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照片!韶關這個礦區很牛,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這裡提供的原料

中核七四一礦位於廣東翁源岩莊鄉(壩仔鎮)與江西全南大莊鄉結合部, 礦區橫跨廣東、江西兩省。 礦機關駐地于距翁源47公里、全南48公里處的粵贛245省道旁靠廣東一側的翁源小寨, 系上世紀50年代根據黨中央、毛主席做出的“中國要發展核事業、造原子彈”的戰略決策, 核工業在華南廣東建設最早的大型鈾礦山。

該礦1958年始籌建, 1964年建成投產, 6年中先後建成大帽峰、新橋、希望三個主要生產礦區, 爾後又有竹山下礦區、水冶廠、下莊、小水、魯溪等礦區、廠、礦點相繼建成投產。

741礦礦部、624團司令部

741礦生活區一隅

中核七四一礦大事記

1972年, 遵照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 七四一礦隨廣東鈾地質礦冶企事業單位一起, 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203師623團部隊建制。

1984年, 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撤銷基建工程兵部隊, 執行系統對口集體轉業, 重新恢復七四一礦企業建制及副師級單位級別。

1998年, 已成為中國核工業在廣東的大型鈾礦冶聯合企業的七四一礦被列入我國鈾礦生產“八礦一廠”。

2002年, 七四一礦遵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軍工企業改革脫困精神和軍品剝離分立、母體關閉破產的原則, 741礦將鈾品優良資產劃撥給新組建的中核韶關金宏鈾業公司後,

列入“軍工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

2004年, 七四一礦正式啟動關閉破產程式, 年底關閉銷號。

從建礦到破產, 七四一礦在風雨中走過了46年的光輝戰鬥歷程, 1964年中國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所用核燃料中, 有64%的初級鈾金屬產品“111”源自該礦土法上馬的下莊土法煉鈾水冶廠——202廠(我國核工業第一個最早建成土法生產重鈾酸鈉產品——“111”的天然鈾加工廠), 為我國研製核武器並成功爆炸贏得了寶貴時間。

(741礦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提供核原料, 受到軍委通令嘉獎)

46年中, 七四一礦完成了歷史所賦予的重任, 為譜寫共和國核工業篇章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在741礦46年的各個礦山建設時期, 先後湧現出許許多多優秀共產黨員和英雄模範人物:王明健先後出席全國群英會、全國基建工程兵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 分別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社會主義建設先進生產者、基建工程兵先進生產者稱號。

(1959年王明健出席全國群英會時周恩來總理親筆簽發的請柬)

中國核燃料功臣

土法煉鈾發明人、202廠廠長王明健

741礦高級工程師王燦章

他們是中國核礦山建設中千千萬萬個先進人物中的代表,為中國核礦山建設事業、工程技術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名字將與741礦一道永遠被載入在中國核工業歷史。

七四一礦掠影

1956年,3月。下莊土法煉鈾廠(202廠),工人們正用自製的木桶、木槽、土缸及改裝的汽油桶等土設備,生產重鈾酸鈉(代號111產品,俗稱“黃餅”)

1960年3月,組建汽車運輸車隊

1962年秋,投資35000元、建築占地面積500平米的第一棟二層小學教學樓竣工投入使用,礦山辦學校正式步入發展階段

1964年3月,占地1500平方米、以門診和住院部為主體,科別齊全並設有96張病床的兩棟兩層新建職工醫院落成。從此,職工醫院正式邁入縣級醫院行列

1964年5月,隨著礦山建設日新月異,因大宗物資通過鐵路源源購進轉運站。每年轉運的物資均在十萬噸以上

1964年10月,由礦基建科設計、投資17.5萬元的741礦俱樂部動工興建,次年秋竣工落成。俱樂部建築面積1040平米,樓上樓下共設置1400多個座位,舞臺兩側由排練室、化粧室、休息室;樓上有放映室;正門兩側有圖書閱覽室、售票房、辦公室等,是一座多功能的文化娛樂和大型會議活動綜合設施建築

1970年水礦廠尾礦庫建成投入使用,至1994年政策性停產而閉庫停止使用。該庫建成25年尾礦壩堆高40米,總壩高近60米,共貯存鈾尾礦260余萬噸

1970年1月,年處理10萬噸的708水冶廠正式投產(圖為3號廠房)

1972年元旦,623團領導合影于團俱樂部門前

1979年元月,索道運輸投入使用,年運輸礦石6000多噸。至1984年底,累計運輸礦石15萬多噸

1981年11月19日,協助266團(原293大隊)接待美國能源部鈾礦地質代表團約翰派特森等一行4人來礦參觀新橋礦區、竹山下礦床露天采場

1982年,子弟學校教職工留影

從1971年12月至1983年12月,工改兵歷時12年,期間累計補入新兵6910余人,其中服役期滿退伍4570餘人;有700多名戰士改為志願兵;190余名戰士選送地質、礦冶、醫學等大專院校學習深造,成為後來礦山建設的技術骨幹

1985年6月,七四一礦經部局組織驗收,企業整頓達到一次驗收合格,頒發“企業整頓合格證書”

1985年11月3-6日,接待以杜朗為團長的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地質團一行5人來礦參觀考察下莊鈾田、希望、竹山下、石角圍礦床

1986年11月,七四一礦企業計量工作達到二級計量標準

1997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741礦題詞:“開發民品,多種經營,艱苦奮鬥,再創輝煌”

2002年7月,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741礦軍品組建“中核韶關金宏鈾業有限責任公司”,接管原741礦軍品生產的資源

回首是為了記住、為了致敬、為了發揚

我們通過一張張泛黃的舊相片

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不忘初心,莫忘歷史

責編|悠悠

校對|圓圓

終審|可哥可

來源|鶴野老兵博客

中國核燃料功臣

土法煉鈾發明人、202廠廠長王明健

741礦高級工程師王燦章

他們是中國核礦山建設中千千萬萬個先進人物中的代表,為中國核礦山建設事業、工程技術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名字將與741礦一道永遠被載入在中國核工業歷史。

七四一礦掠影

1956年,3月。下莊土法煉鈾廠(202廠),工人們正用自製的木桶、木槽、土缸及改裝的汽油桶等土設備,生產重鈾酸鈉(代號111產品,俗稱“黃餅”)

1960年3月,組建汽車運輸車隊

1962年秋,投資35000元、建築占地面積500平米的第一棟二層小學教學樓竣工投入使用,礦山辦學校正式步入發展階段

1964年3月,占地1500平方米、以門診和住院部為主體,科別齊全並設有96張病床的兩棟兩層新建職工醫院落成。從此,職工醫院正式邁入縣級醫院行列

1964年5月,隨著礦山建設日新月異,因大宗物資通過鐵路源源購進轉運站。每年轉運的物資均在十萬噸以上

1964年10月,由礦基建科設計、投資17.5萬元的741礦俱樂部動工興建,次年秋竣工落成。俱樂部建築面積1040平米,樓上樓下共設置1400多個座位,舞臺兩側由排練室、化粧室、休息室;樓上有放映室;正門兩側有圖書閱覽室、售票房、辦公室等,是一座多功能的文化娛樂和大型會議活動綜合設施建築

1970年水礦廠尾礦庫建成投入使用,至1994年政策性停產而閉庫停止使用。該庫建成25年尾礦壩堆高40米,總壩高近60米,共貯存鈾尾礦260余萬噸

1970年1月,年處理10萬噸的708水冶廠正式投產(圖為3號廠房)

1972年元旦,623團領導合影于團俱樂部門前

1979年元月,索道運輸投入使用,年運輸礦石6000多噸。至1984年底,累計運輸礦石15萬多噸

1981年11月19日,協助266團(原293大隊)接待美國能源部鈾礦地質代表團約翰派特森等一行4人來礦參觀新橋礦區、竹山下礦床露天采場

1982年,子弟學校教職工留影

從1971年12月至1983年12月,工改兵歷時12年,期間累計補入新兵6910余人,其中服役期滿退伍4570餘人;有700多名戰士改為志願兵;190余名戰士選送地質、礦冶、醫學等大專院校學習深造,成為後來礦山建設的技術骨幹

1985年6月,七四一礦經部局組織驗收,企業整頓達到一次驗收合格,頒發“企業整頓合格證書”

1985年11月3-6日,接待以杜朗為團長的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地質團一行5人來礦參觀考察下莊鈾田、希望、竹山下、石角圍礦床

1986年11月,七四一礦企業計量工作達到二級計量標準

1997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741礦題詞:“開發民品,多種經營,艱苦奮鬥,再創輝煌”

2002年7月,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741礦軍品組建“中核韶關金宏鈾業有限責任公司”,接管原741礦軍品生產的資源

回首是為了記住、為了致敬、為了發揚

我們通過一張張泛黃的舊相片

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不忘初心,莫忘歷史

責編|悠悠

校對|圓圓

終審|可哥可

來源|鶴野老兵博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