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開播一個月評分9.4,BBC又一神作值得陪孩子重複刷

最近分享了一些藝術啟蒙的文章, 提到多讓孩子接觸美的東西。 很多麻麻都問有沒有具體的實操方法。

說到實操,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 很難給出參考。 不過有個方法卻是普遍適用:利用網路資源, 搜集好的書籍、音樂、電影, 陪同孩子閱讀、聆聽、觀看, 讓他們在經典作品的浸潤中成長。

今天, 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部非常震撼的藝術類紀錄片——文明。

《文明》由口碑炸裂的BBC出品。 在1969年, 他們就曾推出過《文明的軌跡》(Civilisation), 探討自羅馬帝國淪亡至工業革命及其後的西歐文明發展歷程, 被譽為BBC"電視史上的里程碑"。

新版的《文明》, 共九集。 涵蓋六個大陸, 三十一個國家, 超過五百件藝術品。 一經推出, 豆瓣評分就高達9.4分。

1、美的歷程

《文明》從人類最早期意義不明的菱形裝飾, 講到現代藝術。 跨越時間的長河, 帶孩子領略不同時期、不同文明的藝術創造之美。

西班牙北部早期人類活動的一個洞穴, 壁畫中的野牛超然卓群, 有睡著的, 躺著的, 站著的, 各種姿態的。

這些原始的接近本能的藝術創造, 時至今日仍舊傳遞出令人震撼的力量, 甚至還被認為影響了畢卡索的藝術創作歷程。

距離現在5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山羊, 由紅海的白色貝殼、阿富汗的藍色青金岩以及當地工匠精湛的金葉子彙聚製成。

和真人等高的秦始王兵馬俑, 不僅規模驚人, 而且所有的俑人臉幾乎沒有重複的, 連帶髮型、盔甲上的裝飾、眼睛、耳朵都逼真細緻。

中美洲由成百上千塊綠松石帖成的木雕, 這是他們原始信仰中的神明, 更是打動人心的美的結晶。

當非洲貝南的雕刻藝術品出現在大英博物館, 令曾經以為非洲是黑暗大陸沒有歷史沒有文明的歐洲人錯愕震驚。

接觸這些頂級的藝術品,讓孩子知道藝術創造是人類本能的衝動,不管在多麼遙遠的時代、在地球上什麼樣的地方,我們用藝術表達對自我、對生命的認知,而這些燦爛的遺產,又給與一代又一代人心靈滋養。

2、藝術背後的歷史

每一件藝術品都承載一段歷史,讓孩子與那些遙遠的時代對話,與我們的祖先對話。

大約六萬年前,西班牙一個洞穴,人類將礦石中的塗料與唾液在口中混合,直接噴到岩石上形成紅色的圖案。

從毫無工具,到用手畫畫,再到後面的工具的出現,藝術創造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

西亞移民在地中海的小島上,播種下了歐洲第一次偉大的文明。一個被火山摧毀的港口城市保留下了當時迷人、喧鬧、繁華的航海文明的景象,這也是現代航海文明的始祖。

隱藏在約旦荒漠中的佩特拉,因波斯和非洲的熏香貿易興起,以沙漠的岩石為基,建造出空前絕後的古代城鎮,最後也因新貿易線路興起此處不再重要人群轉移而衰亡。

文明的發展既要克服特定的氣候、地形,又會因人心的變化而消亡。

貝南文明與歐洲文明相遇時,90%的貝南人因承受不了歐洲人帶來的疾病而死亡,這種古老的文明也差點消亡。

然而今天,貝南文明依舊在非洲存在,連精湛的手工藝技術也延續至今。文明是脆弱的,但同時也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畫家楊.維爾畫的是阿姆斯特丹一間房間內的風景,但是我們卻看到一個日趨全球化的世界。

比如畫中出現來自日本的衣服、中亞的生活用品,正是荷蘭在全球活動的見證。

藝術品背後凝固的歷史,幫助孩子瞭解我們從何而來、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甚至還能幫助他們在未來困惑迷茫時找到人生的解答。

3、歷史的思辨

《文明》是一部藝術紀錄片,更是一部歷史紀錄片。經由歷史學家、學者們獨特的視角解說,賦予孩子思辨精神和廣闊的視野。

在洪都拉斯的科潘,常常可以見到瑪雅文明最精美的藝術品。

而在西元前7世紀,統治者想要建造歌頌豐功偉績的科潘石階,不滿的人民卻用了劣質的材料把它弄成了豆腐渣工程。不僅石階崩塌,國家最後也消亡。

當藝術、權威與現實脫節,人們便拋下他們苦心經營的城市、國家甚至文化,尋找新的出路。

埃及法老在他的領地,樹立了大量大型雕像,以供平民敬仰。卻被平民漠視、學者認為傲慢、粗魯。

帝王企圖以營造高貴的形象服人,或許最後的效果只是欺騙自己。

當伊斯蘭士兵沖進敘利亞巴爾米拉古城,企圖破壞古城的藝術珍藏品。81歲的博物館館長哈立德,為了守護珍貴的文明,沒有說出收藏地址,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文明是什麼?沒人敢輕易下定義。但是,當破壞文明的行為發生時,我們總是能輕易的分辨出來。

古城佩特拉的興起和衰落,讓我們知道再繁榮的文明也會落幕,但是這些遺址和廢墟都是豐碑,彰顯出人類的創造力卻是永恆的。

繼承這些歷史,並盡可能看顧好這些遺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古人的啟示傳到未來。

相比自然類的紀錄片,這部片子的內容要深奧不少,可能有些麻麻會糾結孩子能不能看懂。其實,這個問題就算是放在成人身上也未必能得到一個自信而肯定的答案。

然而大量接觸藝術品、培養思辨精神、以歷史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放在國外是很多小孩從小就會做的事情。

不預設孩子的能力,提供更多嘗試的機會,孩子會給我們驚喜。

《文明》線上觀看連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129693/

其它有趣的文章:

企鵝爸爸

每個月評測300款創新玩具

只為花式陪娃玩出各種新高度

行為教育 | 藝術啟蒙 | 玩具評測

接觸這些頂級的藝術品,讓孩子知道藝術創造是人類本能的衝動,不管在多麼遙遠的時代、在地球上什麼樣的地方,我們用藝術表達對自我、對生命的認知,而這些燦爛的遺產,又給與一代又一代人心靈滋養。

2、藝術背後的歷史

每一件藝術品都承載一段歷史,讓孩子與那些遙遠的時代對話,與我們的祖先對話。

大約六萬年前,西班牙一個洞穴,人類將礦石中的塗料與唾液在口中混合,直接噴到岩石上形成紅色的圖案。

從毫無工具,到用手畫畫,再到後面的工具的出現,藝術創造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

西亞移民在地中海的小島上,播種下了歐洲第一次偉大的文明。一個被火山摧毀的港口城市保留下了當時迷人、喧鬧、繁華的航海文明的景象,這也是現代航海文明的始祖。

隱藏在約旦荒漠中的佩特拉,因波斯和非洲的熏香貿易興起,以沙漠的岩石為基,建造出空前絕後的古代城鎮,最後也因新貿易線路興起此處不再重要人群轉移而衰亡。

文明的發展既要克服特定的氣候、地形,又會因人心的變化而消亡。

貝南文明與歐洲文明相遇時,90%的貝南人因承受不了歐洲人帶來的疾病而死亡,這種古老的文明也差點消亡。

然而今天,貝南文明依舊在非洲存在,連精湛的手工藝技術也延續至今。文明是脆弱的,但同時也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畫家楊.維爾畫的是阿姆斯特丹一間房間內的風景,但是我們卻看到一個日趨全球化的世界。

比如畫中出現來自日本的衣服、中亞的生活用品,正是荷蘭在全球活動的見證。

藝術品背後凝固的歷史,幫助孩子瞭解我們從何而來、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甚至還能幫助他們在未來困惑迷茫時找到人生的解答。

3、歷史的思辨

《文明》是一部藝術紀錄片,更是一部歷史紀錄片。經由歷史學家、學者們獨特的視角解說,賦予孩子思辨精神和廣闊的視野。

在洪都拉斯的科潘,常常可以見到瑪雅文明最精美的藝術品。

而在西元前7世紀,統治者想要建造歌頌豐功偉績的科潘石階,不滿的人民卻用了劣質的材料把它弄成了豆腐渣工程。不僅石階崩塌,國家最後也消亡。

當藝術、權威與現實脫節,人們便拋下他們苦心經營的城市、國家甚至文化,尋找新的出路。

埃及法老在他的領地,樹立了大量大型雕像,以供平民敬仰。卻被平民漠視、學者認為傲慢、粗魯。

帝王企圖以營造高貴的形象服人,或許最後的效果只是欺騙自己。

當伊斯蘭士兵沖進敘利亞巴爾米拉古城,企圖破壞古城的藝術珍藏品。81歲的博物館館長哈立德,為了守護珍貴的文明,沒有說出收藏地址,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文明是什麼?沒人敢輕易下定義。但是,當破壞文明的行為發生時,我們總是能輕易的分辨出來。

古城佩特拉的興起和衰落,讓我們知道再繁榮的文明也會落幕,但是這些遺址和廢墟都是豐碑,彰顯出人類的創造力卻是永恆的。

繼承這些歷史,並盡可能看顧好這些遺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古人的啟示傳到未來。

相比自然類的紀錄片,這部片子的內容要深奧不少,可能有些麻麻會糾結孩子能不能看懂。其實,這個問題就算是放在成人身上也未必能得到一個自信而肯定的答案。

然而大量接觸藝術品、培養思辨精神、以歷史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放在國外是很多小孩從小就會做的事情。

不預設孩子的能力,提供更多嘗試的機會,孩子會給我們驚喜。

《文明》線上觀看連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129693/

其它有趣的文章:

企鵝爸爸

每個月評測300款創新玩具

只為花式陪娃玩出各種新高度

行為教育 | 藝術啟蒙 | 玩具評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