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國立小學365天

《日本國立小學365天》2017年10月由三聯書店出版,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契機是兒子11歲的時候從北京的小學轉學到日本, 考入了東京的國立小學。 從決定讓兒子去日本上學, 到陪他在日本國立小學度過一年的校園生活, 我得以親身經歷、深入瞭解和思考了日本與中國教育的不同。

我還是學校父母教師會的委員, 每月一大活動, 每週一小活動, 我參與了學校所有大小活動, 每天都有發現和感悟。 在中國接受中小學教育的我, 對基礎教育的認識也發生了許多變化。 寫這本書也是從客觀視角入微觀察和跟蹤日本國立小學的365天。

日本的學校分國立、公立和私立三類。 國立是國家辦學, 公立是地方政府辦學。 從廣義上說, 國立也屬於公立。 國立和公立之外的學校就是私立, 由學校法人辦學。 學校法人是依據《私立學校法》設立的法人, 與中國民辦學校有相似之處。 21世紀初, 小泉內閣時期, 日本從中國經濟特區政策獲得啟發, 開始允許企業辦學。 但學校法人辦學需遵守嚴格的相關規定, 可用政府補貼運營, 學生也可享受國家的補助;而企業辦學是企業自行融資, 其學生不享受國家補助。

國立學校既注重沿襲傳統, 又貫徹先進的教學理念, 帶有一定的試驗和研究性質, 類似中國的實驗學校。 在國立學校試驗成熟的教育模式才推廣到公立學校,

而私立學校則更專注於學習成績的提升。 僅從學習成績來說, 國立學校是頂級學校, 私立學校雖有幾所名校超過國立, 但更多的在國立之下。 公立除幾所尖子學校外, 一般不如私立。 國立學校優先完成各項教育活動, 在提高學習成績方面並無過多對策, 學生都是去私塾應付升學。 在費用方面, 私立最高, 國立次之, 公立最低。

國立和私立需通過考試入學, 而公立中小學則是按居住地分配, 入學不考試。 國立小學的考試比私立要白熱化許多, 考試合格後還要經過抽籤, 最終靠運氣確定入學與否。 國立學校入學難, 在日本被稱作“難關學校”, 無論大學、高中、初中, 還是小學, 都有優秀學生聚集。 所以, 能考入國立學校的孩子被視為精英。

國立中小學是國立大學的附屬學校, 設有內部升學制度, 具體細則各校不一。 小學能進國立已成為一種前途光明的保障, 考進國立小學, 就有望升入國立中學、國立大學, 這樣一條升學機制被稱作“精英路線”。

國立小學原則上不能在6年間中途入學, 必須在一年級第一天入學, 六年級最後一天畢業。 但文部省在某些國立大學附小設立了國際班, 如此, 我們才有機會考入學藝大學附小。 這所學校通常是取得考試資格都要抽籤, 考試合格後還要按1∶3的比例再次抽籤才能確定入學。 總之, 兒子得以和既聰明又有運氣的千余名孩子一起度過了365天, 可以說是我們用掉了一生不少的運氣。

入學報到時, 學校發來一本印有學校名稱的日記冊,

要求從入學那天起開始寫日記。 日記冊是每天早上交給班主任審閱, 下學時班主任返還給學生。 於是, 留下了5冊關於校園生活的記錄。

《日本國立小學365天》介紹了日本的教育活動及其文化背景, 同時附有兒子的日記, 從中可以讀到兒子對中日學校文化的不同感受。 班主任在審閱學生日記後還有點評, 反映了日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思想, 以及如何把教育理念點滴貫徹在每一天的教育活動之中。

總結日本國立小學的教學特點, 應該是:學得少, 做得多, 寫得多。 活動過多必然縮短學習知識的時間, 但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取得的顯著進步, 讓家長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他們的無限潛力。

學得少, 為的是多做、多寫, 有目的的自學能力隨之提高。

寫作需要觀察、宏觀和微觀思維、運籌和組織等許多方面的能力, 全面的思考、策劃和觀察、描述能力等都因寫作而得到培養和提高。 孩子們在人前發言可以出口成章, 而且, 針對某件事情可以習慣性地說出經過、其間的體驗、自己思想的轉變以及收穫等。 從2015年末到2016年春, 兒子度過了緊張的高考季。 也許有人以為, 國外的學校活動多, 玩就行, 不用苦學了。 其實我覺得, 活動豐富是為了承受苦學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作者系東京外語學院翻譯科講師)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6日第10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