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說起美國和蘇聯的對日作戰, 我們一般想到的是美日的太平洋戰爭和蘇聯出兵東北。 這兩場戰事, 從其作戰過程的慘烈程度上講, 幾乎截然不同, 蘇聯軍隊基本所向披靡, 而美國軍隊則顯得十分艱難。 事實上, 如果我們將蘇聯和美國的這兩場對日作戰進行對比, 考慮其戰爭發生的背景, 戰場的不同形態, 就不會出現這樣的誤會。

--------->>

美軍對日作戰

<<---------

1941年12月7日清晨, 353架日本飛機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 這次襲擊導致2403位美國人死亡,

1178人受傷, 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史稱“珍珠港事件”, 它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當美軍正式對日作戰時, 蘇聯軍隊正在西線對戰德國納粹。 1942年6月28日, 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 這是二戰中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

一直持續至1943年2月2日。 可以說, 蘇聯在二戰中付出的代價, 不在對日, 而在對德。 這場戰役是歐洲戰場上最為血腥的戰役, 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 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

再說日本, 太平洋戰爭爆發是根本性的轉捩點。 此前4年, 日軍橫行于中華大地, 面對的是千瘡百孔、物資短缺的中國軍民。 但太平洋的戰爭使這一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因為從此刻開始, 日軍將要面對是一個在經濟、工業、軍事上都全面超越自己的美國。

因此, 日軍從此把海空軍的大部分主力都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 甚至在太平洋戰爭開局之初, 打得美國太平洋艦隊喪失戰鬥力三個月之久。 我們耳熟能詳的電影《血戰鋼鋸嶺》,

其故事就發生在太平洋戰場。

1945年4月1日到6月底, 美軍不惜血本, 調動了太平洋戰區內海陸軍大部分主力, 發動了沖繩兩栖登陸戰, 這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損失最重也是最後一次戰役。 這場戰役的困難程度, 迫使美軍不得不重新審視即將到來的日本本土作戰。

不算後來在遊擊戰中的損失, 美軍為沖繩戰役付出的代價相當慘重。 早期的不完整報告顯示, 從1945年4月1日到6月30日, 美第10集團軍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一共損失了65631人, 加上海軍, 美軍在沖繩戰役中共有12281人陣亡。 極端殘酷的戰鬥, 把很多美軍步兵連打光了(步兵占美軍損失的八成以上), 迫使美國從本土向沖繩派出22801人的補充兵。

此外, 這場戰役美軍的傷亡報告中還包括數千個精神崩潰的案例, 不間斷的炮擊和爆炸、高強度的作戰、持續的大雨讓人無法成眠, 不要命的日軍、被驅趕當肉盾的平民、由於泥濘無法安葬導致屍體像垃圾般扔滿全島以及散發出來的惡臭——許多美國大兵被嚇傻了。 相應的, 沖繩戰役期間美軍的士氣和軍紀也陷入一個極低的水準。

1945年5月5日, 坐在坦克上向沖繩南部前進的美軍士兵

更令美國頭疼的是, 即使德國已經宣佈戰敗投降, 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也沒有停止抵抗。 事先被美國人視為“日本異類”的沖繩居民也配合日軍, 全縣近1/4的人民死去。 美國人意識到, 如果進攻由400萬日軍(包括大量從海外調回的精銳部隊)防守的日本本土, 美軍所付出的代價可能會達到不可承受的程度(某些評估認為可能有100萬傷亡), 在歐洲的美國遠征軍也必須悉數投入亞太戰場——而此時, 蘇聯的前線兵力即高達600萬, 史達林在歐洲的地位勢必急劇增強。

1945年5月8日,沖繩,美軍第77步兵師的士兵面無表情地在雨中收聽歐戰勝利廣播

這一切,迫使美國人在制定登陸日本計畫的同時,更多考慮以其他方式結束戰爭,包括:促使蘇聯向遠東出兵,動用原子彈,以及對日本做出政治上的讓步。

1945年6月4日,沖繩戰役,日軍向美軍中尉葛籣·斯勞特投降

沖繩戰役結束了,但計算其代價的工作卻還在繼續。20世紀50年代,美國官方提交了最終報告,證實其損失比初期報告所承認的更大。根據現在所能查到的名單,盟軍在沖繩戰中的死亡人數細目至少包括:

美國陸軍5522人、海軍陸戰隊3263人、海軍5193人、其他30人。合計14008名美國人死亡。另有82名英軍戰死。除了死者外,美軍在沖繩的傷病損失達到66039人,其中61471人直到戰役結束也未能重返部隊。綜上所述,美軍陸軍、海軍在沖繩戰役中的損失(作戰損失和非作戰損失),總共超過8萬人,其中死者超過14000人——這一數字是瓜島戰役和硫磺島戰役之和的兩倍。該戰役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經歷的最血腥戰鬥,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二血腥的戰役,僅次於突出部戰役。

總結其艱難的原因,一是日美作戰,海空軍對戰是重要部分,起碼在戰爭初期,日軍海空軍與美軍在裝備上和戰術上並沒有太大的差距,日軍很多海軍軍官也都有英美留學的經歷,甚至出現過同學對戰的情況。二是日美作戰的另一個主戰場是奪島作戰,日軍利用地利優勢,充分堡壘化,抵消美軍火力優勢,給美國登島部隊帶來了極大傷亡。三是日軍東方式的視死如歸,也給予美軍不小的精神震撼,如神風特攻隊。這些方面,使得美國對日作戰顯得很艱難,最終不得不用出核武器才算搞定。

--------->>

蘇聯對日作戰

<<---------

我們通常將蘇聯對日作戰,理解為二戰後期的蘇軍出兵東北。與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相比,蘇聯軍隊與日本關東軍的戰鬥則是另一番局面。單從作戰地形上,兩者就有很大差異。太平洋戰場上,狹小的島嶼限制了美軍的大規模軍團作戰能力。而中國東北地區地勢平坦,適合蘇聯軍隊進行大規模機械化部隊決戰。

再說具體戰爭形勢。早在20世紀初,發生在中國領土上的日俄戰爭中,在日軍付出極大傷亡後,俄軍最終敗給了日軍。經此一役,日本跨入列強行列。日俄戰爭的勝利成為日本掛在嘴上戰勝西方白人的驕傲資本。但是,一戰結束與十月革命的爆發,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與昔日的沙俄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相比之下,由於沒有參加一戰期間的歐洲陸戰,日本對火力革命的認識比較模糊,其火炮射程和威力與西方強國都有差距,加上資源有限,陸軍主要對手又是中國等東亞軍事弱國,其發展方向與西方越來越不一樣。

二戰初期,蘇聯同日本曾發生過一場戰役——諾門罕戰役。1939年,日、蘇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偽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這場戰役中,日軍已經發現,其火炮的射程全面劣于對手,以至於蘇軍火炮可以在日軍火炮射程外自由射擊,日軍根本無力還擊。特別是蘇軍裝甲部隊在裝備和戰術上碾壓式的優勢,讓日軍大吃苦頭。最終,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失敗結束。日、蘇雙方此後在二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

從侵華戰爭到太平洋戰爭初期,軍力一度稱雄東亞的日本,其實主要體現在海軍方面的實力,而其陸軍向來難以與蘇、美、德諸國相比,甚至連一戰時陸軍強國的水準都沒達到。這也是為何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作戰要比蘇聯更艱難的原因之一。

1939年,諾門檻戰役中日軍坦克兵和八九式中型坦克

1945年初,隨著希特勒第三帝國敗局已定,蘇聯與日本的和平狀態也將不復存在。1945年2月4日雅爾達會議開始。公開的議題包括軍事形勢、對德國的佔領、德國的賠償、波蘭問題等等。此外,美國和蘇聯之間,還有一個秘密課題:蘇聯的對日參戰問題。2月8日下午3時30分,羅斯福與史達林舉行單獨秘密會談,詳細討論遠東問題。日本軍隊的頑強一直令美國人極為頭痛。美軍雖然擊潰了日本海軍,反攻菲律賓並奪取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但大陸戰場和日本本土的日本陸軍主力基本完好。美國高層估計,即使德國戰敗,日本還能繼續堅持18個月,美軍也許要再死傷100萬人,羅斯福因此希望蘇聯儘快參加對日戰爭。

雖然有蘇日中立條約的存在,但對史達林來說,向日本開戰的政治道義問題,可以用事後的大肆宣傳,如渲染日俄戰爭的一箭之仇來掩飾。

1945年2月,在蘇聯克裡米亞島舉行的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中)和史達林(左)

但是日本方面,是極不情願與蘇聯發生戰爭的,這與日本主動挑起對美戰爭完全不同。此時,太平洋戰局對日本已相當不利,美軍已在沖繩登陸,如果蘇聯再出兵東北,那絕對是對日本的毀滅性打擊,所以,對日本來說,最好的結果是盼望蘇聯不參戰。

除了兩個戰場的應接不暇之外,由於地形問題,日本陸軍甚至自身裝備都完全無法與經過二戰洗禮的蘇聯相匹敵。二戰末期,日本軍隊的總規模達到創紀錄的700萬人,其中400萬部署在本土。要與全部只有八九十個師的美軍打打玉碎巷戰,還有可能拖延一會。但在東北平原,與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炮兵和數量最多的坦克軍團、總兵力1000萬人的蘇聯紅軍作戰,日本陸軍完全沒有招架的餘地。日陸軍軍事情報部門對外交談判的前景並不是很樂觀。日軍發現,德國投降後,蘇聯在加速向東方增兵。至8月,依據日本情報人員的目擊記錄,參謀本部判斷蘇聯共調來800-1000列軍車。到8月初,估計蘇聯在遠東已經集結了160萬軍隊,4500輛坦克和6500架飛機。

1939年9月18日,蘇軍和日本關東軍根據雙方“關於諾門檻地區的停戰協定”進行交涉

再說說當時的日本關東軍。關東軍現在根本沒有實力與蘇軍較量。為了應付太平洋等地的戰局,從1943年1月到1945年1月,關東軍被抽走了13個師團,兵力一度減少到只有四十多萬人。1945年3月,關東軍又有7個師團(包括1個坦克師團)被調往本土和朝鮮南部,所儲備物資的1/3和大量幹部也運往國內,準備本土決戰之用。1943年以來,關東軍還有兩百多支獨立部隊被調走。總之,既然本土決戰才是最重要的優先任務,關東軍也就別想得到足夠的優質兵力和物資。

也就是說,關東軍已經無法完成戰備,在蘇聯軍隊面前不堪一擊。部隊狀況糟糕至此,關東軍當然希望越晚開戰越好,1945年秋季以後,或者是1946年春。哪怕只多一天,關東軍的戰備也可以更充分一點。

1945年8月,蘇聯坦克部隊穿越大興安嶺

那麼,蘇聯實際打算什麼時候開戰呢?遠東蘇軍的作戰方案是6月28日下達的,所規定的完成戰備時間是7月25日。但很快出現了變化:遠東蘇軍最高指揮官華西列夫斯基戰後回憶,7月16日,史達林突然打電話給他,希望提前10天完成戰備。史達林突然著急,與美國的核子試驗成功有關。

1945年8月,蘇聯紅軍空軍轟炸日本關東軍在海拉爾的陣地

就在蘇聯著手出兵關東軍的同時,美國又對日本本土做了一件大事。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各有一顆原子彈扔向了日本廣島和長崎。而這意味著蘇軍必然隨時可能行動。

1945年8月9日,原子彈在長崎爆炸後產生的蘑菇雲

事實正如日軍所擔心的。就在原子彈投下後的8月7日16時30分,史達林終於發出命令,確認於8月9日開始進攻。1945年8月8日下午5時(日本時間晚11時),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佐藤尚武宣讀了宣戰佈告,理由是日本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此時距離戰鬥打響還有1個小時。可是蘇軍的兵力調動還沒有完成。就在開戰第一天,滿載著士兵、坦克、大炮的軍列還在繼續開向遠東。

1945年8月,蘇聯水兵從日軍手中奪取旅順港

蘇聯將遠東戰役的第一天進攻視為俄式閃電戰的典範。根據蘇聯解體後的公開資料顯示,開戰第一天,僅蘇聯第一遠東方面軍就損失了1173人,而所對付的只是日軍的一些邊境警戒前哨。蘇聯的大舉參戰關鍵在於造成日本在軍事和外交上的出路都被斷絕。戰爭已沒有任何打下去的價值。態度強硬的日本陸軍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讀終戰詔書,宣告日本戰敗。

1945年8月19日,蘇聯紅軍進駐哈爾濱市,佔領火車站等重要設施

這場戰鬥中,蘇軍也同樣付出了代價。日本天皇雖然宣佈投降,可關東軍對是否立刻執行卻心存猶豫。直到8月18日,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才確定停戰。但有些沒有及時得到通知或決心抵抗到底的日軍部隊,如著名的虎頭要塞和第107師團,此後仍在戰鬥。8月19日,一些日本飛行員不顧停戰命令,駕駛飛機撞擊了行進中的蘇聯坦克部隊,這是日軍最後一次“航空特別攻擊”。

在這場沒有決出勝負就匆忙收場的短促戰役中,蘇軍損失超過3萬人。日軍損失約5萬人(8月14日前損失約4萬),其中超過半數戰死(蘇聯公佈的資料顯示,解除武裝的關東軍僅有2萬名傷病員),可以說戰鬥極為激烈。

我們所看到的蘇聯對日作戰的順利,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日蘇雙方都不願雙線作戰,雙方邊界在二戰大部分時間是平靜的。這裡面,有日本將大部分鋼鐵等戰爭資源給了海軍,用於太平洋戰場的原因。日本陸軍與海軍爭資源是以一貫之的。但重點的重點,我們不能忘了,二戰對日本軍力牽制和消耗最大的當屬用血肉之軀抗戰的中華兒女。沒有中華兒女的犧牲,美蘇將面臨更艱難的戰爭局面。

可以說,沒有一場勝利是輕而易舉的。

1945年5月8日,沖繩,美軍第77步兵師的士兵面無表情地在雨中收聽歐戰勝利廣播

這一切,迫使美國人在制定登陸日本計畫的同時,更多考慮以其他方式結束戰爭,包括:促使蘇聯向遠東出兵,動用原子彈,以及對日本做出政治上的讓步。

1945年6月4日,沖繩戰役,日軍向美軍中尉葛籣·斯勞特投降

沖繩戰役結束了,但計算其代價的工作卻還在繼續。20世紀50年代,美國官方提交了最終報告,證實其損失比初期報告所承認的更大。根據現在所能查到的名單,盟軍在沖繩戰中的死亡人數細目至少包括:

美國陸軍5522人、海軍陸戰隊3263人、海軍5193人、其他30人。合計14008名美國人死亡。另有82名英軍戰死。除了死者外,美軍在沖繩的傷病損失達到66039人,其中61471人直到戰役結束也未能重返部隊。綜上所述,美軍陸軍、海軍在沖繩戰役中的損失(作戰損失和非作戰損失),總共超過8萬人,其中死者超過14000人——這一數字是瓜島戰役和硫磺島戰役之和的兩倍。該戰役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經歷的最血腥戰鬥,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二血腥的戰役,僅次於突出部戰役。

總結其艱難的原因,一是日美作戰,海空軍對戰是重要部分,起碼在戰爭初期,日軍海空軍與美軍在裝備上和戰術上並沒有太大的差距,日軍很多海軍軍官也都有英美留學的經歷,甚至出現過同學對戰的情況。二是日美作戰的另一個主戰場是奪島作戰,日軍利用地利優勢,充分堡壘化,抵消美軍火力優勢,給美國登島部隊帶來了極大傷亡。三是日軍東方式的視死如歸,也給予美軍不小的精神震撼,如神風特攻隊。這些方面,使得美國對日作戰顯得很艱難,最終不得不用出核武器才算搞定。

--------->>

蘇聯對日作戰

<<---------

我們通常將蘇聯對日作戰,理解為二戰後期的蘇軍出兵東北。與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相比,蘇聯軍隊與日本關東軍的戰鬥則是另一番局面。單從作戰地形上,兩者就有很大差異。太平洋戰場上,狹小的島嶼限制了美軍的大規模軍團作戰能力。而中國東北地區地勢平坦,適合蘇聯軍隊進行大規模機械化部隊決戰。

再說具體戰爭形勢。早在20世紀初,發生在中國領土上的日俄戰爭中,在日軍付出極大傷亡後,俄軍最終敗給了日軍。經此一役,日本跨入列強行列。日俄戰爭的勝利成為日本掛在嘴上戰勝西方白人的驕傲資本。但是,一戰結束與十月革命的爆發,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與昔日的沙俄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相比之下,由於沒有參加一戰期間的歐洲陸戰,日本對火力革命的認識比較模糊,其火炮射程和威力與西方強國都有差距,加上資源有限,陸軍主要對手又是中國等東亞軍事弱國,其發展方向與西方越來越不一樣。

二戰初期,蘇聯同日本曾發生過一場戰役——諾門罕戰役。1939年,日、蘇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偽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這場戰役中,日軍已經發現,其火炮的射程全面劣于對手,以至於蘇軍火炮可以在日軍火炮射程外自由射擊,日軍根本無力還擊。特別是蘇軍裝甲部隊在裝備和戰術上碾壓式的優勢,讓日軍大吃苦頭。最終,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失敗結束。日、蘇雙方此後在二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

從侵華戰爭到太平洋戰爭初期,軍力一度稱雄東亞的日本,其實主要體現在海軍方面的實力,而其陸軍向來難以與蘇、美、德諸國相比,甚至連一戰時陸軍強國的水準都沒達到。這也是為何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作戰要比蘇聯更艱難的原因之一。

1939年,諾門檻戰役中日軍坦克兵和八九式中型坦克

1945年初,隨著希特勒第三帝國敗局已定,蘇聯與日本的和平狀態也將不復存在。1945年2月4日雅爾達會議開始。公開的議題包括軍事形勢、對德國的佔領、德國的賠償、波蘭問題等等。此外,美國和蘇聯之間,還有一個秘密課題:蘇聯的對日參戰問題。2月8日下午3時30分,羅斯福與史達林舉行單獨秘密會談,詳細討論遠東問題。日本軍隊的頑強一直令美國人極為頭痛。美軍雖然擊潰了日本海軍,反攻菲律賓並奪取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但大陸戰場和日本本土的日本陸軍主力基本完好。美國高層估計,即使德國戰敗,日本還能繼續堅持18個月,美軍也許要再死傷100萬人,羅斯福因此希望蘇聯儘快參加對日戰爭。

雖然有蘇日中立條約的存在,但對史達林來說,向日本開戰的政治道義問題,可以用事後的大肆宣傳,如渲染日俄戰爭的一箭之仇來掩飾。

1945年2月,在蘇聯克裡米亞島舉行的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中)和史達林(左)

但是日本方面,是極不情願與蘇聯發生戰爭的,這與日本主動挑起對美戰爭完全不同。此時,太平洋戰局對日本已相當不利,美軍已在沖繩登陸,如果蘇聯再出兵東北,那絕對是對日本的毀滅性打擊,所以,對日本來說,最好的結果是盼望蘇聯不參戰。

除了兩個戰場的應接不暇之外,由於地形問題,日本陸軍甚至自身裝備都完全無法與經過二戰洗禮的蘇聯相匹敵。二戰末期,日本軍隊的總規模達到創紀錄的700萬人,其中400萬部署在本土。要與全部只有八九十個師的美軍打打玉碎巷戰,還有可能拖延一會。但在東北平原,與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炮兵和數量最多的坦克軍團、總兵力1000萬人的蘇聯紅軍作戰,日本陸軍完全沒有招架的餘地。日陸軍軍事情報部門對外交談判的前景並不是很樂觀。日軍發現,德國投降後,蘇聯在加速向東方增兵。至8月,依據日本情報人員的目擊記錄,參謀本部判斷蘇聯共調來800-1000列軍車。到8月初,估計蘇聯在遠東已經集結了160萬軍隊,4500輛坦克和6500架飛機。

1939年9月18日,蘇軍和日本關東軍根據雙方“關於諾門檻地區的停戰協定”進行交涉

再說說當時的日本關東軍。關東軍現在根本沒有實力與蘇軍較量。為了應付太平洋等地的戰局,從1943年1月到1945年1月,關東軍被抽走了13個師團,兵力一度減少到只有四十多萬人。1945年3月,關東軍又有7個師團(包括1個坦克師團)被調往本土和朝鮮南部,所儲備物資的1/3和大量幹部也運往國內,準備本土決戰之用。1943年以來,關東軍還有兩百多支獨立部隊被調走。總之,既然本土決戰才是最重要的優先任務,關東軍也就別想得到足夠的優質兵力和物資。

也就是說,關東軍已經無法完成戰備,在蘇聯軍隊面前不堪一擊。部隊狀況糟糕至此,關東軍當然希望越晚開戰越好,1945年秋季以後,或者是1946年春。哪怕只多一天,關東軍的戰備也可以更充分一點。

1945年8月,蘇聯坦克部隊穿越大興安嶺

那麼,蘇聯實際打算什麼時候開戰呢?遠東蘇軍的作戰方案是6月28日下達的,所規定的完成戰備時間是7月25日。但很快出現了變化:遠東蘇軍最高指揮官華西列夫斯基戰後回憶,7月16日,史達林突然打電話給他,希望提前10天完成戰備。史達林突然著急,與美國的核子試驗成功有關。

1945年8月,蘇聯紅軍空軍轟炸日本關東軍在海拉爾的陣地

就在蘇聯著手出兵關東軍的同時,美國又對日本本土做了一件大事。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各有一顆原子彈扔向了日本廣島和長崎。而這意味著蘇軍必然隨時可能行動。

1945年8月9日,原子彈在長崎爆炸後產生的蘑菇雲

事實正如日軍所擔心的。就在原子彈投下後的8月7日16時30分,史達林終於發出命令,確認於8月9日開始進攻。1945年8月8日下午5時(日本時間晚11時),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佐藤尚武宣讀了宣戰佈告,理由是日本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此時距離戰鬥打響還有1個小時。可是蘇軍的兵力調動還沒有完成。就在開戰第一天,滿載著士兵、坦克、大炮的軍列還在繼續開向遠東。

1945年8月,蘇聯水兵從日軍手中奪取旅順港

蘇聯將遠東戰役的第一天進攻視為俄式閃電戰的典範。根據蘇聯解體後的公開資料顯示,開戰第一天,僅蘇聯第一遠東方面軍就損失了1173人,而所對付的只是日軍的一些邊境警戒前哨。蘇聯的大舉參戰關鍵在於造成日本在軍事和外交上的出路都被斷絕。戰爭已沒有任何打下去的價值。態度強硬的日本陸軍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讀終戰詔書,宣告日本戰敗。

1945年8月19日,蘇聯紅軍進駐哈爾濱市,佔領火車站等重要設施

這場戰鬥中,蘇軍也同樣付出了代價。日本天皇雖然宣佈投降,可關東軍對是否立刻執行卻心存猶豫。直到8月18日,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才確定停戰。但有些沒有及時得到通知或決心抵抗到底的日軍部隊,如著名的虎頭要塞和第107師團,此後仍在戰鬥。8月19日,一些日本飛行員不顧停戰命令,駕駛飛機撞擊了行進中的蘇聯坦克部隊,這是日軍最後一次“航空特別攻擊”。

在這場沒有決出勝負就匆忙收場的短促戰役中,蘇軍損失超過3萬人。日軍損失約5萬人(8月14日前損失約4萬),其中超過半數戰死(蘇聯公佈的資料顯示,解除武裝的關東軍僅有2萬名傷病員),可以說戰鬥極為激烈。

我們所看到的蘇聯對日作戰的順利,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日蘇雙方都不願雙線作戰,雙方邊界在二戰大部分時間是平靜的。這裡面,有日本將大部分鋼鐵等戰爭資源給了海軍,用於太平洋戰場的原因。日本陸軍與海軍爭資源是以一貫之的。但重點的重點,我們不能忘了,二戰對日本軍力牽制和消耗最大的當屬用血肉之軀抗戰的中華兒女。沒有中華兒女的犧牲,美蘇將面臨更艱難的戰爭局面。

可以說,沒有一場勝利是輕而易舉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