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神秘組織“西城大媽”離不開這些高科技

無人機“盯”即時人流狀態, GIS、橙色(1—3萬人)、藍色(1萬人以下), 一旦超出紅、橙預警標準, 立即報警並採取相應措施。

負責人介紹, 保障“紅牆”周邊的安全穩定, 是“紅牆”人的首要責任, 更是“紅牆意識”的根本體現。 伴隨人工智慧科技水準的不斷提升, 西長安街街道開始在轄區內的重點區域探索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開展監控圖像識別應用。

以國家大劇院為例, 該地區是轄區重點區域, 為更好地配合屬地公安對該地區實施社會面穩控, 街道在大劇院南廣場嘗試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開展監控圖像的識別應用——人工智慧無人機監測專案試點。

兩部測試探頭監控畫面可視範圍內出現的低慢小無人機等飛行物, 即無人機、風箏和氣球等飛行物, 探頭將開展識別、追蹤, 並將追蹤結果, 即時回饋到街道指揮中心輪巡人員的操作介面上, 還同時以短信的形式告知公安及維穩部門, 配合維穩力量開展積極處置。

構建事件上報和處理機制 精准安全防衛

按照“小事不出社區, 大事不出街道”的處置原則, 西長安街道構建實施扁平化管理模式。 網格員通過APP採集網格事件, 即時傳輸到街道數位紅牆社會服務管理平臺, 責任科室相關人員看到資訊, 宣導“秒辦”速度, 安排專業隊伍及時處置, 大大提升了處置效率。 目前每個月有2000餘條的上報量。

每逢重大國事活動,

社區志願者都要在轄區進行布控巡視。 街道為志願者載入E動紅牆APP, 運用GPS衛星定位, 掌握志願者的位置能夠精確到5米, 並在數位紅牆GIS地圖上即時定位, 還支持查詢執勤人員的軌跡路徑, 從而規範網格員的上崗行為, 防止紮堆聊天和不在崗的情況。

此外, 依託手機的智慧化功能, 指揮中心可以調用任何點位的志願者手機即時回饋現場視頻場景, 助力突發情況的處置。

精准輔助決策解決入託、停車等民生問題

大資料不僅保障一方平安, 還助力解決百姓關注的幼兒入託問題、停車問題。 一方面, 西長安街擁有高端商業街區;另一方面, 這裡平房胡同多, 老舊社區多。

在寸土寸金的“皇城根兒”下, 如何解決讓居民頭疼的停車難問題?在大資料中心的大螢幕上, 顯示著街道實有車輛保有量情況。 負責人介紹, 通過區位車輛配比統計, 分析居民停車難的焦點地區, 分佈規劃設置公共停車場, 大螢幕上的藍色點位可示意轄區規劃停車泊位情況。

此外, 街道盤活地區資源,

為居民爭取“錯時”停車, 將儘快啟用社區附近賓館等停車場, 緩解地區停車壓力。 同時, 將胡同街巷的規劃外的停車泊位彙聚到平臺上, 運用居民停車自治規則與准物業24小時停車管理手段, 有效緩解居民停車難問題。

近幾年, 是北京入託、入學人數達到高峰期。 如何解決決轄區幼兒入託問題?負責人表示, 根據平臺掌握的實有人口和戶籍人口資料, 與地理資訊相結合, 以熱力圖表等方式, 預測未來兩年0-3歲幼兒的入園需求以及趨勢分析, 從而根據幼兒分佈狀態實際選址。

目前街道已與西城區教委達成一致意見, 共同籌措建立長安街一南一北兩個公立幼稚園, 滿足地區幼兒的入園需求, 以回應民心所向、民眾所需。

負責人指出, 通過日常積累, 平臺已沉積了大量資料, 建立起“用資料說話、用資料管理、用資料決策、用資料創新”的管理機制, 運用大資料思維助力街道社會治理工作, 優化公共服務“最後一米”。

今年2月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西長安街街道大資料建設工作批示——小街道有大作為, 打破“資訊孤島”事重在抓落實。 今年, 街道將圍繞民生保障重點群體資料, 比如治理筒子河河水指定區域、運用物聯網手段監管轄區空氣污染防治工作等, 通過線上線下的物聯網智慧服務助力實現惠民助民, “讓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切身感覺到西長安街的幹部離紅牆最近、離百姓最親。 ”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杜燕

編輯:郭淩潔

編輯:郭淩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