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治水禍山東留名 禽刀客河南流芳——王舍棠

王舍棠, 字仲效, 號南軒。 清咸豐七年(1857年)出生于甘肅莊浪縣。 他幼年院試獲童生榜首, 21歲中舉。 後來, 他京考三次未中。 清光緒十五年, 他因形貌應對出眾, 喜獲乙丑大挑一等, 以知縣簽封河南。 當時, 河南飛蝗蔽日, 為害甚烈。 王舍棠親率百姓下田滅煌, 搶救禾苗。 光緒十八年, 山東黃河氾濫, 王舍棠接到朝廷諭旨, 又被調往山東督修黃河堤防。 光緒二十一年, 他返回河南。 之後, 他在河南做官長達12年之久, 先供職保甲、發審、官錢等局, 後出任准甯、修武、永甯等縣知縣。

修武縣在河南西北部, 他在修武任職期間最為艱辛。 儘管當地自然條件較好, 但因治安不好, 賊匪四處為患, 當地人稱之為“刀客”的賊匪燒殺搶掠, 無惡不作, 百姓無法生計, 叫苦連天, 當地官員也無可奈何。 王舍棠到任後, 堅持“為政之道, 寬嚴結合”, 張貼佈告, 傳言刀客“如能自首均不追究”, 又招募丁勇40人,

充實治安武裝, 進行遊擊搜捕。 在強大的輿論攻勢下, 許多賊匪紛紛自首, 在自首賊匪的幫助下, 除去匪首12名, 刀客之患始得平息, 人民從此得以安居樂業。

治安好了, 百姓的民生大事就是解決生活問題, 王舍棠宣導百姓植桑養蠶, 大力發展經濟。 儘管他是縣太爺, 但他頭頂烈日, 與百姓到田間一起植桑, 兩年後, 其效益初顯。 老百姓看到有效益了, 紛紛趨利搶種, 一時遍及全縣, 收益大增, 從此貧困面貌得以改觀, 當地百姓富庶起來。

光緒三十三年, 王舍棠援例捐升道員, 調赴湖北省, 先後任兩湖礦業學堂總辦, 礦政調查局及善後局會辦。 辛亥革命爆發後, 他攜著在北京閒居二年, 至民國2年(1913年), 北京政府派他任熱河省財政局會辦、金部部長。 是年9月, 他奉大總統命令, 回蘭州任甘肅稅廳籌備處處長。

1914年4月, 王舍棠調任江蘇省內務司司長, 6月改任金陵道尹。 在任期間, 他受江蘇都督馮國璋委任, 兼辦金陵等地軍政執法事宜;又受江蘇巡按使韓國鈞委任, 兼辦金陵下關商埠局事務, 直至1915年病逝。

王舍棠一生從政26年, 歷經大小二十余任, 奔波于河南、兩湖、江蘇、黑龍江、甘肅數省, 清廉執政, 勤政為民, 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很大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