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抖音亂象何時休!少女看“社會搖”被教壞,中學生在學校熱褲出鏡

近年來, 短視頻的製作和互動, 成為了當下多數年輕人的娛樂方式, 這也使得一系列的相關APP相繼出現, 其中最火的, 便是快手和抖音。

然而近日一則新聞讓很多人感到痛心:一位名叫@爽兒的用戶, 號稱自己是戶外舞蹈第一人。 她的一段視頻內容是穿著熱褲, 露著肚皮和大腿在大街上“社會搖”, 風格十分豪放熱辣。 一位網友留言:“我才15歲看了難受 怎麼辦 教壞我了 舉報”。 然而, 中國青年網記者並沒有在這段視頻中看到任何遭舉報的風險提示。 @爽兒也沒有回應小孩子的留言, 繼續上傳穿著吊帶短背心等性感服裝跳舞的視頻。

北快手, 南抖音, 亂象層出

關於快手, 我們曾經探討過其背後叢生的亂象。

抖音, 則是一款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創意短視頻軟體, 使用者可以通過軟體選擇歌曲, 拍攝15秒的音樂短視頻, 形成作品。 通過15秒的時間, 任何人都可以積攢大量的人氣,

或是引來無數人圍觀。

不僅如此, 眾多明星為抖音宣傳, 熱點綜藝冠名, 使得年輕人成為抖音的忠實用戶, 淪陷其中不能自拔。

然而, 隨著抖音日漸火熱, 質疑聲也從四面八方傳來。

對此, 抖音用戶表示:我們才不是快手。

多數抖音用戶瞧不起快手是自然的:

從用戶的階層來看, 快手多來自三線城市以及鄉鎮、農村, 而抖音用戶則是多來自大城市的年輕人, 其中不乏俊男美女;從作品內容上看, 快手可以說是各類奇葩三觀及行為的聚集地, “土”、“腦殘”、“辣眼睛”的代名詞, 而抖音看上去則更加時尚、新潮。

但是兩者從本質上看真的有差別嗎?

抖音上, 有人教學化妝品假貨製作, 標榜為創意、節約

有人為了出名, 試探法律底線。 25歲青年小郭,看到別人在抖音上拍攝的偷盜賓士車標的視頻,短時間內獲得數十萬點贊,於是效仿,在住處附近一邊偷車標一邊錄製視頻上傳抖音,隨後被警方抓獲。

一位名叫@蘿蔔的抖音使用者,資料顯示為16歲,正在上高一,在抖音上擁有20多萬的粉絲。日常更新的30多個小視頻,大部分是穿著校服上學、放學唱歌,也有在操場上跳舞,在教室裡的視頻。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年輕人們對某一動作的重複模仿,仿佛病毒傳播,卻被稱為“流行”。

如果說快手上的一些內容是低俗奇葩、那抖音中的部分人可以稱為無聊。抖音所標榜的年輕人價值、創意、美好生活,並沒有在多數內容中體現。這些15秒視頻,實際上是消耗精神和寶貴時間的垃圾碎片。15秒看似短暫,但當人們沉迷其中時,感覺不到任何時間的流逝,實際上,這些內容也不會在腦海中留存。

抖音不知不覺殺死了時間,殺死了個體的獨特思想,年輕人自願被捆綁其中,停止思考欲罷不能。

孩子成抖音最大犧牲品

如果說年輕人在面對抖音時還尚有一絲辨別能力,那麼孩子可能是抖音最大的犧牲品。

寧波天華小學的網紅班主任王悅微在自己的社交自媒體中表示了擔憂:“雖然原先也知道他們玩遊戲,親眼看到他們的投入,還是讓我很震撼的,跟我們語文課本裡的《城南舊事》、納蘭性德詞選真的距離太遠了,而這些錯綜矛盾的不同文化,正以奇怪的姿態疊加在這代小孩身上。”

王老師的擔憂,也是很多人對抖音最大的質疑。

過去,小孩子們課後的生活是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而現在,成堆的孩子們擠在小小的螢幕前,看著抖音上形形色色的成年人們。

視頻的主角,很大一部分也是未成年群體。

在抖音裡你可以看到,三四歲的孩子做著奇怪的姿勢,模仿著大人們滑稽的動作,賺足眼球,下面評論的成年人們,直呼“孩子成精”。

系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拿著各式劣質化妝品,當起“美妝達人”,濃妝豔抹一番後,學著美妝博主各種嫵媚姿態。

門檻越來越低的自媒體,讓這些三觀還未成型的孩子們,早早踏入成年人的世界。孩子們不懂得所謂正確與好壞,卻先學會如何吸引眼球,網友們的圍觀點贊,更是一種“鼓勵”,將這些孩子引向錯誤的成長道路。

更可怕的,是一群“坑娃”的腦殘家長。

在抖音裡,一群幼稚的家長不顧孩子安危,為博眼球毫無下限:

母親敷著面膜扮成“包青天”,懷裡的寶寶被嚇得手足無措。

在門上貼透明膠帶,以絆倒孩子為樂。

拿毛巾蒙住幾個月大的孩子,寶寶一直在掙扎哭鬧,而家長卻樂此不疲。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的太可怕了。”無聊的父母可能不是因為抖音而出現,但是抖音無疑成為這種行為傳播擴散的幫兇,而孩子們則是最大的犧牲品。

所幸,不論是抖音還是快手,國家終於對這類低門檻自媒體平臺提出了各種整改要求。抖音目前關閉了評論功能,而快手也被整頓。在抖音上,確實有美好的內容存在,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希望自媒體平臺能夠加強使用者管理,提高內容的品質。期待未來,抖音能夠像它所宣傳的那樣,記錄分享美好生活。

部分資料來源於中國青年網、公眾號“王不二”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25歲青年小郭,看到別人在抖音上拍攝的偷盜賓士車標的視頻,短時間內獲得數十萬點贊,於是效仿,在住處附近一邊偷車標一邊錄製視頻上傳抖音,隨後被警方抓獲。

一位名叫@蘿蔔的抖音使用者,資料顯示為16歲,正在上高一,在抖音上擁有20多萬的粉絲。日常更新的30多個小視頻,大部分是穿著校服上學、放學唱歌,也有在操場上跳舞,在教室裡的視頻。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年輕人們對某一動作的重複模仿,仿佛病毒傳播,卻被稱為“流行”。

如果說快手上的一些內容是低俗奇葩、那抖音中的部分人可以稱為無聊。抖音所標榜的年輕人價值、創意、美好生活,並沒有在多數內容中體現。這些15秒視頻,實際上是消耗精神和寶貴時間的垃圾碎片。15秒看似短暫,但當人們沉迷其中時,感覺不到任何時間的流逝,實際上,這些內容也不會在腦海中留存。

抖音不知不覺殺死了時間,殺死了個體的獨特思想,年輕人自願被捆綁其中,停止思考欲罷不能。

孩子成抖音最大犧牲品

如果說年輕人在面對抖音時還尚有一絲辨別能力,那麼孩子可能是抖音最大的犧牲品。

寧波天華小學的網紅班主任王悅微在自己的社交自媒體中表示了擔憂:“雖然原先也知道他們玩遊戲,親眼看到他們的投入,還是讓我很震撼的,跟我們語文課本裡的《城南舊事》、納蘭性德詞選真的距離太遠了,而這些錯綜矛盾的不同文化,正以奇怪的姿態疊加在這代小孩身上。”

王老師的擔憂,也是很多人對抖音最大的質疑。

過去,小孩子們課後的生活是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而現在,成堆的孩子們擠在小小的螢幕前,看著抖音上形形色色的成年人們。

視頻的主角,很大一部分也是未成年群體。

在抖音裡你可以看到,三四歲的孩子做著奇怪的姿勢,模仿著大人們滑稽的動作,賺足眼球,下面評論的成年人們,直呼“孩子成精”。

系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拿著各式劣質化妝品,當起“美妝達人”,濃妝豔抹一番後,學著美妝博主各種嫵媚姿態。

門檻越來越低的自媒體,讓這些三觀還未成型的孩子們,早早踏入成年人的世界。孩子們不懂得所謂正確與好壞,卻先學會如何吸引眼球,網友們的圍觀點贊,更是一種“鼓勵”,將這些孩子引向錯誤的成長道路。

更可怕的,是一群“坑娃”的腦殘家長。

在抖音裡,一群幼稚的家長不顧孩子安危,為博眼球毫無下限:

母親敷著面膜扮成“包青天”,懷裡的寶寶被嚇得手足無措。

在門上貼透明膠帶,以絆倒孩子為樂。

拿毛巾蒙住幾個月大的孩子,寶寶一直在掙扎哭鬧,而家長卻樂此不疲。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的太可怕了。”無聊的父母可能不是因為抖音而出現,但是抖音無疑成為這種行為傳播擴散的幫兇,而孩子們則是最大的犧牲品。

所幸,不論是抖音還是快手,國家終於對這類低門檻自媒體平臺提出了各種整改要求。抖音目前關閉了評論功能,而快手也被整頓。在抖音上,確實有美好的內容存在,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希望自媒體平臺能夠加強使用者管理,提高內容的品質。期待未來,抖音能夠像它所宣傳的那樣,記錄分享美好生活。

部分資料來源於中國青年網、公眾號“王不二”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