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三七、田七、血三七的區別一定要弄清楚,吃錯後果嚴重

三七、田七、血三七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三七就是田七, 三七和田七是同一藥材!

關於三七, 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古時候, 一個叫張二的青年, 患了一種疾病, 口鼻出血不止, 雖經多方醫治仍無效果。 一天, 一位姓田的醫生路過, 他取出一種草藥的根, 研磨成粉給張二吞下, 不大功夫, 血竟然止住了。 張二一家非常感激, 並要求醫生留下這種神奇草藥的種子。

一年後, 張二家的草藥長得非常茂盛。 恰巧, 知府大人的獨生女患了出血症, 多方治療不見好轉, 無奈只好貼出告示:能治好女兒病者, 招其為婿。 張二聞知後帶上自種的草藥, 二話沒說, 拿出草藥研成末給小姐服下。 誰知不到一個時辰, 小姐竟死了。 知府大怒, 命人將張二捆起嚴刑拷打, 他被逼講出實情。 知府大人即令捉拿了田醫生, 並將其定為“謀害殺人”罪。 臨刑之日, 田醫生萬般無奈, 只好向親自監斬的知府大人解釋說:“此草藥對各種血症都有療效,

但須長到三至七年才有效。 張二所用之藥, 僅長滿一年, 本無藥性, 當然救不了小姐。 ”說罷, 他從差役手中要過利刀, 在自己大腿上劃一刀, 鮮血直流, 他從自己的藥袋中取出藥粉, 內服外敷, 即刻便血止痂結, 在場的人驚訝不已, 知府大人後悔不已, 只好放了田醫生。 人們為了記住這一慘痛教訓, 就把這種藥定為“三七”, 表示必須生長到3~7年才有用。 因為此藥為田醫生所傳, 故在我國的一些地方, 三七也被稱作“田七”。

那麼為什麼“三七”和“田七”都這麼出名, 從而讓人無法明確是不是同一種植物呢?原來, 雲南出版的書中寫“三七又名田七”, 三七先;而廣西編寫的書中為“田七又名三七”, 田七先。 因而現在的大陸兩廣一帶及香港、澳門特區, 甚至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都習慣把三七叫“田七”。 但是打開醫學著作《本草綱目》, 我們卻可以發現其中關於三七方面的描述中並沒有“田七”字樣。 因此中國藥典把田正名為“三七”。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 是中國特有的名貴中藥材, 也是我國最早的藥食同源植物之一, 三七自古以來就被公認為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 具有“金不換”、“南國神草”之美譽。 因枝分三枝, 為七片, 故稱為“三七”, 又名田七、金不換等, 古時亦稱昭參、血參、人參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參等。

因常在春冬兩季採挖, 又分為“春七”和“冬七”。 由於三七同為人參屬植物, 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質又高於和多於人參, 因此又被現代中藥藥物學家稱為“參中之王”。

血三七介紹

血三七為蓼科植物中華抱莖蓼的根莖。 因其能活血通經、治療跌打損傷, 故得此名。 中華抱莖蓼為多年生草本。 生長于1000—2500米的溝邊或林下潮濕處草叢中。 多年生直立草本, 高達1m。 宿根肉質肥大, 具疣狀突起及鬚根。 莖具縱溝紋, 綠色或紫色, 上部多分枝。 基生葉簇生, 邊緣有不規則鋸齒, 或羽狀分裂, 兩面有柔毛;莖生葉互生, 形大, 羽狀分裂, 兩面無毛。 總苞筒狀, 苞片兩層, 條狀披針形, 邊層膜質;花兩性, 管狀, 金黃色, 花冠頂端5齒裂, 花柱基部小球形, 分枝頂端有細長線形具毛的尖端;瘦果狹圓柱形,冠毛白色。花期9~10月。

三七和血三七的區別在哪裡?

專家稱血三七不是人們常說的三七,血三七和三七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植物,血三七和三七的區別總的說來就是說血三七屬於犢牛兒苗科,三七屬於五加科植物,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植物,請注意區別。如果要說活血化瘀的功效血三七比之三七差之甚遠,三七為活血化瘀第一聖藥。

三七的特點和功效

別名:開化三七、人參三七、田七、金不換。

三七的特點:

三七以根、根狀莖入藥。是名貴中藥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腫止痛,是雲南白藥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三七花葉也能入藥,當茶飲。和人參同科,同屬五加科植物,但三七有人參之王,南國神草之美譽,是活血化瘀第一聖藥。

三七為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複葉,具長柄,3~4片輪生於莖頂;小葉3~7,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長20~30cm。花小,黃綠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為5。核果漿果狀,近腎形,熟時紅色。種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現多栽培於海拔1600~1800米的山上。

三七的功效:

三七粉的成分和三七主根一樣,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黃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腫定痛、滋補強壯、抗疲勞、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

能治療外傷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種內、外出血症;擴張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環,預防和治療高血脂、膽固醇增高、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後遺症等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纖維化等肝病以及失血、產後、久病等原因導致的體虛證。

血三七特點和功效

此藥為蓼科植物中華抱莖蓼的根莖。因其能活血通經、治療跌打損傷,故得此名。

中華抱莖蓼為多年生草本。其根莖粗壯,外皮紫褐色,斷面紫紅色。莖直立或傾斜,上部有分枝。下面的葉具有長柄,往上葉柄漸縮短至抱莖,葉柄處有管狀膜質托葉鞘。7—8月開紅色或白色花,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9—10月結黑褐色橢圓形的瘦果。分佈于宋洛、長方、新華、馬灣、板倉、紅坪、大岩屋、板橋、木魚、大九湖等地。生長于1000—2500米的溝邊或林下潮濕處草叢中。

功能療效

血三七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胃痛、跌打損傷、骨折、勞傷腰痛、風濕疼痛等,主要作用是止血,消腫,止痛。對外傷流血,紅腫,疼痛比較有作用,活血的功效可用在治療風濕與關節疼痛瘀傷。

分枝頂端有細長線形具毛的尖端;瘦果狹圓柱形,冠毛白色。花期9~10月。

三七和血三七的區別在哪裡?

專家稱血三七不是人們常說的三七,血三七和三七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植物,血三七和三七的區別總的說來就是說血三七屬於犢牛兒苗科,三七屬於五加科植物,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植物,請注意區別。如果要說活血化瘀的功效血三七比之三七差之甚遠,三七為活血化瘀第一聖藥。

三七的特點和功效

別名:開化三七、人參三七、田七、金不換。

三七的特點:

三七以根、根狀莖入藥。是名貴中藥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腫止痛,是雲南白藥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三七花葉也能入藥,當茶飲。和人參同科,同屬五加科植物,但三七有人參之王,南國神草之美譽,是活血化瘀第一聖藥。

三七為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複葉,具長柄,3~4片輪生於莖頂;小葉3~7,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長20~30cm。花小,黃綠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為5。核果漿果狀,近腎形,熟時紅色。種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現多栽培於海拔1600~1800米的山上。

三七的功效:

三七粉的成分和三七主根一樣,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黃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腫定痛、滋補強壯、抗疲勞、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

能治療外傷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種內、外出血症;擴張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環,預防和治療高血脂、膽固醇增高、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後遺症等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纖維化等肝病以及失血、產後、久病等原因導致的體虛證。

血三七特點和功效

此藥為蓼科植物中華抱莖蓼的根莖。因其能活血通經、治療跌打損傷,故得此名。

中華抱莖蓼為多年生草本。其根莖粗壯,外皮紫褐色,斷面紫紅色。莖直立或傾斜,上部有分枝。下面的葉具有長柄,往上葉柄漸縮短至抱莖,葉柄處有管狀膜質托葉鞘。7—8月開紅色或白色花,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9—10月結黑褐色橢圓形的瘦果。分佈于宋洛、長方、新華、馬灣、板倉、紅坪、大岩屋、板橋、木魚、大九湖等地。生長于1000—2500米的溝邊或林下潮濕處草叢中。

功能療效

血三七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胃痛、跌打損傷、骨折、勞傷腰痛、風濕疼痛等,主要作用是止血,消腫,止痛。對外傷流血,紅腫,疼痛比較有作用,活血的功效可用在治療風濕與關節疼痛瘀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