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浣花溪·“5·12”10周年特輯|謝意,沒有恰當的表達方式

致敬——“5·12”日記(2)

【寫在前面】2008年“5·12”地震期間, 我從5月15日通訊恢復後, 寫過一系列日記。 此後, 又陸續與此寫過一些相關的文字。 “5.12”十周年之際, 特整理部分篇章, 以表達對浙江溫嶺這家人的敬意和謝意。

宋光明(德陽)

(寫於2008年6月1日)

身邊的朋友們對溫嶺同事幫助4個孩子的事情感慨萬千。

今天一大早, 我就收到一個孩子母親的短信:“燕平姐家裡幾姊妹對我們的孩子太好了, 一到溫嶺就招待了兩次, 每天帶孩子們遊覽。 六一兒童節, 她們給每個孩子都買了很多禮物。 我們卻不知道怎麼感謝他們。 ”

孩子能送到溫嶺, 每個孩子的父母都充滿了謝意,

同時也含有歉意。

到了溫嶺, 孩子的生活安頓了, 不再受帳篷生活的煎熬, 無論對學習、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好處, 也能讓孩子體會到社會溫暖、民族的溫暖。 能有這樣的機會, 謝意是肯定少不了的。

但家長的本意, 是不願意給他人和社會增添太多麻煩的, 面對這種幫助, 歉意也自然存在。 特別是溫嶺的關愛愈多, 謝意和歉意愈會同時增長。

不過, 謝意是需要表達的, 那是一種禮貌、一種尊重, 對奉獻者最起碼的情感表達和回報。 與幾個家長在物質基礎上考慮的答謝不同, 我設想了如下的答謝方式:

——給燕平的單位——溫嶺農行寫感謝信。 以這邊家長所在單位或家長的名義寫均可, 這樣讓單位知道燕平的善舉。

但是, 如果燕平不喜歡這樣做, 該怎麼辦?所以, 又考慮在她不願讓單位知道時, 就讓4位母親給燕平及她的家人寫。

——告知媒體做節目。 前前後後的情況加起來, 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媒體應該不成問題, 可是, 會不會影響燕平的生活和工作呢?要知道, 有的媒體宣傳雖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由此而給主人公帶來的麻煩, 也不可小覷。

——在離開溫嶺時認她為親, 一定要在離開那裡時才能這樣。 好處是, 由於異地的這次關心, 讓孩子們更加有理由去搞好學習、健康成長。 因為, 這次經歷對孩子們來說, 是比任何教育都有意義的, 只有使自己更棒, 才能對得起親人。 今後呢, 通過各種形式的聯絡, 也從孩子那裡得到一份情感,

使這次幫助成為永久的記憶。 幾十年後的這種情感, 回想起來更感人, 無論對於孩子還是燕平, 這都是一生的珍藏。 可是, 這樣一來, 幾個孩子不是要讓燕平操更多的心嗎?

這份謝意, 真的是難以表達。 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只有一步一步地看了。

此時, 我才真正體驗到什麼叫大恩不言謝。 是啊, 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完美, 什麼樣的方式又能表達此情呢?願朋友們有更好的辦法。 而我呢, 暫時只有掩藏在心裡, 等待恰當的時機出現。

【作者系中國金融作協、中國農業銀行作協、四川省作協會員, 著有詩集《五月的鄉村》等4部、散文集1部, 現供職于中國農業銀行德陽分行。 】

/徵稿啟事/

時間如白駒過隙, 距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快10周年了。 這是不能忘卻的紀念,

尤其是那些人、那些事, 雖然時隔多年, 但仍如在眼前, 總有一種想與大家分享的衝動和感動。

我們為您提供一塊分享的領地, 您可為大家講述地震中的那些人和事, 也可講述這10年中發生的與地震有關的那些人和事。 不須太講究文字和行文結構的技巧, 通暢即可。 感人的故事, 再平凡的文字也有力量。

我們將在封面新聞APP上開設“5·12”10周年特輯, 發佈您的文章, 部分文章還可刊發在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上。 在封面新聞上一經採用, 都會奉上稿費的。

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請一定將您能接收到郵局匯款單的、詳細的位址, 聯繫電話, 身份證號碼, 真實姓名一一附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 歡迎向我們報料, 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注:ihxdsb, 報料QQ:338640571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