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洞察丨戴明的bug:PDCA不是閉環管理的有效工具

戴明, 企業屆公認的品質管制大師, 其中PDCA被稱為戴明環, 從日本、美國、歐洲到中國, 被廣泛運用“品質改善”, 也被稱為典型閉環管理!

幾十年過去了, PDCA真的形成閉環管理了嗎?

日本和德國是世界公認以“品質”稱霸全球, 但豐田刹車踏板事件無疑給戴明打了左耳光, 而大眾油門踏板事件無疑給戴明打了右耳光, 這個bug就是PDCA有入口, 並未形成閉環!這是老何對戴明環PDCA閉環管理提出質疑!

正因為我們都把戴明環作為工作改善、總結的唯一工具, 才讓我們陷入無休無止的閉環, 但我們的工作真的改變了嗎?比如客戶滿意度工作, 日日抓、周總結、月整改等等, 回訪電話打了N次, 當我們回頭看的時候似乎原地不動, 唯一變的可能人員換了好幾輪?再比如工作流程, 從銷售流程到售後流程, 天天改, 月月抓, 周總結、月報告, 做的都很漂亮, 但流程成了看客, 客沒走, 主人(銷售顧問、服務顧問)換了好幾輪!

戴明環閉環管理局限于工作總結, 其實對工作改善, 只完成了四分之三, 總結是對工作結果與預期或目標差異做的PDCA, 但忽略了源頭, 也就是制定預期或目標的“因”, 老何稱之為“思維模式”, 缺少一個“反思”。 如果把總結看作工作改善的全部,

往往看到的是一棵樹, 就像“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意境, 如果增加一個“反思”, 等於站在月球看地球, 才可能看清工作的源頭“思維模式”是否有問題, 有了“反思”作為四分之一, 再加上總結的四分之三, 對於工作改善來說, 才可以稱得上閉環管理。

反思和總結, 一個不能少, 反思側重於前世, 總結側重於當下, 只有把反思和總結納入PDCA, 我們的工作才有未來, 才是真正的品質管制, 才會真正對工作改善有實質性推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