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進山西高平馬村——中國傳統村落西周村

西周村位於高平市西南25公里處的香山腳下, 距巴馬路3公里, 南與澤州縣境接壤;北與古寨村花石柱廟分水嶺為界。 轄4個村民小組,

1650口人, 耕地1400餘畝。 近年來, 西周村先後被高平市委、市人民政府, 馬村鎮黨委授予“文明和諧村標兵”、“農村雙強黨支部”、“五個好農村黨組織”等光榮稱號。

南北朝之前西周村名為西城村。 南北朝時期, 北周武將楊纂在西城村鎮守期間, 關心黎民, 治理有方, 百姓豐衣足食, 安居樂業, 人們為懷念楊纂的功績, 將村名改為周纂村。 又因西周纂村位於周纂西, 故名西周纂村。 1958年又改名為西周村。

2016年12月, 西周村被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中國傳統村落

古村落久經風霜雨淋, 滄海桑田的變化, 現保留下來的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建築。 現有湯帝廟、祖師廟、山神廟、普提觀音堂、白衣觀音堂、南海觀音堂、二仙廟、廣惠橋等。

西周村湯帝廟位於高平市市區西南25千米處, 晉城市人民政府於2007年1月24日公佈, 西周村湯帝廟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院坐北朝南, 單進院落, 現存主要建築有正殿、東耳殿、東西配房、山門等。 該廟重建于明朝洪武八年(西元1375年), 其餘均為清代遺構。 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平方米。

該廟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形制的廟院建築,沿襲早期的建築形制,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價值。

大門裡東側原有小鐘亭一個,掛有一個1.5米高的大鐘。原貎殿脊高聳、甍桷淩虛、陶瓷琉璃神塑獸雕竟鑲屋頂,畫棟雕樑,壁畫滿牆,門框窗戶全是木雕漆塗油畫而成,可謂金碧輝煌。

清朝嘉慶8年(西元1803年)在湯帝廟東側又建祖師廟一座,規模比湯帝廟略小一些,同為道教廟宇。

革命老區西周村

西周村不能與井崗山齊名,不能與遵義同輝,但卻與井崗山、遵義有著相同的顏色。她也是紅色革命根據地,同樣有過史詩般的輝煌。

在抗日戰爭時期,西周村曾經兩次進駐抗日部隊,西周村民隨同抗日部隊參軍參戰、支前運輸軍用物資,用汗水與鮮血寫下了昔日的輝煌。如果時間能倒流,那段光輝的歷史將呈現在你的面前。

1951年8月31日,以聶真為團長的華北老根據地慰問團蒞臨陽城後,召開太岳革命根據地代表會議,西周纂村村民代表常樹明出席了會議。慰問團贈送毛澤東主席親手寫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錦旗一面。

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平方米。

該廟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形制的廟院建築,沿襲早期的建築形制,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價值。

大門裡東側原有小鐘亭一個,掛有一個1.5米高的大鐘。原貎殿脊高聳、甍桷淩虛、陶瓷琉璃神塑獸雕竟鑲屋頂,畫棟雕樑,壁畫滿牆,門框窗戶全是木雕漆塗油畫而成,可謂金碧輝煌。

清朝嘉慶8年(西元1803年)在湯帝廟東側又建祖師廟一座,規模比湯帝廟略小一些,同為道教廟宇。

革命老區西周村

西周村不能與井崗山齊名,不能與遵義同輝,但卻與井崗山、遵義有著相同的顏色。她也是紅色革命根據地,同樣有過史詩般的輝煌。

在抗日戰爭時期,西周村曾經兩次進駐抗日部隊,西周村民隨同抗日部隊參軍參戰、支前運輸軍用物資,用汗水與鮮血寫下了昔日的輝煌。如果時間能倒流,那段光輝的歷史將呈現在你的面前。

1951年8月31日,以聶真為團長的華北老根據地慰問團蒞臨陽城後,召開太岳革命根據地代表會議,西周纂村村民代表常樹明出席了會議。慰問團贈送毛澤東主席親手寫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錦旗一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