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那些被騙了這麼多年的食品名稱

重慶雞公煲

以前學校門口有2家“重慶雞公煲”, 每次到了飯點, 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有時為了吃上它們家的雞公煲, 還會拉著朋友逃掉最後一節課去吃...

然而, 在重慶吃貨的眼裡, 卻看不上這道“特產”。 後來才知道雞公煲的創始人叫做“張重慶”, 以名字命名的它其實和重慶真的沒有半毛錢關係。

雞公煲其實是重慶的燒雞公和幹鍋雞的雜交品種, 之所以叫雞公而不是叫公雞, 是因為這是重慶本土方言的一種叫法。

蘭州拉麵

雖然沒有去過蘭州, 但誰還沒吃過蘭州拉麵啊!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蘭州拉麵館, 俘獲了不少吃貨的心。

所以, 每次談到蘭州美食, 都會說是蘭州拉麵, 其實不是。 因為全國有90%的蘭州拉麵, 都是青海化隆縣人開的。

真相是, 蘭州有拉麵, 但在當地不叫蘭州拉麵, 而是叫牛肉麵。 而這牛肉麵上過《爸爸去哪兒》, 以及《舌尖上的中國》, 它才是蘭州美食的標籤。

揚州炒飯

這些年街頭巷尾的揚州炒飯, 拯救了多少饑餓的靈魂, 鬆軟的米飯裹著金黃的蛋液, 一勺下去連著青豆、胡蘿蔔火腿丁送入其中, 真的是美味啊~

其實真正的揚州炒飯是很講究的, 放多少雞蛋米飯什麼樣的配料都是有規定的, 所以以後不是什麼炒飯都能隨便叫揚州炒飯的啦,人家標準化了!

臺灣手抓餅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臺灣手抓餅,沒有人不知道吧?一直以為那是臺灣的特產美食,但其實臺灣並沒有手抓餅,而是“天津蔥抓餅”。

只不過是十幾年前,臺灣的“天津蔥抓餅”在臺灣夜市被發現,後從臺灣引進至內地,在大陸風靡至今。

杭州小籠包

說起杭州小籠包,大家是不是特別的熟悉,因為那是大多數人的早餐,是這一天幸福的開端。

但是,分佈在中國各地大街小巷中的杭州小籠包和杭州小吃,他們的店主幾乎都來自嵊州。之所以用“杭州”名,是因為“嵊”不容易讀念與記憶。

新奧爾良烤翅

那些年,被肯德基新奧爾良烤肉的廣告洗腦的你還好嗎?一想到鮮嫩多汁的新奧爾良烤肉就流口水有木有!然而,這不過真的只是個廣告罷了~

新奧爾良烤翅並非當地特產,而是使用了新奧爾良風味的醃制料。

新奧爾良的當地美食其實是烤生蠔,根本就沒有烤肉!你就算去了那裡,他們也只會很遺憾地告訴你沒有烤肉。

印度飛餅

在逛街的時候,你肯定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景:一個大鬍子印度大叔,在戳飛餅,在他的操作下,面餅翩翩起舞...

如果要問飛餅和印度有什麼關係,小編只能說:吃過印度飛餅。

印度有三種餅,一種叫roti,很硬!一種叫naan(饢)跟國內新疆的饢差不多,也是硬餅,一種叫加巴地(charpati),是種薄餅。

數來數去,也就加巴地和飛餅有點像。可是,人家製作的時候,只搓一搓,揉一揉,絕對不飛啊。

烤麵筋

烤麵筋真的是遍地.....幾乎大街小巷的每家燒烤攤那裡都能看到烤麵筋的身影,上面寫著西安正宗烤麵筋,嗯,當時我就以為真的是西安特產了,結果......

烤麵筋在洛陽經常寫著西安小吃,去西安就變成了濟南小吃,在濟南卻變成了武漢小吃,在武漢竟標著成都小吃……最後發現這貨原來是中原名吃!

海南雞飯

說到“海南雞飯”,一直以為是海南才有的特產美食,然而小編身邊的海南朋友卻不明所指。

原來“海南雞飯”是新加坡“國菜”,它由海南籍華人華僑帶往東南亞,並被發揚光大。

老北京鹵肉卷

老北京鹵肉卷可謂是中國小吃屆除了肉夾饃、包子、豆漿油條之外的又一風靡全國的小吃,聽名字我們都以為是北京的,但是事實上呢?

我們看到很多老北京鹵肉卷的加盟店,其實它最初起源于重慶,在肯德基推出的老北京雞肉卷的基礎上改良成了老北京鹵肉卷,但事實上它跟老北京不搭邊啊~

就像老婆餅沒有老婆,魚香肉絲沒有魚,夫妻肺片沒有夫妻一樣,這些年,我們都被這些地名美食騙了!

本文由 清秋授權發表,並經中國記錄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連結。

所以以後不是什麼炒飯都能隨便叫揚州炒飯的啦,人家標準化了!

臺灣手抓餅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臺灣手抓餅,沒有人不知道吧?一直以為那是臺灣的特產美食,但其實臺灣並沒有手抓餅,而是“天津蔥抓餅”。

只不過是十幾年前,臺灣的“天津蔥抓餅”在臺灣夜市被發現,後從臺灣引進至內地,在大陸風靡至今。

杭州小籠包

說起杭州小籠包,大家是不是特別的熟悉,因為那是大多數人的早餐,是這一天幸福的開端。

但是,分佈在中國各地大街小巷中的杭州小籠包和杭州小吃,他們的店主幾乎都來自嵊州。之所以用“杭州”名,是因為“嵊”不容易讀念與記憶。

新奧爾良烤翅

那些年,被肯德基新奧爾良烤肉的廣告洗腦的你還好嗎?一想到鮮嫩多汁的新奧爾良烤肉就流口水有木有!然而,這不過真的只是個廣告罷了~

新奧爾良烤翅並非當地特產,而是使用了新奧爾良風味的醃制料。

新奧爾良的當地美食其實是烤生蠔,根本就沒有烤肉!你就算去了那裡,他們也只會很遺憾地告訴你沒有烤肉。

印度飛餅

在逛街的時候,你肯定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景:一個大鬍子印度大叔,在戳飛餅,在他的操作下,面餅翩翩起舞...

如果要問飛餅和印度有什麼關係,小編只能說:吃過印度飛餅。

印度有三種餅,一種叫roti,很硬!一種叫naan(饢)跟國內新疆的饢差不多,也是硬餅,一種叫加巴地(charpati),是種薄餅。

數來數去,也就加巴地和飛餅有點像。可是,人家製作的時候,只搓一搓,揉一揉,絕對不飛啊。

烤麵筋

烤麵筋真的是遍地.....幾乎大街小巷的每家燒烤攤那裡都能看到烤麵筋的身影,上面寫著西安正宗烤麵筋,嗯,當時我就以為真的是西安特產了,結果......

烤麵筋在洛陽經常寫著西安小吃,去西安就變成了濟南小吃,在濟南卻變成了武漢小吃,在武漢竟標著成都小吃……最後發現這貨原來是中原名吃!

海南雞飯

說到“海南雞飯”,一直以為是海南才有的特產美食,然而小編身邊的海南朋友卻不明所指。

原來“海南雞飯”是新加坡“國菜”,它由海南籍華人華僑帶往東南亞,並被發揚光大。

老北京鹵肉卷

老北京鹵肉卷可謂是中國小吃屆除了肉夾饃、包子、豆漿油條之外的又一風靡全國的小吃,聽名字我們都以為是北京的,但是事實上呢?

我們看到很多老北京鹵肉卷的加盟店,其實它最初起源于重慶,在肯德基推出的老北京雞肉卷的基礎上改良成了老北京鹵肉卷,但事實上它跟老北京不搭邊啊~

就像老婆餅沒有老婆,魚香肉絲沒有魚,夫妻肺片沒有夫妻一樣,這些年,我們都被這些地名美食騙了!

本文由 清秋授權發表,並經中國記錄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連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