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時隔八年,中日為何重啟這一對話?

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經貿合作, 正逐漸回到正軌。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于15日至17日應邀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 並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主持召開第四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這是該對話自2010年來首次舉行。

作為兩國間最高級別經濟合作機制, 此番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重啟, 至少有三層考量。

高瑩 攝

鞏固共同利益

隨著去年11月兩國領導人就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達成重要共識, 當前雙方經貿合作正呈現企穩回升態勢。

2017年, 中日雙邊貿易重返3000億美元規模, 日本對華投資加快回升, 中國對日跨境電商、移動支付、共用經濟等新經濟模式投資亦有所增多。

“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重啟說明兩國認識到實現進一步發展需繼續加大經貿合作。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表示, 去年中日雙邊貿易額取得大幅增長,

為進一步擴大深化經濟合作奠定了基礎, 更讓雙方感受到合作帶來的好處。

中日雙方另一共同利益來自區域合作。 儘管過去幾年中日關係出現雜音, 但東亞合作大趨勢並未改變, 區域合作深化讓各方受益。

繼續加強東亞區域經濟合作, 料將成為此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的重點。 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15日在東京會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時表示, 要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 努力儘早達成現代、全面、高品質、互惠的RCEP協定。

拓展合作空間

多年來, 無論中日政治關係如何起伏, 經貿合作一直是兩國關係的重要“壓艙石”。

自1993年起, 日本曾一度連續11年位列中國最大交易夥伴;截至去年12月, 中國已成為日本第二大出口交易夥伴和第一大進口交易夥伴。

不過, 隨著中國加快發輾轉型腳步, 兩國經濟、產業互補格局出現一定變化, 並在部分領域產生競爭。

“未來十年, 中日經濟關係將呈現競爭與合作並存。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金波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 今後中國將不再主打勞動力、低端產品等方面的比較優勢,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日兩國變為對手, 雙方有望以“一帶一路”建設為抓手, 在高科技、服務業等領域實現更高水準互補。

2017年以來, 日方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態度更加積極, 中日兩國圍繞在沿線國家開展協力廠商市場合作已由共識逐步轉變成積極行動。

在王金波看來, 中日經濟合作必須避免惡性競爭、擯棄零和思維,

同時跳出兩國市場的範疇。 他舉例說, 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可借“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合作, 爭取在協力廠商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支持自由貿易

中日重啟經濟高層對話的一大背景, 是當前世界自由貿易體系受到威脅。 在對華挑起貿易摩擦之前, 美方亦曾對美日貿易逆差抱有怨言, 並稱日本市場“不公平、不開放”。

在周永生看來,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是中日兩國共同的經濟利益需求。 他直言, 如果日本對此認識不夠, 繼續把自身利益與美國捆綁在一起, 將對其經濟復蘇產生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 日方官員已表示願意積極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認為貿易保護措施對各方均沒有好處, 願同中方加強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合作。

王金波對此指出, 中日兩國經濟體量巨大, 且均主張發展外向型經濟。 如果雙方能通過經濟高層對話就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一致發聲, 將對世界經濟進一步增長產生積極意義。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王恩博

編輯:郭淩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