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東方雕塑館一讀

出發時間/2018-04-06

出行天數/1 天

人物/一個人

這個在耳邊聽了數次的麥積山, 終於地借著清明時間的假期走了一程, 收穫頗豐。 中國的伏羲文化以天水為中心, 所以這個也是很值得去看看的, 然後就是道教聖地玉泉觀更是可以走一程。

我是從廣州直接坐飛機到了西安然後再轉機到天水的, 然後坐公交到了麥積山, 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安排。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完全是讓我驚詫, 所以寫遊記以記之。

交通安排

1、廣州飛西安費用550元(明明是晚上23:30分的飛機晚點至淩晨1:40分了)

2、西安飛天水70元機票+50燃油(1小時內就到達了, 這樣到了天水是早上7:45分)

3、天水機場大路上就可以坐公交至景區的, 比如坐60路/9路/1路等, 要坐一小時

4、回程在景區門口有公交坐至市區1小時多的路程,

麥積山石窟

我們先看看這些作品不同年代的特點:

1、後秦(西元384-417年):創始階段--剽悍雄健 第74、78窟

2、北魏(西元386-534年):輝煌發展階段--秀骨清像 第115、133窟

3、西魏(西元535-556年):精練提高階段 --秀骨清像 第127、121窟

4、北周(西元557-581年):創新階段--珠圓玉潤 第4、62、44窟

5、隋代(西元581-618年):新發展期--豐滿誇張 第37窟

6、初唐(西元618-712年):新發展期--豐滿誇張 第5窟

7、宋(西元960-1127年):大規模重修期--寫實求真 第165窟

無疑, 上面郵票這幾個作品是代表麥積山的藝術水準的,

可惜, 我們正常的人是看不到的, 你得花很多錢然後才能看到特殊的藝術品。

麥積山的閒逛

麥積山, 海拔1742米, 但山高離地面只有142米, 石窟多淩空鑿於20至7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 有崖閣、摩窟、摩崖龕、山樓、走廊。 東崖現存洞窟54個, 西崖140個。 由於麥積山石質皆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 不宜精雕細鏤, 所以大多採用泥塑和繪畫。 所以這裡是泥塑天堂。

西安轉天水的是小飛機。

今天天水的天氣不行, 很多灰塵。

景區內的公交, 建議體力一般或者女生可以坐車進去, 不然走累你了。 大概要走2公里多。 然後就可以向上看山上的藝術品了, 一路上會經過村莊。

當你看到路邊有很多賣紀念品的小攤時,那你在你左邊就是石窟藝術了。

核心景區就在路的左邊但你還得再走兩三百米才能從上面進去。

從路邊的左上,小路上來就是廣場了

瑞應寺廣場。瑞應寺很少開放的,所以想看也沒辦法,當然了都是新建的倒不值得進去的。

從瑞應寺的左邊進去就是上石窟景區的。

需要進行二次檢票的所以逃票是肯定解決不了的。

今天的人還是很多的可能是節日的原因吧。

一般有心臟病的老人還真不能上來,有些地方是很險要的,我們年青人走都覺得險。當然了,這個麥積山經過之前的維修,用了很多水泥鋼筋加固了,所以今天無論是多少人登臨還是不存在壓力的。

有很多石窟只能探眼進去,可能一方面的考慮保護吧。都放置了鐵網。然後還有一些石窟,特別是超級經典的是需要額外再加費用才能開門去看的。

這些泥塑都是很經典的,可惜有部分已經是殘舊的。

西崖中層東端。西秦或北魏早期,現存造像均為南宋。

這是很經典的,一會我重點說。

這裡幾張圖是中七佛閣石窟,一共是七組,屬於室內的,保護得很好,所以我們可以親近地看到,參觀。

對於我們不是石窟石窟藝術的,只能是看看,感受而已了,這麼美的東西

到了又一重點:上七佛閣,散花樓,

散花樓下的壁畫當然是很值得看的了壯觀。七個佛龕內壁畫,全為明末清初重繪,唯諸龕外部上面的大型“薄肉塑”飛天組畫及殘存在前廊平棋上面的四幅佛傳故事畫,既為北周原作,又頗具有特色。

佛像的保護也很好。看看下面他們的服裝,這些可以研究當時的服裝是如何的,很是精美。還有要留意的就是他們的髮型,這個也是很有意思的。

我們來一張向下面看的,讓你感受一下我們已經在100多米上面的感覺。

當時這個閣樓應該是有很多木結構的,然後肯定也很精美。

看下圖,就是天花上面的,有飛天畫圖,我圖片可能是看不清楚了,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下飛天,感覺總不一樣。

來一張全景的。

今天的人還是很多的,畢竟是節日

別看這座石頭的麥積山只是吵岩,其實是很安全的,因為砂岩其實是非常的硬的,肉眼看不出來,但你試下用我去掰下就知道了

站在最高處感受一下往下看的感覺吧,遠處是瑞應寺。

下圖的佛像的表情好美啊。

從這些佛像,可以看出當年是如何先挖洞,然後裝上木頭,然後再在上面上泥的,真是不容易

這兒當然肯定也有佛閣,我是指木的佛閣,可以想像,半山岩體之中有一些這樣的建築,應該是很壯觀的

三尊佛像,右邊的沒有修繕,留著我們看出歲月的印跡。

來一張自拍吧,後面的美術生們探著眼睛在看,我也是這樣看的,因為很多是沒有開放的。

這個菩薩也是很好的表情。

然後就這樣一圈下來了,到了另外一連接山腳,回望一下吧,

回望

向上回望,我們正往出口,即剛才的入口處,只有一個出入口。

又要走上兩公里然後到片面的大門口。

其實最經典的洞窟我們都是無法看到的,他們代表著麥積山藝術的水準。我四處找了些資料,就以到下面了希望這麼好的地核作品你們可以看到。

以上這幾張圖都是找的,都是非常經典的麥積山作品,你去給門票看不了,是特殊保護的,麥積山之所以藝術成就那麼高也主要是這幾個作品,才體現了它的魂境界。

希望我這樣草草地介紹麥積山也是能夠幫助到你。

造字很不易,希望你們會喜歡,點贊收藏,關注我吧,更多好文章~~

當你看到路邊有很多賣紀念品的小攤時,那你在你左邊就是石窟藝術了。

核心景區就在路的左邊但你還得再走兩三百米才能從上面進去。

從路邊的左上,小路上來就是廣場了

瑞應寺廣場。瑞應寺很少開放的,所以想看也沒辦法,當然了都是新建的倒不值得進去的。

從瑞應寺的左邊進去就是上石窟景區的。

需要進行二次檢票的所以逃票是肯定解決不了的。

今天的人還是很多的可能是節日的原因吧。

一般有心臟病的老人還真不能上來,有些地方是很險要的,我們年青人走都覺得險。當然了,這個麥積山經過之前的維修,用了很多水泥鋼筋加固了,所以今天無論是多少人登臨還是不存在壓力的。

有很多石窟只能探眼進去,可能一方面的考慮保護吧。都放置了鐵網。然後還有一些石窟,特別是超級經典的是需要額外再加費用才能開門去看的。

這些泥塑都是很經典的,可惜有部分已經是殘舊的。

西崖中層東端。西秦或北魏早期,現存造像均為南宋。

這是很經典的,一會我重點說。

這裡幾張圖是中七佛閣石窟,一共是七組,屬於室內的,保護得很好,所以我們可以親近地看到,參觀。

對於我們不是石窟石窟藝術的,只能是看看,感受而已了,這麼美的東西

到了又一重點:上七佛閣,散花樓,

散花樓下的壁畫當然是很值得看的了壯觀。七個佛龕內壁畫,全為明末清初重繪,唯諸龕外部上面的大型“薄肉塑”飛天組畫及殘存在前廊平棋上面的四幅佛傳故事畫,既為北周原作,又頗具有特色。

佛像的保護也很好。看看下面他們的服裝,這些可以研究當時的服裝是如何的,很是精美。還有要留意的就是他們的髮型,這個也是很有意思的。

我們來一張向下面看的,讓你感受一下我們已經在100多米上面的感覺。

當時這個閣樓應該是有很多木結構的,然後肯定也很精美。

看下圖,就是天花上面的,有飛天畫圖,我圖片可能是看不清楚了,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下飛天,感覺總不一樣。

來一張全景的。

今天的人還是很多的,畢竟是節日

別看這座石頭的麥積山只是吵岩,其實是很安全的,因為砂岩其實是非常的硬的,肉眼看不出來,但你試下用我去掰下就知道了

站在最高處感受一下往下看的感覺吧,遠處是瑞應寺。

下圖的佛像的表情好美啊。

從這些佛像,可以看出當年是如何先挖洞,然後裝上木頭,然後再在上面上泥的,真是不容易

這兒當然肯定也有佛閣,我是指木的佛閣,可以想像,半山岩體之中有一些這樣的建築,應該是很壯觀的

三尊佛像,右邊的沒有修繕,留著我們看出歲月的印跡。

來一張自拍吧,後面的美術生們探著眼睛在看,我也是這樣看的,因為很多是沒有開放的。

這個菩薩也是很好的表情。

然後就這樣一圈下來了,到了另外一連接山腳,回望一下吧,

回望

向上回望,我們正往出口,即剛才的入口處,只有一個出入口。

又要走上兩公里然後到片面的大門口。

其實最經典的洞窟我們都是無法看到的,他們代表著麥積山藝術的水準。我四處找了些資料,就以到下面了希望這麼好的地核作品你們可以看到。

以上這幾張圖都是找的,都是非常經典的麥積山作品,你去給門票看不了,是特殊保護的,麥積山之所以藝術成就那麼高也主要是這幾個作品,才體現了它的魂境界。

希望我這樣草草地介紹麥積山也是能夠幫助到你。

造字很不易,希望你們會喜歡,點贊收藏,關注我吧,更多好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