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有寶寶請關注,手足口病的預防很重要,這個季節尤其要注意

文/李園園(中國註冊營養師)

在春節這個萬物復蘇的美好世界, 病毒也開始變得“活歡”起來了。 其中家長特別擔心的手足口病, 在春季開始多發也是規律, 一般4月~5月病例增多明顯, 5月~7月發病形成高峰。 所以請寶爸寶媽們對它有一定的瞭解, 以防萬一呢。

一、手足口病究竟是啥?(以下5條為説明您認識手足口病防控的核心資訊, CDC最新發佈~)

1.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常見血清型有腸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薩奇病毒A16型(CV-A16)。

2.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 重症死亡主要集中在≤3歲的兒童。

同一兒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腸道病毒而出現多次發病。

3.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 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症狀, 呈自限性, 7-10天病程後痊癒。

4.少數患者可出現腦炎、腦幹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肺水腫、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甚至引起死亡。

5. 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 腸道病毒主要通過接觸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皰疹液、糞便, 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另外接觸被污染的物品(如玩具、奶瓶、餐飲具等)或環境也可傳播。 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尚不明確。

二、怎麼診治?(咱們家長重點關注臨床診斷特徵)

目前腸道病毒無特異抗病毒藥, 以支持和對症治療為主, 早期識別重症是成功救治的關鍵。 如果是輕型病例(大多數是這種), 患兒一般一周內即可自行康復。 中重症及時發現並到正規醫院就診, 尋求專業診治是關鍵。

如何診斷呢?

(一) 臨床診斷病例

急性起病, 發熱, 手掌或腳掌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 臀部或膝蓋也可出現皮疹。

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 皰內液體較少;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的皰疹, 疼痛明顯。 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的患者, 同時伴有肌陣攣, 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 2. 手足口病流行地區的嬰幼兒雖無手足口病典型表現,

但有發熱伴肌陣攣, 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

(二)實驗室診斷病例 (大家稍微瞭解即可)

1.病毒分離

2.血清學檢驗

3.核酸檢驗

三、怎麼有效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 但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鑒於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傳播。

所以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就非常關鍵。

個人預防措施具體如下:

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 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並妥善處理汙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 居室要經常通風, 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另外關於手足口病的疫苗:

1.我國自主研發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預防EV71相關手足口病發病、重症和死亡,對CV-A16等其他腸道病毒無交叉保護。

2.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為6月齡-5歲,建議儘早接種,低齡兒童儘量在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程式。

最後,園園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快樂度過這個美麗的春夏~~

參考: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手足口病防控核心資訊》、《手足口病 可預防不必恐慌》等

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另外關於手足口病的疫苗:

1.我國自主研發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預防EV71相關手足口病發病、重症和死亡,對CV-A16等其他腸道病毒無交叉保護。

2.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為6月齡-5歲,建議儘早接種,低齡兒童儘量在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程式。

最後,園園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快樂度過這個美麗的春夏~~

參考: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手足口病防控核心資訊》、《手足口病 可預防不必恐慌》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