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總行程823公里 瀘州援藏醫療隊開展兒童體檢

瀘州市援藏醫療隊在對口醫療支援工作中, 發現藏區兒童普遍存在營養不良現象, 貧血、佝僂病發病率高。 省級科研專案《高原地區0-6歲兒童維生素A、D、E營養狀況研究》於2017年4月正式立項。

瀘州援藏醫療隊車輛通過滑坡路段

該體檢專案從2017年7月份開始, 已經歷經了抽樣調查、重點採樣兩個階段。 從4月9日至15日, 瀘州市援藏隊組織援藏醫務人員開始了工作量最大、路程最遙遠、任務最艱苦第三階段——全縣體檢全覆蓋。

叔叔阿姨 你們辛苦啦

4月9日, 清晨的川藏高原, 早已被耀眼的陽光沐浴, 天邊白雲和藍天相互映襯, 遠山皚皚白雪點綴其間, 3個車輛的體檢人員一路歡聲笑語, 把白色藏房村莊、山澗桃花和公路泛起的塵土拋在身後。

瀘州援藏醫療隊與孩子們合影留念

沙貢鄉離縣城35公里, 援藏醫療隊足足開了一個小時才到達鄉衛生院, 迎接大家的, 是等待體檢的孩子和家長們。

“抱歉!讓你們久等了!”大家就投入到緊鑼密鼓的體檢工作當中去。 資訊登記、體格測量、視力測試、智力測試、心肺聽診、采血收集, 鄉衛生院院子裡熱鬧非凡。 幼稚園和學前班的老師們帶著孩子們整齊的排好隊伍, 家長們依照指定的流程,

有序的配合體檢工作。

懂禮貌的小朋友們在體檢完了之後, 乖乖的排好隊, 齊聲向參加體檢工作醫生們說道:“叔叔阿姨, 你們辛苦了!”看著這群孩子, 大家忘記了疲勞, 覺得天底下最美的, 莫過於孩子們純真樸實的讚揚。

不辜負鄉親們的厚望

4月10日,是一場硬仗!鄉城縣第四區所轄鄉鎮都比較遠, 定波是鄉城縣路程最遠的一個鄉, 距縣城104公里, 需要翻越海拔4097的馬鞍山以及熱打境內的圓根山, 而正鬥鄉又是此次體檢專案地中唯一一個需要增設兩個體檢點的鄉鎮。 根據之前的兒童體檢預測資料, 定波100名, 正鬥鄉所在地50名, 正鬥壩子50名。 為了統籌體檢的時間和人員, 不得不採取“定波+正鬥”兩個鄉一天完成的“集裝箱”體檢方式。

早上七點, 一行三個車在春雨中出發, 行至海拔4097米的馬鞍山的時候, 道路兩旁白雪皚皚, 一片銀裝素裹。 驅車3個小時, 10點鐘終於到達了衛生院, 家長帶著學齡前兒童, 老師們帶著學生, 早已在院內等候。

今年27歲的中則院長帶領衛生院裡醫護人員們熱情的接待了, 擺桌設點, 登記造冊, 藏語翻譯, 秩序維護, 都服務協助的井井有條。

“我們鄉上孩子多啊!可不可以多安排些時間, 有來自瀘州兒科專家帶隊的體檢, 對鄉里的孩子們和家長來說, 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啊!”當中則院長得知援藏醫療隊下午還有正鬥兩個點的體檢安排時, 急得直冒汗, “為了組織這次體檢, 衛生院派人一個村接一村、一戶挨一戶通知家長們來的!”

“瀘州援藏醫療隊絕不辜負鄉親們的厚望!”援藏醫療隊臨時決定,

將體檢時間再往後推延, 直到所有的孩子們都體檢完成!98人!

13:50, 匆匆吃了幾口飯, 瀘州援藏醫療隊又前往正鬥鄉, 衛生院位於鄉政府背後, 同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出現在衛生院大院裡, 一雙雙好奇的眼睛打量著這群來自瀘州的叔叔阿姨們。 16:20, 結束了鄉上兒童體檢任務, 馬上驅車到正鬥壩子。

一路沿著新修好的盤山公路上行, 途中遇見了幾輛拉砂石的大貨車, 左邊峭壁, 右邊懸崖, 沒辦法, 只能緩緩跟著, 直到大貨車到了平緩地段讓行。

正鬥壩子海拔3600米, 體檢點設在村衛生室, 條件很有限!身高體重頭圍測量只能設在水溝邊, 視力測試放在了石頭臺階上, 一張體檢床, 資訊登記和智力測試很不容易的擠在一塊兒,留出的兩間“星級單間”,當然是采血和兒科綜合診斷。

正鬥鄉130多名兒童登記體檢,距摸底預測資料整整多出30人!我們一天的工作,在高原夕陽餘暉中謝幕,然後又經歷三小時山路+夜路的返程,回到了燈火闌珊的鄉城縣城。

“別問我們為什麼那麼趕,當你親自體會到藏區同胞的堅守,看見孩子們燦爛的笑臉的時候,你也會和我們瀘州援藏人一樣,為愛援藏!”援藏幹部陳超說,早七點到晚九點,14個小時不休息、無間斷,其中車行山路7個小時246公里,沿途最高海拔4097米馬鞍山拗口,義務免費體檢兒童230名。

保重自己 快樂援藏

4月11日,體檢的第三天,第五站是然烏鄉。 然烏鄉距鄉城縣城35公里。 剛出縣城,就遇上了桑然路改擴建工程交通管制,沿途等待了三個管制節點,35公里的路程,用了足足兩小時。

藏區的山高路險是出了名的,很多道路都是開鑿在懸崖峭壁之間,縣城到然烏的路段也是,一邊是陡峭的山崖,另一邊是縱深幾十到幾百米不等的河谷,對於道路改擴建,藏區幹部群眾一直以來都積極支援,工作途中,雖然有等待,但是毫無怨言。

辦公室同事講了兩個故事:一是曾經有位領導率隊下鄉檢查汛期防災工作,雨天路過一座橋樑,車身失控打滑,同行一車五人掉進洶湧河水,全部遇難;二是當地幹部出差,同樣因為道路原因,車輛翻下懸崖,有兩人被甩出車廂掛在懸崖上面,他們抓住荊棘爬了上來,其他同行同事不幸遇難。而倖存者之一,正是講故事的那位同事。

援藏,有時候真的是冒著生命危險,但看見藏區幹部群眾面對惡劣條件所表現出的頑強,面對自然環境的所執著的堅守,大家也就釋然了,保重自己,快樂援藏!

鄉城縣醫院派了羅絨紮姆和曲登醫生兩名年輕的醫護人員協助援藏醫療隊前去然烏體檢。很巧的是二人都是然烏鄉的人,姑娘和小夥子都很開朗,從他們的言語中,大家感受到了幾分感激、幾分信任和幾分期許。

鄉衛生院郭建院長是漢族人,四十出頭,待人和善,精神氣很足,帶領一群年輕人,守護著這片淨土上藏族同胞的身體健康。對著滿院子的家長兒童,大家按部就班,按照流程慢慢引導家長兒童體檢。全天體檢兒童104名。

放心,我們會全力為孩子爭取診療機會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4月12,第四天,第六站——白依鄉。由於縣衛生系統統一組織鄉鎮醫護人員培訓,白依衛生院僅有三名同志留院駐守,根據之前的統計,全鄉在冊0-6歲兒童164名,大家感到壓力巨大。

駐守衛生院的藏格副院長帶著兩名同事,早已等候在衛生院門口。分配好體檢點位後,各自按照分工,正式進入主題。沒想到,十點一過,體檢的家長和孩子們陸陸續續來到了衛生院,而且基本都是一個家長帶了兩三個孩子,於是,衛生院被家長和孩子們擠了個水泄不通。

援藏醫療馬上開始進行人員分流,分兩個組進行資訊登記,把智力測試和體格測試分別設在走廊盡頭,把視力測試放在院壩裡。家長們也很配合,儘管背著或帶著小孩,都自覺的排好了長隊。

26歲的藏格副院長也積極的和家長們溝通,看見哪個體檢點需要幫助了,就及時的協調溝通。

檢測孩子視力的時候,孩子都是用紙板遮眼睛進行測試。藏格去拿出了吃飯用的不銹鋼小勺子,一端握柄,一端遮眼睛,不管是啥勺子,體檢能管用的就是好勺子!

“放心,我們會全力為孩子爭取診療機會的!”黃萍醫生心疼的抱著嬰兒,堅定的對家長說到。在體檢過程中,在一名兩個月嬰兒身上發現了罕見的疑似“牛奶血”,醫學上叫做乳糜血,嬰兒血液呈現乳白色渾濁狀,身體發育遲緩,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看著小傢伙可憐的樣子,幾名女隊員都流下了眼淚。

下午一點半,餓著肚子的隊員們分兩批去附近的小飯館吃飯,回來後繼續工作,直到時間三點二十,體檢人數141人。

“工作的疲憊,對於我們來說,似乎更像是一種修行,努力過後,看到家長們欣慰的表情,和一疊疊珍貴的資料資料,心裡又是無比的暢快! ”

陽光普照

車行山崖路漫漫,回首又是春意滿。4月13日,第五天,第七站—洞松鄉和第八站—青麥鄉。

洞松鄉距縣城30公里,因為地勢險峻,缺地缺水,已經有一部分群眾整體搬遷至瀘州援藏項目卡心村和靠近縣城的其他村,所以,留在洞松的娃娃不是很多。

上午九點半,驅車來到洞松,唯一顯眼的建築,除了河邊的大唐水電站,就是鄉政府和衛生院了,來到衛生院壩子,家長和孩子們已經在等待了,孩子們在壩子裡嬉戲打鬧,有幾個孩子湊在一起,自發唱起了“我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這首歌,陳超用手機拍下了這群唱歌的孩子!

“我們啟動兒童免費體檢項目,為的就是保障藏區孩子的身體健康。”陳超說,在全國脫貧奔康大局驅動下,陽光普照大地每一寸角落,政策惠及每一個孩子,一個都不能落下。

“洞松交通不便,孩子們的健康是大事,鄉上孩子數量不多,就把7-10歲的孩子都通知來了,希望瀘州來的醫生專家們辛苦一下,幫幫忙把歲數大點的孩子都一併體檢了!”洞松尚巴院長黝黑的皮膚,31歲的他看起來像四十歲了,他一再解釋。援藏醫療隊沒有任何遲疑就答應了,因為,孩子們都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飯後,下午兩點,立即趕到青麥鄉。因為幼稚園放大假,孩子們還是由家長帶來。一天下來,洞松鄉體檢孩子61人,青麥鄉40人。

領隊當起義務當起了登記員

4月14日,第六天,援藏醫療隊來到了美麗的青德鎮。援藏工作隊領隊、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張福榮從專案前期的籌備工作,到專案期間的進展情況,以及檢查結果的統籌,都一一過問把脈,他出差完回到鄉城就率隊來到青德德,參與到體檢工作當中。

領隊張福榮也做文字資料登記

由於家長和孩子們都擠在了衛生院壩子裡,需要先資訊登記把人員分流開,張福榮就現場組織秩序整頓,義務當起了登記員。“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稍息!大一點的孩子引導小一點的孩子,幾分鐘時間,就把秩序整頓好了,乖乖的排好隊,等待看著陌生、臉上掛著溫馨笑容的叔叔阿姨們體檢。

青德鎮共有99名孩子接受了體檢。簡單的午飯後,又折返到青麥鄉,為未在校的44個娃娃們體檢。

在雪花飄飛下體檢

白雪紛紛何所似,天宮梨花翩然來。七天之內援藏醫療隊三次翻越馬鞍山,4月15日,在高原四月大雪紛飛中,來到最後了一站—熱打鄉。

熱打鄉政府距縣城60公里,今天除了鄉衛生院,援藏醫療隊還要去34公里以外的東均村,因為那邊的群眾來趟鄉上太遠了,扶老攜幼,極為不便。雖是新路,道阻且長,醫療隊遇到了山體塌方,在大家合力把山石清理之後,再次前行。

孩子們做體檢

檢查點安排在海拔3568米的東均村衛生室,衛生室很簡陋,只有兩間屋子,兩張桌子,一根椅子和五根小板凳。醫療隊把采血處設在衛生室里間,登記處設在外間,視力表安放在窗臺上,身高體重頭圍測量、智力測試以及心肺聽診設在了牆根下。

大雪紛紛揚揚灑落在隊員們的身上,在室外檢查的幾個同志手腳都凍僵了,大家相互拂去頭髮上的雪花,咬著牙堅持著,直到送走最後一個體檢的孩子,從早上八點出發,到下午兩點鐘東均村兒童體檢才結束,大家已是饑腸轆轆,冷得發抖。

沿原路返回,又是一個34公里。到達鄉上一個川菜館子,大家匆匆吃過“午飯”,又來到鄉衛生院,開始了下午的體檢工作。

春雪雖寒,人心知暖

春雪雖寒,人心知暖,瀘州援藏醫療隊關注藏區群眾健康,關注藏區低齡兒童,通過小小的體檢,呵護這群呼吸著離藍天更近空氣的孩子,在鄉城這片高原土地上,瀘州醫療援藏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此次0-6歲藏區兒童體檢工作,歷時7天,覆蓋鄉城縣9個鄉鎮,總行程823公里,平均每天行程117公里,一天最遠行程246公里,一天最長行車時間7小時,共體檢兒童868名,收集健康體檢資料854份,PPVT智力測試資料199份,採集到了鄉城縣兒童身體指標準確、詳實的原始資料,第三階段的工作宣告完成。

接下來,瀘州援藏醫療隊將對採集到的血液樣本(包括血常規、乙肝兩對半、鹼性磷酸酶、肝腎功、維生素A、D、E及微量元素等)進行逐一化驗檢查,對所有兒童身體指標資料進行逐個分析,並把所有檢查結果回饋至縣、鄉鎮以及家長手中,對篩查出來的異樣指標進行重新檢測,對兒童因缺乏維生素A、D、E以及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等個例進行針對性膳食和用藥指導,並從大資料分析中,為上級提供政策參考和建議,藏區兒童的健康未來會更加美好。

陳超 曾佐然 記者 柯娟

資訊登記和智力測試很不容易的擠在一塊兒,留出的兩間“星級單間”,當然是采血和兒科綜合診斷。

正鬥鄉130多名兒童登記體檢,距摸底預測資料整整多出30人!我們一天的工作,在高原夕陽餘暉中謝幕,然後又經歷三小時山路+夜路的返程,回到了燈火闌珊的鄉城縣城。

“別問我們為什麼那麼趕,當你親自體會到藏區同胞的堅守,看見孩子們燦爛的笑臉的時候,你也會和我們瀘州援藏人一樣,為愛援藏!”援藏幹部陳超說,早七點到晚九點,14個小時不休息、無間斷,其中車行山路7個小時246公里,沿途最高海拔4097米馬鞍山拗口,義務免費體檢兒童230名。

保重自己 快樂援藏

4月11日,體檢的第三天,第五站是然烏鄉。 然烏鄉距鄉城縣城35公里。 剛出縣城,就遇上了桑然路改擴建工程交通管制,沿途等待了三個管制節點,35公里的路程,用了足足兩小時。

藏區的山高路險是出了名的,很多道路都是開鑿在懸崖峭壁之間,縣城到然烏的路段也是,一邊是陡峭的山崖,另一邊是縱深幾十到幾百米不等的河谷,對於道路改擴建,藏區幹部群眾一直以來都積極支援,工作途中,雖然有等待,但是毫無怨言。

辦公室同事講了兩個故事:一是曾經有位領導率隊下鄉檢查汛期防災工作,雨天路過一座橋樑,車身失控打滑,同行一車五人掉進洶湧河水,全部遇難;二是當地幹部出差,同樣因為道路原因,車輛翻下懸崖,有兩人被甩出車廂掛在懸崖上面,他們抓住荊棘爬了上來,其他同行同事不幸遇難。而倖存者之一,正是講故事的那位同事。

援藏,有時候真的是冒著生命危險,但看見藏區幹部群眾面對惡劣條件所表現出的頑強,面對自然環境的所執著的堅守,大家也就釋然了,保重自己,快樂援藏!

鄉城縣醫院派了羅絨紮姆和曲登醫生兩名年輕的醫護人員協助援藏醫療隊前去然烏體檢。很巧的是二人都是然烏鄉的人,姑娘和小夥子都很開朗,從他們的言語中,大家感受到了幾分感激、幾分信任和幾分期許。

鄉衛生院郭建院長是漢族人,四十出頭,待人和善,精神氣很足,帶領一群年輕人,守護著這片淨土上藏族同胞的身體健康。對著滿院子的家長兒童,大家按部就班,按照流程慢慢引導家長兒童體檢。全天體檢兒童104名。

放心,我們會全力為孩子爭取診療機會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4月12,第四天,第六站——白依鄉。由於縣衛生系統統一組織鄉鎮醫護人員培訓,白依衛生院僅有三名同志留院駐守,根據之前的統計,全鄉在冊0-6歲兒童164名,大家感到壓力巨大。

駐守衛生院的藏格副院長帶著兩名同事,早已等候在衛生院門口。分配好體檢點位後,各自按照分工,正式進入主題。沒想到,十點一過,體檢的家長和孩子們陸陸續續來到了衛生院,而且基本都是一個家長帶了兩三個孩子,於是,衛生院被家長和孩子們擠了個水泄不通。

援藏醫療馬上開始進行人員分流,分兩個組進行資訊登記,把智力測試和體格測試分別設在走廊盡頭,把視力測試放在院壩裡。家長們也很配合,儘管背著或帶著小孩,都自覺的排好了長隊。

26歲的藏格副院長也積極的和家長們溝通,看見哪個體檢點需要幫助了,就及時的協調溝通。

檢測孩子視力的時候,孩子都是用紙板遮眼睛進行測試。藏格去拿出了吃飯用的不銹鋼小勺子,一端握柄,一端遮眼睛,不管是啥勺子,體檢能管用的就是好勺子!

“放心,我們會全力為孩子爭取診療機會的!”黃萍醫生心疼的抱著嬰兒,堅定的對家長說到。在體檢過程中,在一名兩個月嬰兒身上發現了罕見的疑似“牛奶血”,醫學上叫做乳糜血,嬰兒血液呈現乳白色渾濁狀,身體發育遲緩,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看著小傢伙可憐的樣子,幾名女隊員都流下了眼淚。

下午一點半,餓著肚子的隊員們分兩批去附近的小飯館吃飯,回來後繼續工作,直到時間三點二十,體檢人數141人。

“工作的疲憊,對於我們來說,似乎更像是一種修行,努力過後,看到家長們欣慰的表情,和一疊疊珍貴的資料資料,心裡又是無比的暢快! ”

陽光普照

車行山崖路漫漫,回首又是春意滿。4月13日,第五天,第七站—洞松鄉和第八站—青麥鄉。

洞松鄉距縣城30公里,因為地勢險峻,缺地缺水,已經有一部分群眾整體搬遷至瀘州援藏項目卡心村和靠近縣城的其他村,所以,留在洞松的娃娃不是很多。

上午九點半,驅車來到洞松,唯一顯眼的建築,除了河邊的大唐水電站,就是鄉政府和衛生院了,來到衛生院壩子,家長和孩子們已經在等待了,孩子們在壩子裡嬉戲打鬧,有幾個孩子湊在一起,自發唱起了“我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這首歌,陳超用手機拍下了這群唱歌的孩子!

“我們啟動兒童免費體檢項目,為的就是保障藏區孩子的身體健康。”陳超說,在全國脫貧奔康大局驅動下,陽光普照大地每一寸角落,政策惠及每一個孩子,一個都不能落下。

“洞松交通不便,孩子們的健康是大事,鄉上孩子數量不多,就把7-10歲的孩子都通知來了,希望瀘州來的醫生專家們辛苦一下,幫幫忙把歲數大點的孩子都一併體檢了!”洞松尚巴院長黝黑的皮膚,31歲的他看起來像四十歲了,他一再解釋。援藏醫療隊沒有任何遲疑就答應了,因為,孩子們都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飯後,下午兩點,立即趕到青麥鄉。因為幼稚園放大假,孩子們還是由家長帶來。一天下來,洞松鄉體檢孩子61人,青麥鄉40人。

領隊當起義務當起了登記員

4月14日,第六天,援藏醫療隊來到了美麗的青德鎮。援藏工作隊領隊、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張福榮從專案前期的籌備工作,到專案期間的進展情況,以及檢查結果的統籌,都一一過問把脈,他出差完回到鄉城就率隊來到青德德,參與到體檢工作當中。

領隊張福榮也做文字資料登記

由於家長和孩子們都擠在了衛生院壩子裡,需要先資訊登記把人員分流開,張福榮就現場組織秩序整頓,義務當起了登記員。“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稍息!大一點的孩子引導小一點的孩子,幾分鐘時間,就把秩序整頓好了,乖乖的排好隊,等待看著陌生、臉上掛著溫馨笑容的叔叔阿姨們體檢。

青德鎮共有99名孩子接受了體檢。簡單的午飯後,又折返到青麥鄉,為未在校的44個娃娃們體檢。

在雪花飄飛下體檢

白雪紛紛何所似,天宮梨花翩然來。七天之內援藏醫療隊三次翻越馬鞍山,4月15日,在高原四月大雪紛飛中,來到最後了一站—熱打鄉。

熱打鄉政府距縣城60公里,今天除了鄉衛生院,援藏醫療隊還要去34公里以外的東均村,因為那邊的群眾來趟鄉上太遠了,扶老攜幼,極為不便。雖是新路,道阻且長,醫療隊遇到了山體塌方,在大家合力把山石清理之後,再次前行。

孩子們做體檢

檢查點安排在海拔3568米的東均村衛生室,衛生室很簡陋,只有兩間屋子,兩張桌子,一根椅子和五根小板凳。醫療隊把采血處設在衛生室里間,登記處設在外間,視力表安放在窗臺上,身高體重頭圍測量、智力測試以及心肺聽診設在了牆根下。

大雪紛紛揚揚灑落在隊員們的身上,在室外檢查的幾個同志手腳都凍僵了,大家相互拂去頭髮上的雪花,咬著牙堅持著,直到送走最後一個體檢的孩子,從早上八點出發,到下午兩點鐘東均村兒童體檢才結束,大家已是饑腸轆轆,冷得發抖。

沿原路返回,又是一個34公里。到達鄉上一個川菜館子,大家匆匆吃過“午飯”,又來到鄉衛生院,開始了下午的體檢工作。

春雪雖寒,人心知暖

春雪雖寒,人心知暖,瀘州援藏醫療隊關注藏區群眾健康,關注藏區低齡兒童,通過小小的體檢,呵護這群呼吸著離藍天更近空氣的孩子,在鄉城這片高原土地上,瀘州醫療援藏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此次0-6歲藏區兒童體檢工作,歷時7天,覆蓋鄉城縣9個鄉鎮,總行程823公里,平均每天行程117公里,一天最遠行程246公里,一天最長行車時間7小時,共體檢兒童868名,收集健康體檢資料854份,PPVT智力測試資料199份,採集到了鄉城縣兒童身體指標準確、詳實的原始資料,第三階段的工作宣告完成。

接下來,瀘州援藏醫療隊將對採集到的血液樣本(包括血常規、乙肝兩對半、鹼性磷酸酶、肝腎功、維生素A、D、E及微量元素等)進行逐一化驗檢查,對所有兒童身體指標資料進行逐個分析,並把所有檢查結果回饋至縣、鄉鎮以及家長手中,對篩查出來的異樣指標進行重新檢測,對兒童因缺乏維生素A、D、E以及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等個例進行針對性膳食和用藥指導,並從大資料分析中,為上級提供政策參考和建議,藏區兒童的健康未來會更加美好。

陳超 曾佐然 記者 柯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