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再受制於外國!我國將建2000萬公頃儲備林,一般用材要自給!

我們常說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而林業上

中國的木材供應也在向基本自給努力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印發《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 規劃建設國家儲備林700萬公頃, 繼續劃定一批國家儲備林, 國家儲備林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 規劃建設國家儲備林2000萬公頃, 年平均蓄積淨增2億立方米, 年均增加鄉土珍稀樹種和大徑材蓄積6300萬立方米, 一般用材基本自給。

什麼是國家儲備林?

國家儲備林是指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對優質木材的需要, 在自然條件適宜地區, 通過人工林集約栽培、現有林改培、撫育及補植補造等措施, 營造和培育的工業原料林、鄉土樹種、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中國的木材如何受制於外國?

中國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 中國木材對外依賴度達到50%,

接近5億立方米。 我國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 木材剛性需求逐年增加, 進口木材的數量和金額不斷升高。 尤其是國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後, 國內商品木材產量每年減少約4000萬立方米。

根據江蘇吳江檢驗檢疫局調研, 我國雖然是木材進口大國, 但在國際木材市場的價格話語權明顯不足。 據木材進口商反映, 我國進口優質木材的數量遠低於印度和越南, 但進口價格卻遠高於印度和越南。 而且, 木材特別是原木極易攜帶外來有害生物。

目前來看, 加快實施國家儲備林工程、提高國內木材的自給能力, 已迫在眉睫。

國家儲備林建設將強力推進!

根據《規劃》, 國家儲備林建設涉及29個省(區、市)、5個森工(林業)集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共1897個縣(市、區、旗)、國有林場(局)和兵團團場。

按照自然條件、培育樹種和培育方式相似的原則, 國家儲備林建設共劃分為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淮海地區、西南適宜地區、京津冀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方等七大區域,

並確定不同發展方向和重點。 綜合考慮七大區域水光熱等自然特點, 提出了重點建設的浙閩武夷山北部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等20個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

投融資機制和模式有創新!

《規劃》提出, 創新和推廣國家儲備林投融資機制和模式, 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帶動作用和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積極作用, 形成財政金融政策合力。

推廣“林權抵押+政府增信”、PPP、“龍頭企業+林業合作社+林農”、企業自主經營等融資新模式, 進一步拓展多元化融資管道, 引入多樣化融資工具,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國家儲備林金融服務市場, 積極創新國家儲備林建設融資機制, 吸引社保基金、養老基金、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各類機構投資者參與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

逐漸形成多元化的市場融資結構。

國家儲備林建設和林農有什麼關係?

近年來, 國家儲備林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2012年, 在廣西、福建、湖南等7省(區), 以國有林場為主體, 啟動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 截至2017年底, 累計完成建設任務318萬公頃。 在這些試點地區,一些林農已經從中受益。

福建:樹種越來越多,林農錢包越來越鼓

曾經,儘管福建的森林覆蓋率已連續多年領跑全國,但仍存在著樹種偏少、樹徑偏小的問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山上主要長“兩棵樹”:“一棵”是松樹,“另一棵”是杉樹。林農和林企只盯著“兩棵樹”做文章,路也越走越窄。

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之後,福建更注重通過政策引導林農種植闊葉樹及珍貴鄉土樹種,解決結構較為單一、森林品質不高的問題。據報導,福建順昌縣富金竹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曹光華說,合作社共有5500多畝林子,在城郊有上百畝前幾年新造的林子要開始“衛生伐”,就是砍掉一小部分長勢不好的樹,就像為林子打掃衛生一樣,讓林地能通風透光,剩下的就會長得更好更快。而這部分砍掉的木頭每畝可以賣到1000元左右,之前造林、撫育投入的本錢基本就收回來了。

廣西:用工+入股,林農賺更多

廣西將國家儲備林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一期項目已提供社會用工量約344萬個工日,群眾勞務收入總額約9億元,林農林地租金收入總額1.98億元。

二期專案於2017年啟動,專案涉及的主體更多,除國有林場外,還將公司、大戶、林農納入進來;而且增加了扶貧內容,專案以林地入股、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優先考慮貧困地區,優先選擇建檔立卡貧困戶。考慮到長短結合,專案提出劃出一定比例,發展油茶、桉樹等短週期樹種,農民既可從事打工得到工資性收入,又可入股經營參與分紅。

本文綜合自:經濟日報、中新社、福建日報、中國綠色時報、江蘇檢驗檢疫局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白晨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曹暢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在這些試點地區,一些林農已經從中受益。

福建:樹種越來越多,林農錢包越來越鼓

曾經,儘管福建的森林覆蓋率已連續多年領跑全國,但仍存在著樹種偏少、樹徑偏小的問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山上主要長“兩棵樹”:“一棵”是松樹,“另一棵”是杉樹。林農和林企只盯著“兩棵樹”做文章,路也越走越窄。

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之後,福建更注重通過政策引導林農種植闊葉樹及珍貴鄉土樹種,解決結構較為單一、森林品質不高的問題。據報導,福建順昌縣富金竹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曹光華說,合作社共有5500多畝林子,在城郊有上百畝前幾年新造的林子要開始“衛生伐”,就是砍掉一小部分長勢不好的樹,就像為林子打掃衛生一樣,讓林地能通風透光,剩下的就會長得更好更快。而這部分砍掉的木頭每畝可以賣到1000元左右,之前造林、撫育投入的本錢基本就收回來了。

廣西:用工+入股,林農賺更多

廣西將國家儲備林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一期項目已提供社會用工量約344萬個工日,群眾勞務收入總額約9億元,林農林地租金收入總額1.98億元。

二期專案於2017年啟動,專案涉及的主體更多,除國有林場外,還將公司、大戶、林農納入進來;而且增加了扶貧內容,專案以林地入股、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優先考慮貧困地區,優先選擇建檔立卡貧困戶。考慮到長短結合,專案提出劃出一定比例,發展油茶、桉樹等短週期樹種,農民既可從事打工得到工資性收入,又可入股經營參與分紅。

本文綜合自:經濟日報、中新社、福建日報、中國綠色時報、江蘇檢驗檢疫局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白晨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曹暢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