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煙臺GDP反超濟南第十四年:差距急劇縮小,只差136億

4月13日, 濟南市統計局公佈了《2017年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公報中形容稱“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在(山東)全省位次達到了2000年以來最好水準”。

具體來看, 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7201.96億元, 比上年增長8.0%, 占山東省比重達到9.91%, 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 占比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比11.10%, 居山東省第2位;固定資產投資占比8.05%, 居山東省第4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比12.32%, 居山東省第2位;第三產業占GDP比重59.9%, 居山東省第1位。

濟南市委黨報《濟南日報》分析道, 以GDP增速來看, 在北方的副省級城市中, 濟南GDP增速排在首位, 且近幾年一直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作為實體經濟的典型代表, 工業向好發展是支撐全市經濟增速全面回升的主要原因。

在國務院今年初批復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中, 明確要求濟南、青島、煙臺三地市要發揮核心引領作用。

自2004年煙臺GDP反超濟南後, 經濟大省山東下轄的17地市GDP前三甲一直是青島、煙臺、濟南的格局。

官方通報顯示, 2017年, 青島實現生產總值11037.28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 增長7.5%。 服務業成為推動青島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貢獻率為59%, 超過工業、建築業等其他行業之和。

2017年, 煙臺實現生產總值7338.95億元, 比上年增長6.5%。 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479.90億元, 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3674.35億元, 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3184.70億元, 增長8.0%。

山東省煙臺市城市風光 視覺中國 圖

澎湃新聞對比發現, 2017年, 煙臺GDP比濟南多136.99億元, 這一差距是自2006年以來的最小值。

具體來看,

2004年至2011年, 兩市GDP差距總體上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 直至2011年差距達到最高點。 2011年至2014年差距不斷縮小, 但2014年至2016年間差距又逐漸拉大。 2017年差距急劇縮小, 達到近12年間最小值。

隨著濟南、煙臺兩市經濟總量的逐步接近, 兩市經濟比拼在今年有望出現白熱化的局面。

在今年初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表示,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 今年預期目標的確定, 主要考慮與“十三五”規劃相銜接, 堅持穩中求進, 堅持高品質發展, 這些目標是積極穩妥的, 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實現的。

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永霞則在今年初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

必須牢牢把握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標定位, 著力打造先進製造業強市、現代物流中心、健康養生勝地、文化旅遊名城, 加快建設創新開放包容、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

兩地市長提出的增長目標意味著, 濟南、煙臺兩地的GDP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