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隆下令100天不准剃頭,七省總督表示我忍不了,剃了再說

1748年, 乾隆和自己的原配妻子, 伉儷情深的孝賢皇后一起東游泰山, 在返回京城途中, 皇后染病去世, 乾隆的人生第一次遭受到喪妻之痛。 孝賢皇后是雍正皇帝在世的時候, 親自給乾隆挑選的正妻, 兩個人脾性相投, 志趣一致。 乾隆和她的感情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對於年僅36歲就撒手人寰的孝賢皇后, 乾隆要一手規劃她的喪制, 要舉國盡哀。 清朝從康熙開始, 皇后妃嬪的喪事都是從簡, 因此如何辦的舉國奇哀, 根本沒有可以參考的本朝先例, 但是乾隆為了心愛的女人, 根本不管不顧禮制規章, 竟然要禮部參照《大明會典》舉行國喪。

乾隆又下令“天下臣子百姓, 哭三日, 喪服二十七日, 百日不得剃髮, 不得婚嫁作樂。 ” 對於喪制的規定, 其他都好說, 這個“百日不得剃髮”卻叫人哭笑不得。 當年清朝入關時, 一律要求子民去發, 留“滿洲”辮。 那些不肯剃髮的, 都被官府殘忍殺害。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 活著的人都習慣了剃髮求活, 突然又來個“不得剃頭”的規定, 這讓很多人十分不習慣, 很多老百姓不以為然, 該剃頭還是剃, 官府也不願意為了一個“百天”政令去鬧出人命, 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老百姓可以不把這個喪制當回事, 當官的卻不能任性妄為。

但是, 官場上還就是有偏要玩個“叛逆”的官員, 這個人就是清朝的七省河道總督——周學健。 周學建是康雍乾三朝老臣, 寫過一本《治河方略》, 對河道治理非常有研究, 乾隆讓他兼管七省漕運總督, 是不可多得的治河能臣。 但這個人也許是技術型的官員, 對政治欠缺火候。

周學健不理解乾隆為何要大張旗鼓的給孝賢皇后辦理國喪, 康熙帝和雍正帝都沒有這樣做, 所以周學健按照朝廷制度穿了二十七天的喪服後, 就去把頭髮剃了, 屬下的官員也紛紛效仿, 爭相剃頭。

周學健的特立獨行很快就受到了江蘇巡撫的不滿, 你怎麼能如此“陳獨秀”呢?一封奏摺就把周學健參了, 周學健也不以為然, 他知道乾隆這小子和他爹雍正不一樣, 乾隆喜歡表現自己是個“仁君”, 只要不是大的過錯, 就不會有啥禍事, 大不了上個奏摺, 認個錯罷了。

周學健低估了孝賢皇后的分量, 低估了剛剛失去愛妻的乾隆, 他那原始的帝王脾性, 乾隆接到彈劾, 立馬龍顏大怒,

發旨怒斥周學健“喪心悖逆”, 削去他所有職務, 抄家沒籍, 發配去當河工, 這時候, 又有人落井下石, 彈劾周學健有貪污嫌疑, 乾隆聽了, 更為惱火, 也不論真假, 直接賜他自盡。

周學健的老母親因為抄家後無家可歸, 在進京找兒子的途中, 接到周學健自盡的報信, 老人家二眼一黑,立即倒地身亡。 周學健母子死後,乾隆情緒穩定了下來,又開始了“仁君”表演,他赦免了周學健的弟弟,賜他大量撫恤銀子,讓他把兄長和母親葬回原籍,然後官復原職。

但周學健的弟弟以為母守制的名義,力辭了官位,後來,乾隆給周學健貪污的罪名平反,還讓人去清查他的後人族人都有哪些,有無官職,但周學健的後人已經改仕為醫,不再踏入官場。

老人家二眼一黑,立即倒地身亡。 周學健母子死後,乾隆情緒穩定了下來,又開始了“仁君”表演,他赦免了周學健的弟弟,賜他大量撫恤銀子,讓他把兄長和母親葬回原籍,然後官復原職。

但周學健的弟弟以為母守制的名義,力辭了官位,後來,乾隆給周學健貪污的罪名平反,還讓人去清查他的後人族人都有哪些,有無官職,但周學健的後人已經改仕為醫,不再踏入官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