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說吳三桂沒有歸順李自成,反而是救了李自成一命?

大明皇帝崇禎末年, 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活躍著三支不同的政治力量。 大廈將傾的明朝、席捲中原的李自成農民軍以及崛起關外的清朝。 對於晚明的這段歷史, 今天人們聚焦的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獻城歸降滿清。 儘管歷史無法假設, 但是人們不禁會問:如果吳三桂歸順了李自成, 雙方聯手能否阻擋滿清入主中原?

確切地說, 明亡後, 與清兵作戰的重任就落在了農民軍身上。 當時關內的農民軍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 李自成雖然最後打進了北京, 但是整體評價, 李自成的農民軍此前多是從未摸過刀槍的農民, 作戰技能很難比得上長於馬背之上, 從小就練習騎射的八旗兵。 對於農民起義軍來說, 只有在與強敵的反復較量中才能實現淬火, 把自己鍛煉成為一支精銳的軍隊。

而明朝的精兵大都放在遼東前線, 在內地與農民軍作戰的部隊多是一些二三流的軍隊。 農民軍的戰鬥力同八旗兵相比還是要差上一截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起義軍也並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對清軍佔有兵力優勢。 李自成親征山海關,兵力有10余萬人,而多爾袞率領的清軍滿、蒙、漢八旗主力和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個漢奸的部隊,總共有18萬人,

此外還要再加上吳三桂的5萬“關寧鐵騎”。

一位目擊了山海關之戰的朝鮮官員在筆記中感歎, “胡兵似倍十流賊”, 可見當時清軍人數上的優勢之大, 李自成的農民軍跟5萬關寧鐵騎打的尚難分難解, 更何況是有近二十萬大軍的滿清。

即使吳三桂歸順了李自成, 沒有引清軍入關。 但是按照當時降將洪承疇的規劃, 清兵不一定非要從山海關南下, 從密雲、薊州、張家口一線直撲北京一樣能打到北京城下。 這樣的形勢對李自成的農民軍來說是更加不利的。 雖然北京城城牆高大堅固, 但是北京是靠漕運來輸糧的, 一旦北京被圍, 漕運必定會被切斷。 內無糧草, 外無援兵, 向東是天津, 再走就是大海。 西歸陝西的退路很容易被截斷。

屆時, 形勢將會更加危急, 搞不好就是全軍覆沒。 由此看來, 吳三桂沒有歸順李自成, 反給他留了一線生機。 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之後, 主力尚在, 離開北京前攜帶搜掠來的7000多萬兩白銀。 可謂要錢有錢, 要人有人, 卻仍然沒能戰勝滿清, 自己也在九宮山命喪黃泉, 大概這就是天數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