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檢察官說丨00後低齡“孕媽”成群,封了快手就能解決嗎?

被稱為“南抖北快”的短視頻、直播平臺快手最近攤上大事兒了。 這次讓它出名的, 不是低俗獵奇的視頻, 而是早就存在的未成年早孕現象。

你能想像下面這些16歲左右的青澀臉龐已經是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的媽了?

這些並非極端的個例。

這些短視頻平臺上有數以萬計的相似視頻。 儘管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 未達到男二十二周歲、女二十周歲的法定婚齡, 婚姻不受法律保護。

但在這個圈子裡, 低齡生子不但無需隱藏, 反而可以成為炫耀的資本。

孩子們在原本應該享受校園生活的年齡, 炫耀著自己幾個月大的孕肚, 驗孕棒, 醫院產檢書, 樂此不疲的“直播”分享自己的懷孕歷程, 極力尋求著大眾關注。

她們中有人甚至才14歲, 已經是2胎媽媽;有人興高采烈地告訴粉絲,

自己今年只有14歲, 但“寶寶還有62天就出來了”。

這些孩子們沉浸在被關注、成為網紅的喜悅中, 她們沒有意識到這對她們稚嫩的身體帶來的巨大傷害, 更沒有意識到其實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名刑事犯罪的被害人。

▽▽▽

檢察官解讀法律:

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姦婦女的, 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 以強姦論, 從重處罰。

強姦是指違背婦女意志, 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 強行與婦女發生性關係的行為, 但是未滿14周歲的幼女的心智年齡都未成熟, 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控制和影響, 因此出於對幼女的特殊保護, 法律並沒有賦予未滿14周歲少女性自主權。 因此, 與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 無論其是否自願, 都屬於強姦行為。

劃重點!

——

與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

無論其是否自願,

都屬於強姦行為。

所以在上面講述的快手中那些很多14周歲左右孕媽們的沒有領證的“老公”如果已滿14周歲,

那麼他的行為可能就構成強姦罪了。

未成年人懷孕生子不僅僅是未達法定結婚年齡、成為刑事犯罪的被害人那麼簡單, 這種“未成年人孕媽”現象還有可能引發各種問題。

首先是對未成年人粉絲的影響。 短視頻平臺上有著龐大的未成年人粉絲群體。 在快手上,你可以看到未成年“孕媽”視頻收到祝福和支援然後輕鬆坐擁10000粉絲;你可以看到隨便拍個小孩子吃飯,就能收穫100000關注……未成年粉絲群體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年紀,很容易受到錯誤價值觀引導,甚至以為這是時尚,追隨模仿。

比如說社會搖、社會人的站姿(腳成外八字,再比個奇怪剪刀手的那種)瞭解一下?

另外,未成年人懷孕生子還有可能引發系列悲劇,比如說我們之前發佈過的“棄嬰案”、“拐賣兒童案”,主人公都系在法定結婚年齡邊緣,責任意識淡薄,也沒有穩定的經濟能力來撫養一個新生命,很有可能草率處理,棄之賣之,違法犯法。

案件連結:<1194>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

<1205>網路上花3萬領養小孩,卻成了人販子的幫兇?

關於短視頻平臺的“孕媽”現象,借用人民日報的話:

如果說,個別未成年人是無知,那麼他們的父母、平臺的管理者,也是無知嗎?還是無視?

相關網路平臺,對這些視頻的傳播不僅不及時攔截,反而推波助瀾,為博眼球、搶流量對此進行推送,完全置社會責任於不顧。

目前快手上已經找不到低齡孕媽的內容,但是這種現象實際一直存在。

面對這些未婚先孕的“小父母”,

除了批判,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

他們為何存在?

他們的未來怎麼辦?

怎樣從法律、教育、社會服務等多方面行動減少和杜絕這類現象?

這是需要全民討論的問題。

文 | 宋爽 吳江區人民檢察院未檢科

在快手上,你可以看到未成年“孕媽”視頻收到祝福和支援然後輕鬆坐擁10000粉絲;你可以看到隨便拍個小孩子吃飯,就能收穫100000關注……未成年粉絲群體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年紀,很容易受到錯誤價值觀引導,甚至以為這是時尚,追隨模仿。

比如說社會搖、社會人的站姿(腳成外八字,再比個奇怪剪刀手的那種)瞭解一下?

另外,未成年人懷孕生子還有可能引發系列悲劇,比如說我們之前發佈過的“棄嬰案”、“拐賣兒童案”,主人公都系在法定結婚年齡邊緣,責任意識淡薄,也沒有穩定的經濟能力來撫養一個新生命,很有可能草率處理,棄之賣之,違法犯法。

案件連結:<1194>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

<1205>網路上花3萬領養小孩,卻成了人販子的幫兇?

關於短視頻平臺的“孕媽”現象,借用人民日報的話:

如果說,個別未成年人是無知,那麼他們的父母、平臺的管理者,也是無知嗎?還是無視?

相關網路平臺,對這些視頻的傳播不僅不及時攔截,反而推波助瀾,為博眼球、搶流量對此進行推送,完全置社會責任於不顧。

目前快手上已經找不到低齡孕媽的內容,但是這種現象實際一直存在。

面對這些未婚先孕的“小父母”,

除了批判,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

他們為何存在?

他們的未來怎麼辦?

怎樣從法律、教育、社會服務等多方面行動減少和杜絕這類現象?

這是需要全民討論的問題。

文 | 宋爽 吳江區人民檢察院未檢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