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們,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多麼重要!

"媽媽, 當你看到這些字的時候, 我已經不在了。 我知道, 我這樣做真的很自私, 你養育了我這麼多年, 到頭來一場空……你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 只要是我想要的, 只要是對我成長無害的, 不管有多貴, 你都會買下, 從不心疼錢……"

這是杭州一名15歲的初二學生楠楠(化名)寫給媽媽的遺書。 去年2月, 他因瑣事與母親發生口角後, 曾從三樓縱身一躍, 腳踝粉碎性骨折, 自殺未遂。

今年3月初, 在家人"哄騙"下, 楠楠來到樹蘭(杭州)醫院精神衛生科就診, 住院治療;3月14日, 他向護士要了筆和紙;當天夜裡在康復治療室, 這封遺書意外被發現。

媽媽!你那句"給我去死"真的刻骨銘心

楠楠是個聰明、上進、聽話的孩子, 在媽媽的嚴格要求下, 成績從年級400名逐漸升到了200名, 最好一次到了年級50名, 班級前三名。

但所有的努力與成績都沒有換來媽媽的肯定, 媽媽覺得不夠。 出生在農村, 兒子考上好大學才能出人頭地,

成績必須在年級前10名。 媽媽想以此逼他更努力, 更優秀。 這一切, 難道不是為了他好?

"我每次考了好成績, 媽媽都不滿意, 更不會給我任何獎勵。 "楠楠說, 媽媽只會說一句話, 就是"我為你付出那麼多, 你下次應該考得更好"。

以至於兩年前, 這個已處於青春期的男孩開始出現明顯的厭學情緒--不願意讀書, 不願與人交流, 喜歡躲著同學, 並將手機遊戲當成自己逃避現實的工具。

楠楠坦言, 自己在小學五、六年級時就有了"想不開"的念頭, 只是一直沒有勇氣孤身離開這個世界。 直到去年寒假, 媽媽的一句"你好給我去死了"令他刻骨銘心, 遺書中這樣寫道:

你也許是氣話, 但那個時候我真的心痛地說不出話來, 還有你那句'你是不是要逼死我, 逼我離開這個家', 我真的從來沒有那樣想過。

受抑鬱症影響, 楠楠沒能承受住這樣的打擊, 他擇了跳樓。 好在過程中出於自救本能, 無意識地抓住了晾衣架, 腳先著地, 最終只是傷到了腳。

受傷後的楠楠後悔自責中, 被送去了醫院, 然而母親的話卻令他陷入更深的絕望:

"我永遠忘不了(那天)在麵包車上, 你邊哭邊說, 辛辛苦苦的錢就這樣沒了。 我當時真的很難受, 甚至有種想跳車的衝動, 這樣我就會被其他車撞死, 或者被碾死, 但是看到旁邊爺爺的臉, 我真的有些下不去這個手。

"

一個想自殺的孩子

今年1月, 因休學時期已結束, 學校教導主任上門勸告楠楠複學, 卻被辱駡出門, 楠楠還說"想讓我上學, 我就從樓上跳下去!"

情況愈演愈糟, 2月3日, 他無故將母親打了一頓, 並繼續在家玩遊戲, 不許人打擾, 否則就摔東西、發脾氣, 不願出門讀書, 覺得自己走路跛腳丟人, 也堅決不接受手術取出鋼板, 稱除非自己死了……

"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 這孩子頭發很長, 看出來很久沒打理, 我們根據口述的病史, 一開始懷疑是精神分裂, 進一步確診為抑鬱症, 而且是重度的。 "樹蘭(杭州)醫院精神衛生科李旭娟副主任醫師發現, 楠楠的抑鬱症和一般抑鬱症不一樣, 主要的應激源來自他的家庭, 爸爸話很少, 媽媽非常強勢, 控制欲比較強,生活中媽媽對他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好",長期的壓抑導致他完全沒有感覺到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快樂。

當前,楠楠正在接受治療,這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他打消自殺的念頭。

去年一年,醫院精神衛生科就接診了10多例以"厭學"為臨床表現的青少年患者。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家長若發現"端倪",最好及時將孩子帶到專業醫師處諮詢。

媽媽:世界上如果有後悔藥……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表示:

"真正的寵"跟"溺愛",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當生命力被看到的時候,它就是好的生命力,是熱情,創造力,愛。

當生命力沒有被看到的時候,它就是黑色的生命力,是恨,攻擊,憤怒,破壞。

如果孩子本來的生命力沒有被看到,無論你認為自己做了多少,那都不能叫愛。

武志紅說,每個最終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他們感受到的並不是父母的"愛太多",而是清一色地感受到"愛太少"。

而父母們的第一反應卻是困惑乃至憤怒:我都那麼愛你了,你還覺得不夠?

那麼我們就應該反思:我們是不是……愛錯了?

李旭娟副主任醫師講了一個原則,叫"蹲下來",充分尊重孩子,在換位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溝通,而非居高臨下地"教育"。

其次就是要對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及時地肯定。所有的孩子都有一顆向上並脆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只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挫,慢慢變成"空心人",甚至感覺生命沒有意義。

給家長們提個醒:突如其來的厭學情緒,往往是發現孩子心理問題的突破口,特別是初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正是孩子情緒波動,壓力最大的時候,要多多注意。

控制欲比較強,生活中媽媽對他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好",長期的壓抑導致他完全沒有感覺到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快樂。

當前,楠楠正在接受治療,這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他打消自殺的念頭。

去年一年,醫院精神衛生科就接診了10多例以"厭學"為臨床表現的青少年患者。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家長若發現"端倪",最好及時將孩子帶到專業醫師處諮詢。

媽媽:世界上如果有後悔藥……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表示:

"真正的寵"跟"溺愛",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當生命力被看到的時候,它就是好的生命力,是熱情,創造力,愛。

當生命力沒有被看到的時候,它就是黑色的生命力,是恨,攻擊,憤怒,破壞。

如果孩子本來的生命力沒有被看到,無論你認為自己做了多少,那都不能叫愛。

武志紅說,每個最終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他們感受到的並不是父母的"愛太多",而是清一色地感受到"愛太少"。

而父母們的第一反應卻是困惑乃至憤怒:我都那麼愛你了,你還覺得不夠?

那麼我們就應該反思:我們是不是……愛錯了?

李旭娟副主任醫師講了一個原則,叫"蹲下來",充分尊重孩子,在換位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溝通,而非居高臨下地"教育"。

其次就是要對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及時地肯定。所有的孩子都有一顆向上並脆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只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挫,慢慢變成"空心人",甚至感覺生命沒有意義。

給家長們提個醒:突如其來的厭學情緒,往往是發現孩子心理問題的突破口,特別是初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正是孩子情緒波動,壓力最大的時候,要多多注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