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盤點早期參加紅軍的革命志士(三)——他最早佔據了井岡山

1、王良

王良, 字傅良, 又名化陔, 重慶綦江縣永城鄉人。 生於1905年8月5日, 1924年秋, 考入上海持志大學。 1926年9月考入黃埔軍校。 1927年初, 王良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6月, 隨黃埔軍校騎科遷並武漢軍校, 後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軍事教導團。 8月初, 教導團撤離武漢, 前往南昌參加起義, 船至九江被張發奎包圍, 輾轉數日, 在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地區, 找到了中國共產黨組織。 同年9月, 王良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 隨隊向井岡山進軍。 1928年4月, 朱德率隊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 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王良任連長。 1929年1月, 升任紅四軍第一縱隊支隊長。

1930年6月, 紅軍在長汀整編, 成立紅一軍團, 王良任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 10月, 第一縱隊改編為第十師, 王良任十師師長。 1931年10月部隊進行整編。 王良任紅四軍第十一師師長。 1932年3月, 王良升任紅4軍軍長, 和政治委員羅瑞卿率部參加漳州戰役。

他指揮果斷, 身先士卒, 給敵以沉重打擊, 為奪取戰役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年6月率紅4軍返回贛南根據地途中, 13日在福建武平大禾圩遭敵阻擊, 王良親自到前沿陣地偵察敵情, 不幸壯烈犧牲, 年僅27歲。

2、王助

王助(1914-1941)又名道助, 福建省閩侯縣亭江鄉(今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象洋村人。 1931年夏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並選派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反帝大同盟遠東大會, 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至1933年11月, 先後在福州培英中學、北平燕京大學和廈門大學求學, 積極從事學生和工人運動, 曾三次被反動派逮捕入獄, 判過死刑。 1934年8月調任工農紅軍閩浙贛軍區第4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 1936年4月任中共閩東北分區區委書記,

同年8月任紅軍閩北獨立師政委兼閩東北軍分區政委, 1937年秋任閩贛省軍政委員會主席, 在閩北蘇區領導了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 率部改編為新四軍參加抗戰。 1938年2月任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主任, 1938年3月閩中遊擊大隊集中泉州整編期間, 國民黨頑固派發動"泉州事變", 謀殺閩中遊擊大隊大隊長劉突軍等領導人, 強行解除閩中遊擊大隊武裝。 王助代表新四軍開展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 迫使國民黨當局釋放被拘押的閩中遊擊大隊併發還武器。 新四軍北上後, 受命留在閩北繼續組織抗日救亡活動。 1939年7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一戰線部部長、省委黨校副校長。

1940年, 國民黨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 閩北抗日形勢逆轉。 王助率部轉入抗擊國民黨頑固派的遊擊戰爭。 1941年9月21日率領小分隊前往建甌、南平、順昌邊界開展工作途中, 在建陽東坑頭遭受敵軍襲擊, 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3、王佐

王佐(1898—1930), 又名王雲輝, 綽號南斗。 出生于遂川縣下莊村水坑(今井岡山市下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裁縫出身。 1923年參加綠林武裝。 1925年所部被地方政府收為新遂邊陲保衛團, 任副團長、團長, 後為躲避地方豪紳追殺, 重新恢復了原來隊伍。 1927年, 在遂川縣農民協會幫助下, 將所部改稱農民自衛軍, 支持遂川農民運動。 同年6月, 永新的國民黨右派發動政變, 乃率所部與寧岡、永新、安福等部農民自衛軍于7月26日在永新暴動隊配合下, 攻克永新縣城, 營救被捕的革命同志, 旋任贛西農民自衛軍副總指揮。 後與袁文才率部在寧岡堅持鬥爭。 同年10月, 對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進駐井岡山, 給予積極支援和幫助。 1928年1月所部接受改編, 2月, 編入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 任副團長, 兼第二營營長。 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一師第三十二團副團長兼第二營營長、紅四軍軍委委員,並當選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7月,任湘贛邊界防務委員會主任。領導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後方機關和五大哨口。

1929年1月,紅四軍主動向贛南出擊,奉命率第三十二團協同紅五軍留守井岡山,時任第三十二團團長,曾多次打退敵人,重兵進攻。3月,成立湘贛邊界紅軍獨立第一團,任團長兼第一營營長。5月,任紅五軍第六縱隊司令。7月,任紅五軍第五縱隊司令,率部在井岡山堅持遊擊戰爭。1930年2月,在永新被錯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4、王錚

王諍,原名吳人鑒,1909年5月16日出生於江蘇武進縣。1928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通信科,1930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歷任工農紅軍總司令部電臺大隊長,無線電總隊總隊長,軍委通訊聯絡局局長,開展無線電對敵鬥爭,為中央紅軍粉碎國民黨軍的“圍剿”以及長征中突破封鎖線和紅二、四方面軍同中央紅軍的甘陝大會師立下功勳。

他是毛主席、朱總司令親自任命的我軍第一個無線電臺的隊長,繼而出任紅軍無線電大隊大隊長、紅軍無線電總隊總隊長、軍委總司令部第四局(通信聯絡局)局長等。解放後,歷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後改為通信部部長)兼國家電信總局局長,郵電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主任兼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等。1955年授中將軍銜。1978年8月13日病逝北京。

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一師第三十二團副團長兼第二營營長、紅四軍軍委委員,並當選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7月,任湘贛邊界防務委員會主任。領導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後方機關和五大哨口。

1929年1月,紅四軍主動向贛南出擊,奉命率第三十二團協同紅五軍留守井岡山,時任第三十二團團長,曾多次打退敵人,重兵進攻。3月,成立湘贛邊界紅軍獨立第一團,任團長兼第一營營長。5月,任紅五軍第六縱隊司令。7月,任紅五軍第五縱隊司令,率部在井岡山堅持遊擊戰爭。1930年2月,在永新被錯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4、王錚

王諍,原名吳人鑒,1909年5月16日出生於江蘇武進縣。1928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通信科,1930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歷任工農紅軍總司令部電臺大隊長,無線電總隊總隊長,軍委通訊聯絡局局長,開展無線電對敵鬥爭,為中央紅軍粉碎國民黨軍的“圍剿”以及長征中突破封鎖線和紅二、四方面軍同中央紅軍的甘陝大會師立下功勳。

他是毛主席、朱總司令親自任命的我軍第一個無線電臺的隊長,繼而出任紅軍無線電大隊大隊長、紅軍無線電總隊總隊長、軍委總司令部第四局(通信聯絡局)局長等。解放後,歷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後改為通信部部長)兼國家電信總局局長,郵電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主任兼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等。1955年授中將軍銜。1978年8月13日病逝北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