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時間的禮物

《銀湯匙》([日]中勘助著 中信出版集團)這本書, 是在細碎的時間裡慢悠悠讀完的。

上班乘坐地鐵的途中, 慢慢讀幾頁:“我一生下來就身體孱弱, 出生不久又飽受腫皰的折磨。 ”“怕生又沒出息的我, 常常一看到陌生人, 就把臉埋在大阿姨的背上哭泣。 ”讀到這裡, 我想起地鐵車廂裡經常遇見的一對母子, 那男孩大約四五歲, 總是把頭埋在媽媽的懷裡。 每到一站, 媽媽都會大聲念出站名, 大聲招呼男孩跟著念。 看到窗外有趣的景致, 媽媽也會一字一頓地說給男孩聽, 男孩怯怯地跟讀, 聲音低回, 含糊不清, 可每次媽媽都說:“嗯嗯,

念得好!”有一次我正好坐在他們旁邊, 才看到男孩的耳朵上戴著助聽器……

冗長的會議間隙, 慢慢讀幾頁:“由於我不經常上課, 一到考試, 就發現自己幾乎什麼都不會。 其他人很快就作答完畢回家, 我卻獨自一人好像燙熟的章魚般臉紅懊惱, 真是痛苦萬分。 ”讀完這段後, 恰好聽到會上一位老師分享的課堂觀察故事。 在觀摩一堂小學語文公開課的全程中, 她一直坐在一個男孩的旁邊, 觀察記錄他在小組學習中的狀況。 男孩游離在課堂之外, 玩筆、咬紅領巾、象徵性地舉手、有限地與同伴交流, 還用字典和尺子搭了一個架子。 下課了, 執教老師說:“今天大家的表現已經是100分了。 ”這個孩子卻自言自語道:“太搞笑了。 ”一堂課靜默觀察一個孩子,

這位老師含著淚水說:“面對孩子澄澈的雙眸, 忍不住想要去呵護幫助他們。 我因為自己教了20年的書, 才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孩子, 瞭解到孩子真實的學習狀態而感到難過、愧疚。 ”

日本作家中勘助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創作的小說《銀湯匙》初版於1921年。 時光流轉近百年, 書中的敘述, 屬於一個人的記憶, 但卻聯結著所有的成長, 對應著當下真實的孩子。 病弱的孩子, 學習困難的孩子, 緩慢的成長, “我這個沒出息的傢伙”逐漸融入大千世界, 走出了獨具魅力的真實人生。 這樣的故事, 芬芳雋永, 閃爍著啟初的光芒;這樣的故事, 抵禦了時間的力量, 成為可以長久咀嚼的溫暖與甘甜。

《銀湯匙》這本書, 是在信賴和懷念的心境中慢慢體味的。

白天, “我”很想躲開別人的視線, 一個人獨處, 所以常常躲在書桌下或櫃子裡, 只有躲在那些地方, 才能讓“我”獲得一種無法形容的滿足;夜晚, “我”對著天空發問:“月亮你幾歲呢?”把雙手比成眼鏡的樣子, 這樣看月亮, 就可以看到一隻兔子在搗麻糬……這是作者中勘助的童年, 卻讓我恍然如昨, 因為也曾這樣經過——我也特別喜歡初夏的夜晚, 看著夕陽把雲朵染成淡紅色後, 夜幕漸漸低垂, 想到回家卻又依依不捨;我也會爬上離家不遠的山崗瞭望風景消磨時間, 摘下山路上白色的小花, 把它貼在自己的嘴唇或放在臉頰上摩擦……文學不是為了表現自我, 而是為了交流和共鳴, 中勘助懷念平靜度過的童年, 也平靜地保持著“現在”和“過去”的距離,
和悅地講述, 仁慈地回望, 把答案還給生活, 沒有道德教化的責任, 不去評判逝去歲月裡的人和事, 只是恰當地回憶和感懷, 敘事的口吻始終是“我”, 這種克制和獨立, 反而讓我們更加容易投射自己, 潛入自己的童年記憶中, 而不用擔心受到意外的傷害或是非的煩擾。

《銀湯匙》這本書, 是為了紀念那些難以揮別的關係。 小說緩慢地敘述成長, 也許, 人生沒有什麼迫切的事情, 只有那些難以揮別的關係, 讓人駐足和惦念。 在書中, 中勘助先生惦念著曾經的遇見、曾經的別離;惦念和阿國一起摸合歡樹、望著月亮唱歌;惦念與同桌岩橋打打鬧鬧的友情;惦念初識阿惠時“如同女王君臨, 不過我很滿足這種情勢,

也下定決心要服從新女王的指揮”;惦念17歲那年和朋友的姐姐面對面而坐, 心動如水……那些聚合離散, 在記憶中沉澱下來, 如吉光片羽。 “兩人就這樣相互手接手, 好像在編織我們的友情般相親相愛, 永不厭倦地一直玩下去”, 每個人心中, 都留駐著這樣純美的相遇, 也期待過這樣永遠的相聚。

故人歸來, 天真作少年。 中勘助先生在序言中特別說明, 書中的敘景, 沒有進行過粉飾, 而是寫生:“如果是讓現在的我來看, 我也不會覺得那是寫生。 但作為一個孩子, 當時在我眼中的風景的確是如此的。 ”中勘助的老師、文學家夏目漱石指出這部作品描寫小孩的世界得未曾有。 這就是童書的模樣, 也是這個世界本該有的美好!而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 速度和效率成為衡量尺度,真實的成長不見了,真實的生活不見了,閱讀這樣一本安靜的書,時間仿佛停了下來,好像盛宴過後,什麼也比不上一碗簡單的白米粥讓人覺得舒服清爽。

“我”在書箱抽屜的小盒中找到一把銀湯匙,湯匙是大阿姨為了給體弱多病的“我”吃藥時使用的,是為了把湯藥喂到嬰兒小小的嘴裡而特意找來的,所以不知不覺中對這把銀湯匙有種懷念感,小說就此展開。當作者27歲寫下這部自傳小說時,這把初生時使用的銀湯匙,仿佛變成了時間的禮物、記憶的饋贈。在時間的長河裡,跟隨這把銀湯匙,我們也回到了心靈起飛的地方,那裡,也是我們永遠的棲息之處。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6日第11版

速度和效率成為衡量尺度,真實的成長不見了,真實的生活不見了,閱讀這樣一本安靜的書,時間仿佛停了下來,好像盛宴過後,什麼也比不上一碗簡單的白米粥讓人覺得舒服清爽。

“我”在書箱抽屜的小盒中找到一把銀湯匙,湯匙是大阿姨為了給體弱多病的“我”吃藥時使用的,是為了把湯藥喂到嬰兒小小的嘴裡而特意找來的,所以不知不覺中對這把銀湯匙有種懷念感,小說就此展開。當作者27歲寫下這部自傳小說時,這把初生時使用的銀湯匙,仿佛變成了時間的禮物、記憶的饋贈。在時間的長河裡,跟隨這把銀湯匙,我們也回到了心靈起飛的地方,那裡,也是我們永遠的棲息之處。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6日第11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