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對RAW照片從執迷到放棄 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拍照要用拍RAW照片!因為只有這樣做才像是一個專業攝影師的范兒, 只有這樣做才能有最好的最終照片效果。 ”相信這句話對於每個玩攝影的朋友來說都不陌生了。 這句話的出現頻率就跟“拍照主要是看相機後面那個頭”一樣高。 那麼到底真不真的?是大師忽悠人的吧!RAW真的那麼厲害嗎?所有的這些疑問答案, 以及筆者對RAW的態度轉變, 為何不愛了, 都在下文。

RAW好?有多好?

RAW格式被吹上天, 其實是因為它可以提供最強的後期處理空間。 攝影初學者常常都問, 總是聽大師說拍照要RAW, 這樣才顯得專業。 真的不知道RAW到底專業在哪裡。 筆者其實從小白開始也是這樣, 聽老師說RAW專業, 就開始每次拍攝准離不開RAW, 可是以前真的不會去好好處理它。 如果要證實RAW比JPG好, 其實有一個方法, 就是通過ACR的“拉回”操作就可以對比出來。 筆者以一張拍過曝了的照片為例:

這是一張“辨識度”很高的照片。 因為高光部分實在太多, 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張過曝了的照片。 但正是由於這樣的照片, 拍攝JPG和拍攝RAW的區別是非常大的。 筆者打開Photoshop CameraRAW之後, 簡單調整了一下可以看出以下差別。 先看看JPG的試驗:

JPG原圖未調整ACR數值

-100高光之後的情況

經過相機機內優化而生成的JPG格式照片, 由於本身已經是一種壓縮格式, 好處自然是照片容量非常小, 畫質相對也好。 不過從後期處理JPG的高光部分可以看出, -100高光後人物衣服沒有半點細節可以被拉回, 也就是說如果JPG過曝嚴重, 是沒法兒回頭的, 怎麼也救不回。 但如果你拍攝的是RAW呢?

大家來找茬。 很明顯RAW照片竟然能神奇地還原出細節來。 這是高光還原的一個例子, 當然暗部恢復也是同樣道理, 筆者就不再列舉了。

所以說,RAW風情萬種擁有無限可能性還真不是開玩笑的。對於一次成像技術不過關的朋友,RAW格式照片可謂是終極救星,死都可以救生。但從上圖也看到了,RAW只不過是提供最大限度後期潤飾空間,並不是“真萬能”。一張照片不遵循物理法則使用正確的光圈快門ISO來拍(超死黑與超死白),神仙都救不了。

拋棄RAW的理由..

隨著時代的進步,數碼相機的圖元也一步步增大之後,照片格式的容量大小一直成為了攝影師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筆者使用最新型(諸如佳能5DS、佳能5D4、富士X-T2等相機)拍攝了一段時間後,開始慢慢察覺,最初說拍照就該選RAW的朋友,你感受到硬碟一片大紅是什麼感受嗎?現在的數碼相機,動不動的24MP、30MP甚至50MP圖元,加上各種4K視頻拍攝性能追加之後,筆者的臺式電腦3TB+2TB+移動硬碟2TB+512GB筆記本×2均已存了慢慢的RAW照片。

24MP圖元的相機RAW照片概況

以上圖的筆者電腦裡其中一個資料夾為例,226個RAW檔,占10.6G容量,平均一個RAW為48MB。其實都算少的了,30MP的相機還能做到60-80MB一個RAW檔。看透了這一切之後,筆者不禁自問,

“我保存這麼多RAW檔做什麼?”

“我的真會一張張照片去做後期處理?”

“有些RAW照片還不能直接通過略縮圖觀看,到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想刪掉已經不知道哪張跟哪張到底是什麼內容還得一張張看……”

可能你還會說,積累照片是每個攝影師必修課程,幾千上萬買攝影器材,還差那點錢買硬碟嗎?是的,對於土豪來說這種辦法非常不錯!沒有什麼事情是買買買不能解決的!但……

可惜小編只是個窮比…… 於是開始反思自己,其實在拍照存照片這件事情上,是不是可以優化一下?

拍照要有自己風格

沒有誰說拍照一定要拍RAW,盲目聽從這種說辭其實是不理智的表現。世事無絕對,儘管RAW格式各種好,但唯獨佔據空間太大,這一點就夠嗆了。

請想想,沒有數碼單反出現之前,攝影師們都是純靠對光影的估量,使用膠片相機進行更為嚴謹的一次性作品拍攝。數碼單反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肆意拍攝的攝影師——幾十萬的快門壽命用到猴年馬月才能把一台相機用壞?

年代是美好了,數碼相機任意拍,學習成本也下降了,可是真正專注拍好一張照片的人卻少了。不再拍RAW其實挺好的,因為拍攝JPG可以讓我對單次成像的要求更高了之後,拍攝更加嚴謹。

總結:

所以,攝影沒有什麼規條,對於筆者來說,硬碟不夠用,不肯花錢買,就只能認認真真的以後每次拍都只拍JPG,用最大限度的技術點放在如何構建畫面光影和構圖之上。於是筆者又重新回歸到當初不懂RAW後期的初學者位置上,JPG→RAW→JPG這條路子最大的感悟是:數碼相機原始色彩哪家好?出門轉左買款富士就知道了。

所以說,RAW風情萬種擁有無限可能性還真不是開玩笑的。對於一次成像技術不過關的朋友,RAW格式照片可謂是終極救星,死都可以救生。但從上圖也看到了,RAW只不過是提供最大限度後期潤飾空間,並不是“真萬能”。一張照片不遵循物理法則使用正確的光圈快門ISO來拍(超死黑與超死白),神仙都救不了。

拋棄RAW的理由..

隨著時代的進步,數碼相機的圖元也一步步增大之後,照片格式的容量大小一直成為了攝影師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筆者使用最新型(諸如佳能5DS、佳能5D4、富士X-T2等相機)拍攝了一段時間後,開始慢慢察覺,最初說拍照就該選RAW的朋友,你感受到硬碟一片大紅是什麼感受嗎?現在的數碼相機,動不動的24MP、30MP甚至50MP圖元,加上各種4K視頻拍攝性能追加之後,筆者的臺式電腦3TB+2TB+移動硬碟2TB+512GB筆記本×2均已存了慢慢的RAW照片。

24MP圖元的相機RAW照片概況

以上圖的筆者電腦裡其中一個資料夾為例,226個RAW檔,占10.6G容量,平均一個RAW為48MB。其實都算少的了,30MP的相機還能做到60-80MB一個RAW檔。看透了這一切之後,筆者不禁自問,

“我保存這麼多RAW檔做什麼?”

“我的真會一張張照片去做後期處理?”

“有些RAW照片還不能直接通過略縮圖觀看,到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想刪掉已經不知道哪張跟哪張到底是什麼內容還得一張張看……”

可能你還會說,積累照片是每個攝影師必修課程,幾千上萬買攝影器材,還差那點錢買硬碟嗎?是的,對於土豪來說這種辦法非常不錯!沒有什麼事情是買買買不能解決的!但……

可惜小編只是個窮比…… 於是開始反思自己,其實在拍照存照片這件事情上,是不是可以優化一下?

拍照要有自己風格

沒有誰說拍照一定要拍RAW,盲目聽從這種說辭其實是不理智的表現。世事無絕對,儘管RAW格式各種好,但唯獨佔據空間太大,這一點就夠嗆了。

請想想,沒有數碼單反出現之前,攝影師們都是純靠對光影的估量,使用膠片相機進行更為嚴謹的一次性作品拍攝。數碼單反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肆意拍攝的攝影師——幾十萬的快門壽命用到猴年馬月才能把一台相機用壞?

年代是美好了,數碼相機任意拍,學習成本也下降了,可是真正專注拍好一張照片的人卻少了。不再拍RAW其實挺好的,因為拍攝JPG可以讓我對單次成像的要求更高了之後,拍攝更加嚴謹。

總結:

所以,攝影沒有什麼規條,對於筆者來說,硬碟不夠用,不肯花錢買,就只能認認真真的以後每次拍都只拍JPG,用最大限度的技術點放在如何構建畫面光影和構圖之上。於是筆者又重新回歸到當初不懂RAW後期的初學者位置上,JPG→RAW→JPG這條路子最大的感悟是:數碼相機原始色彩哪家好?出門轉左買款富士就知道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