條件下,通過光催反應可以有效降低空氣中的成霾因數——一氧化氮及其它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從而提高空氣的淨化效果。單層雙鍍膜玻璃夜間在LED光源下可以持續工作。另外,在集熱棚邊緣加裝光伏太陽能板,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對系統運行所消耗的電能進行額外補充,從而節省市政用電。

工作人員手中濾網,尚未清洗。附著的黑灰色塵土極為明顯。

覆蓋十平方公里

重霾天最高可降霾19%

據曹軍驥介紹,位於西安的除霾塔,於2016年6月底建成。截止目前,該系統仍處於科研實驗階段。主體建築建成後,即開始了實驗階段。通過前期實驗,他所帶領的團隊得到了一個“極其滿意的結果”。

在這份實驗成績單上,曹軍驥提供了這樣幾組結論:三面濾膜牆總淨化風量:冬季平均每天800萬立方米,夏季平均每天1600萬立方米,重霧霾日平均每天可達500萬立方米。從設計效果看,位於居安路8號的吸霾塔,可讓面積10平方公里區域環境PM2.5濃度降低到10%至19%之間。

資料顯示,除霾塔所在城區:西安長安區空氣品質輕度污染,污染指數111,PM10濃度166,PM2.5濃度73。

站在過濾網牆前,面對神器說,曹軍驥略顯尷尬。

科學實驗還是“吸霾神器”?

霧霾的出現,打亂了城市市民的生活習慣。與此同時,圍繞如何有效“除霾”,各類“神器”紛紛粉墨登場。如荷蘭人丹·羅斯加德創新發明的“吸霾館”、很多城市街頭穿梭的霧炮車等等。和前者一樣,西安“除霾塔”的建成亮相,又一個“除霾神器”的質疑聲四起。

4月17日,在科研通氣會上,有環保志願者當場向科研專案領軍者——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曹軍驥直接“發難”:除霾塔工作運行後,是否會將四周霧霾吸收過來?那麼,附近居民是否會遭遇更嚴重的霧霾影響?

曹軍驥對此給予回應稱,除霾塔是一次科學實驗設備。是否推廣運用到城市中,則取決於很多現實情況,需進一步論證。

封面新聞:荷蘭人丹·羅斯加德發明的“吸霾館”在北京亮相後,有質疑聲指出,其不過是行為藝術。西安除霾塔是否也是行為藝術?

曹軍驥:除霾塔對於我們研究團隊來說,就是一種科學實驗,探索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和可能性,能不能通過這個辦法,給治汙降霾嘗試新途徑新方案。事實證明,也就是通過目前實驗資料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

封面新聞:關於又一個神器的質疑,你怎麼看?

曹軍驥:質疑是正常的。在做之前,我自己也在質疑。做完了,結果還是挺好的,達到了預期。因此,好的東西要堅持,不好的東西就不堅持。

封面新聞:這座除霾塔造價多少?

曹軍驥:總投資大概有1200多萬元。

封面新聞:多久能推廣並運用?

曹軍驥:作為科研團隊,我們目前的任務已進行了一定階段。接下來,我們還要進行一系列實驗。具體要進行到今年冬季以後。通過實驗,我們的這種治汙降霾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至於推廣運用,需要根據地理位置、運營成本等現實實際情況作具體研判。

封面新聞:運營成本有多少?

曹軍驥:通過過去一年多的實驗階段,我們估算運營成本一年需要大概20萬元左右。

封面新聞:一座西安城需要多少個這樣的除霾塔?

曹軍驥:粗略計算,西安全城面積1000平方公里,那麼類似這樣的除霾塔,大概需要建100座。不過,也可以通過建塔高200米、300米、500米除霾塔,讓效率更高。當然,對於一座城市的完全解決方案,還要作進一步探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