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文化豐滿形象 特色彰顯活力——重視文化建設塑造平檢新形象

作者和平檢人進行文化交流講座

第一部分 平檢人的文化建設概況一覽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品格, 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

檢察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 它是檢察事業凝聚人心、聚積力量的重要源泉, 是增強檢察隊伍素質、引領檢察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如水, 滋潤萬物, 悄然無聲;文化如香, 沁透人心, 柔而有力;文化之力, 綿延不絕, 不容偏頗。 ——《平檢文化建設報告》

2012年被省檢察院評為“全省司法員警編隊管理示範單位”, 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十佳政法單位”;

2013年被省檢察院授予全省檢察機關司法考試工作“先進集體”;

2014年被高檢院授予“全國模範檢察院”“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室”榮譽稱號;

2015年被高檢院、省檢察院分別授予“全國科技強檢示範院”、“全省科技強檢示範院”榮譽稱號;

2016年被高檢院、省檢察院分別授予“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作出突出貢獻集體”、“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檢察機關文明接待室”榮譽稱號;

2017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省級精神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被市依法治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表彰2011-2015年全市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單位。 ——《平檢文化建設報告》

平檢精神:“惟民惟法, 為實為先”

平檢價值觀:“忠誠、公正、清廉、勤勉”

共同奮鬥願景:創建全國文明單位

平檢五色文化:平檢文化主題浮雕由五色構成, 分別是紅色、黃色、白色、藍色和黑色。 紅色代表我區紅色文化, 打拉池會師在黨史軍史上有重要意義;黃色代表平川的黃河文化、農耕文化, 黃河流經平川, 區境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白色代表平川區的工業文化,

我區有20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 銀線傳輸為全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同時, 牆地磚生產也穩居西北鼇頭;藍色代表全體檢察幹警維護公平正義, 身著藏藍色的制服, 嚴格履行法律監督這一神聖使命;黑色代表以“晶虹”為品牌的煤炭文化, 平川是西北煤炭工業基地, 也是有史記載最早開發煤炭的地方。 同時, 五色也和中華傳統文化裡的五行方位相對應——東西南北中。 平檢logo, 富有動感之美, 是由平川二字的拼音字母變形演變而來, 再加代表五色文化的五顆星, 整個圖案可謂美輪美奐。

獨具特色和富有藝術張力的平檢徽標(平檢logo)

以上內容, 充分展現了我們平檢的特色所在, 體現了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 尤其有關五色文化的獨特表述, 很有創意。 我們有自己特色, 就顯示了一種和兄弟縣區檢察系統不同的東西, 我們的幹部隊伍的精神風貌, 對外形象就煥然一新, 給人以耳目一亮的感覺。 在強手如林的競技場上, 以及和主流文化相比較,

我們不能做到佔據主流的制高點, 那麼, 能夠獨具特色, 向世人強烈地表示了自己的某些特色存在, 就已經很有意義了。

平檢院歌 唱響隴原(平檢之歌曲譜)

總之, 特色彰顯活力,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命題。 同時, 我們也可以這樣說, 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團隊, 必然是最優秀的團隊,最優秀的團隊必然無敵於天下……

觀此,我們平檢這些年能夠獲得如此之多的殊榮,就不足為奇了!這些都是我們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的結果。

第二部分 文化與文明之間的關係探討

平檢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那麼,文明與文化又有怎樣的聯繫和區別呢?文化建設搞好了,幹部隊伍素質提高了,對外的整形象也得到極大提升和改善。打造一支業務技能過硬,政治素質超強,文化素養棒棒的幹部隊伍,可是說是我們大家所期望的終極目的。

白銀市平川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顏為忠

文化和文明它們的內涵和指向,可以互相覆蓋,互相所用。兩個詞語甚至互相混用、通用。表述的內容也是大同小異,幾乎沒有區別。比如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仰紹文化……等等。古希臘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化與文明似乎沒什麼區別。

但有時候,它們二者卻又有很大不同、區別。

文明,更多的時候是專指一種文化形態存在的過去式。比如四大文明古國。古希臘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等。

文化,這一詞彙使用的頻率遠遠高於文明一詞。文化幾乎滲透於我們當今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到我們的靈魂深處。比如外交禮儀,是文化,政治制度也是某種文化的集中體現。再如:餐飲文化、校園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高雅場面的文化、民間民俗文化、社交中的禮儀文化……等等。幾乎所有人們生活的地方都有文化的影子存在,誰想徹底擺脫它,恐怕做不到。每個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形態下生活,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的一切行為似乎都離不開文化,它總是和我們如影而隨……(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所以,文化對於人類社會宏觀發展、演繹產生著深刻影響,(董仲舒進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於普通民間俗人的生存,依然產生著深刻影響。

文化一詞較之文明而言,我以為,更多的則是指當下性,正在發展,或正在進行的文化形態。

有知識不等於有文化。文化是綜合素質的表現。雷鋒、焦裕祿、鄧世昌……等等,文化程度也不高,職位(官位)也不夠大,但卻是彪炳史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值得人們深思。

第三部分 文化軟實力無敵

法律也是一種文化,它根植於某種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下,孕育、生長,從而形成某種特色的法律(法治)體系,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法律體系產生。比如,中國和西方。文化、道德與法律,不嚴格地說,它們同屬於一個大文化系統。法律(法治)體系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政治硬實力的具體表現,同時由於法律所具有的特殊文化意義,它同時也是文化軟實力的體現。尤其在執法過程中,歷史文化的元素和影響滲透於每一個細節。所以,對於什麼是文化,文化軟實力又是指什麼?深入理解這些問題,並不斷加強文化建設、文化修養,我以為對我們國家、民族的自強、自新,以及對我們每個人做好本職工作,都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白銀市平川區人民檢察院領導班子成員合影

我的理解:

1.文化是當今世界很流行的一個詞彙,使用頻率非常之高。

2.一個地區、國家或民族其國力(包括軍事力量、經濟總量)和其鮮明的特色,都集中體現在它們的文化上。從文化上首先去審視它們,就會更能讀懂它們。

3.文化是一個地區、國家或民族向外界輻射、展示的第一形象,第一語言或要素。

4.文化無疑成為衡量一個地區、國家、民族,或者一個人文明程度的尺規。

5.文化是一個地區、族群向外界發出的最強音。

6.文化強烈的、直觀地表示著一個地區、族群的存在感。

7.文化是貫穿、滲透於人們精神的一種不可遏制的力量。

8.文化是民族魂的具體體現。

9.文化軟實力是比經濟、軍事硬實力更厲害一萬倍的東西。

辭海裡對文化的表述: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這樣的表述是比較權威的,儘管關於文化的準確定義仍有爭議,但上面的表述卻是東西方都認同的。

白銀市平川區人民檢察院領導班子成員合影

縱觀歷史,一般規律是,軍事力量的硬實力一度可能非常強大、厲害,可謂天下莫敵,可最後呢?最後的結果往往令人大跌眼鏡,軍事力量的硬實力卻被擁有先進文化的一方吃掉了,同化掉了,找不到原來那個天下莫敵的軍事集團,那個強大如上帝之鞭的民族了。多強大的軍事硬實力,若是同時不具備先進、優勢的文化形態,就會被對方更具先進文化的軟實力消滅掉。於此,引起人們深沉的思考:到底是軍事、經濟的硬實力強大,還是文化的軟實力強大?究竟誰更厲害呢?我們認為,還是文化的軟實力更厲害吧。時間的持續演進、醞釀,加上優勢、先進的文化的不知不覺的滲透、深入人心,乃是戰勝、消解最強大軍事力量的利器、秘術。

比如,曾經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蒙古軍事力量,縱橫歐亞大陸,兵鋒所指,莫不摧枯拉朽,望風披靡。但是,不久,這樣強大無比的軍事集團的存在,卻消失於中東的伊斯蘭文明之中,消失于大漢族中原文化的汪洋大海裡面,無影無蹤了……這就是明證。蒙古軍事集團在文化上絕對是個短板,倘若他們同時擁有高級的優勢文化形態,軍事征服、佔領的同時,再加上用先進的文化去濡染、教化被征服的地區和部族,最後真正做到文化的佔領、認同,那可就了不得嘍……即就是現在蒙古軍事集團——即政權早土崩瓦解了,而他們文化佔領的濃郁色彩必然還在……很遺憾,現在的情形卻不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不妨得出這樣的結論:文化——這才是天下無敵的好東西!

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尖銳對抗、演進史,在世界各地反復上演著,有幾千年的歷史。最後的結果,卻是相同的,這就是所有的遊牧文化都向更先進的農耕文化繳械投降了。但是,在當初激烈的對抗過程中,野蠻、兇悍的遊牧文化民族往往佔據一時性壓倒優勢,先進文化的部族也曾飽受落後、野蠻文化族群的摧殘蹂躪之苦。但最後勝利的一方往往是文化佔據先進優勢的一方,這是不爭的事實。

充滿活力的平檢年輕人

所以,文化的先進、高級與否,以及有無鮮明的特色和厚重的感召力、吸附力,其意義非常重大。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競爭中,誰擁有了上述優勢地位,誰就有了傲視群雄,占儘先機的資本。就會擁有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和光明、利好的發展未來。

我總結出這麼幾條:

1.低端文化必然向高端文化臣服、靠攏。

2.落後文化最後會歸順、融匯于先進文化。

3.誰佔領文化的制高點,誰就是王者。

4.沒有文化內涵的民族、國家、地區,終久要被歷史無情地淘汰掉!

5.保守的文化,必然會被時尚、前衛、高雅的文化所取代。

6.平庸、枯燥的文化必然會為特色鮮明,有活力的文化而俯首。

現在我們反復講文化自信的問題,自信絕不是閉目塞聽、排斥一切外來文化的盲目自大,盲目自信!文化要不斷自新,不斷發展,在相容並取的基礎上增強自我造血功能,推陳出新,始終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形態佔據先進、優勢的高位,永遠保持鮮活的生命力,我們才有自信的資本,這才是制勝之道。所以,對於文化而言,繁榮、創新、發展,同樣是硬道理!故步自封、盲目樂觀,躺在先人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求進取,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清朝末季,我們被動挨打的歷史千萬不要忘記!

平檢人慶祝元旦文藝表演

總之,文化、道德與法律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影相隨。對於一個民族、國家,一個單位,甚至一個人而言,文化軟實力和人的基本文化素養必須做到不斷自新,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獨具創意,佔領文化高位座標,這樣才能提升整體的綜合競爭能力,才能引領世界、同行業的時尚、風尚,開風氣之先,成為競爭對手認可的風向標,也只有這樣,在強手如林的競技場場上,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2018年4月12日草就于平川陋室

(注:視頻由平檢製作並提供:圖片由平川攝協名譽主席平檢退休幹部劉大理等人提供。)

作者簡介

武永寶,男,1963年12月生,甘肅靖遠人,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任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文聯主席。系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白銀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必然是最優秀的團隊,最優秀的團隊必然無敵於天下……

觀此,我們平檢這些年能夠獲得如此之多的殊榮,就不足為奇了!這些都是我們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的結果。

第二部分 文化與文明之間的關係探討

平檢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那麼,文明與文化又有怎樣的聯繫和區別呢?文化建設搞好了,幹部隊伍素質提高了,對外的整形象也得到極大提升和改善。打造一支業務技能過硬,政治素質超強,文化素養棒棒的幹部隊伍,可是說是我們大家所期望的終極目的。

白銀市平川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顏為忠

文化和文明它們的內涵和指向,可以互相覆蓋,互相所用。兩個詞語甚至互相混用、通用。表述的內容也是大同小異,幾乎沒有區別。比如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仰紹文化……等等。古希臘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化與文明似乎沒什麼區別。

但有時候,它們二者卻又有很大不同、區別。

文明,更多的時候是專指一種文化形態存在的過去式。比如四大文明古國。古希臘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等。

文化,這一詞彙使用的頻率遠遠高於文明一詞。文化幾乎滲透於我們當今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到我們的靈魂深處。比如外交禮儀,是文化,政治制度也是某種文化的集中體現。再如:餐飲文化、校園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高雅場面的文化、民間民俗文化、社交中的禮儀文化……等等。幾乎所有人們生活的地方都有文化的影子存在,誰想徹底擺脫它,恐怕做不到。每個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形態下生活,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的一切行為似乎都離不開文化,它總是和我們如影而隨……(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所以,文化對於人類社會宏觀發展、演繹產生著深刻影響,(董仲舒進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於普通民間俗人的生存,依然產生著深刻影響。

文化一詞較之文明而言,我以為,更多的則是指當下性,正在發展,或正在進行的文化形態。

有知識不等於有文化。文化是綜合素質的表現。雷鋒、焦裕祿、鄧世昌……等等,文化程度也不高,職位(官位)也不夠大,但卻是彪炳史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值得人們深思。

第三部分 文化軟實力無敵

法律也是一種文化,它根植於某種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下,孕育、生長,從而形成某種特色的法律(法治)體系,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法律體系產生。比如,中國和西方。文化、道德與法律,不嚴格地說,它們同屬於一個大文化系統。法律(法治)體系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政治硬實力的具體表現,同時由於法律所具有的特殊文化意義,它同時也是文化軟實力的體現。尤其在執法過程中,歷史文化的元素和影響滲透於每一個細節。所以,對於什麼是文化,文化軟實力又是指什麼?深入理解這些問題,並不斷加強文化建設、文化修養,我以為對我們國家、民族的自強、自新,以及對我們每個人做好本職工作,都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白銀市平川區人民檢察院領導班子成員合影

我的理解:

1.文化是當今世界很流行的一個詞彙,使用頻率非常之高。

2.一個地區、國家或民族其國力(包括軍事力量、經濟總量)和其鮮明的特色,都集中體現在它們的文化上。從文化上首先去審視它們,就會更能讀懂它們。

3.文化是一個地區、國家或民族向外界輻射、展示的第一形象,第一語言或要素。

4.文化無疑成為衡量一個地區、國家、民族,或者一個人文明程度的尺規。

5.文化是一個地區、族群向外界發出的最強音。

6.文化強烈的、直觀地表示著一個地區、族群的存在感。

7.文化是貫穿、滲透於人們精神的一種不可遏制的力量。

8.文化是民族魂的具體體現。

9.文化軟實力是比經濟、軍事硬實力更厲害一萬倍的東西。

辭海裡對文化的表述: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這樣的表述是比較權威的,儘管關於文化的準確定義仍有爭議,但上面的表述卻是東西方都認同的。

白銀市平川區人民檢察院領導班子成員合影

縱觀歷史,一般規律是,軍事力量的硬實力一度可能非常強大、厲害,可謂天下莫敵,可最後呢?最後的結果往往令人大跌眼鏡,軍事力量的硬實力卻被擁有先進文化的一方吃掉了,同化掉了,找不到原來那個天下莫敵的軍事集團,那個強大如上帝之鞭的民族了。多強大的軍事硬實力,若是同時不具備先進、優勢的文化形態,就會被對方更具先進文化的軟實力消滅掉。於此,引起人們深沉的思考:到底是軍事、經濟的硬實力強大,還是文化的軟實力強大?究竟誰更厲害呢?我們認為,還是文化的軟實力更厲害吧。時間的持續演進、醞釀,加上優勢、先進的文化的不知不覺的滲透、深入人心,乃是戰勝、消解最強大軍事力量的利器、秘術。

比如,曾經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蒙古軍事力量,縱橫歐亞大陸,兵鋒所指,莫不摧枯拉朽,望風披靡。但是,不久,這樣強大無比的軍事集團的存在,卻消失於中東的伊斯蘭文明之中,消失于大漢族中原文化的汪洋大海裡面,無影無蹤了……這就是明證。蒙古軍事集團在文化上絕對是個短板,倘若他們同時擁有高級的優勢文化形態,軍事征服、佔領的同時,再加上用先進的文化去濡染、教化被征服的地區和部族,最後真正做到文化的佔領、認同,那可就了不得嘍……即就是現在蒙古軍事集團——即政權早土崩瓦解了,而他們文化佔領的濃郁色彩必然還在……很遺憾,現在的情形卻不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不妨得出這樣的結論:文化——這才是天下無敵的好東西!

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尖銳對抗、演進史,在世界各地反復上演著,有幾千年的歷史。最後的結果,卻是相同的,這就是所有的遊牧文化都向更先進的農耕文化繳械投降了。但是,在當初激烈的對抗過程中,野蠻、兇悍的遊牧文化民族往往佔據一時性壓倒優勢,先進文化的部族也曾飽受落後、野蠻文化族群的摧殘蹂躪之苦。但最後勝利的一方往往是文化佔據先進優勢的一方,這是不爭的事實。

充滿活力的平檢年輕人

所以,文化的先進、高級與否,以及有無鮮明的特色和厚重的感召力、吸附力,其意義非常重大。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競爭中,誰擁有了上述優勢地位,誰就有了傲視群雄,占儘先機的資本。就會擁有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和光明、利好的發展未來。

我總結出這麼幾條:

1.低端文化必然向高端文化臣服、靠攏。

2.落後文化最後會歸順、融匯于先進文化。

3.誰佔領文化的制高點,誰就是王者。

4.沒有文化內涵的民族、國家、地區,終久要被歷史無情地淘汰掉!

5.保守的文化,必然會被時尚、前衛、高雅的文化所取代。

6.平庸、枯燥的文化必然會為特色鮮明,有活力的文化而俯首。

現在我們反復講文化自信的問題,自信絕不是閉目塞聽、排斥一切外來文化的盲目自大,盲目自信!文化要不斷自新,不斷發展,在相容並取的基礎上增強自我造血功能,推陳出新,始終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形態佔據先進、優勢的高位,永遠保持鮮活的生命力,我們才有自信的資本,這才是制勝之道。所以,對於文化而言,繁榮、創新、發展,同樣是硬道理!故步自封、盲目樂觀,躺在先人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求進取,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清朝末季,我們被動挨打的歷史千萬不要忘記!

平檢人慶祝元旦文藝表演

總之,文化、道德與法律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影相隨。對於一個民族、國家,一個單位,甚至一個人而言,文化軟實力和人的基本文化素養必須做到不斷自新,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獨具創意,佔領文化高位座標,這樣才能提升整體的綜合競爭能力,才能引領世界、同行業的時尚、風尚,開風氣之先,成為競爭對手認可的風向標,也只有這樣,在強手如林的競技場場上,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2018年4月12日草就于平川陋室

(注:視頻由平檢製作並提供:圖片由平川攝協名譽主席平檢退休幹部劉大理等人提供。)

作者簡介

武永寶,男,1963年12月生,甘肅靖遠人,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任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文聯主席。系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白銀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