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福建女人|中國無雙惠安女

八閩巾幗競芳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福建女性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在新時代的征程裡英姿勃發。 山與海塑造了不同凡響的福建女兒,

她們各自集中承載與發揚了八閩大地的鐘靈毓秀。

在春花燦爛的季節, 閩姐姐推出“福建女人”欄目,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文學家筆下多姿多彩的福建女人!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海邊一個特殊的民間風情的反映, 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勤勞的精神聞名海內外。

幾百年前, 她們由中原移居於此, 因在海邊生活, 為了防風而佩帶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斗笠, 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穿著緊窄短小的衣服, 露出肚臍;下身穿著特別寬鬆肥大的褲子, 腰帶紮在肚臍下麵。

你對惠安女有什麼樣的認識呢?本期閩姐姐給大家推薦福建惠安縣政協文史委主任張國琳寫的《中國無雙惠安女》, 來看看惠安人怎麼寫惠安女。

(為便於網路閱讀, 現將文章節選如下)

外在美

我曾經如此形容過她們的奇特服飾:

與藍天碧海相映襯, 這裡還生長著一群海的精靈、海的女兒, 吸引著南來北往的遊人。 米黃色的斗笠像座小巧玲瓏的金字塔,

藏著海國蓮島悠久深厚的歷史積澱;藍頭巾上白點成行, 如白鷺升天, 天鵝戲水, 又令人遙想起那支隨鄭成功揚帆臺灣的崇武水師;胸前永不褪色的蔚藍色衣裳象徵著一方港灣, 隨時靜候著海之驕子的歸航;沉甸甸的銀腰帶是拋向海中的那條雪白漁網, 時刻系著豐收的希望;柔軟的黑綢褲是水中兩葉寬闊的海帶, 凝聚著漁家女對大海的一往情深, 揭示了惠安女與大海之間息息相通的一種默契、一種和諧、一種融合。

沒錯, 這就是聞名中外的惠安女。 惠安女是被有些人稱為“中國第五十七個民族”的族群。 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稱謂, 是因為長期以來, 人們實在搞不懂她們究竟應該屬於漢族還是少數民族。 執中國人類學研究之牛耳的廈門大學從上世紀三十年代起研究至今,

形成了“漢族說”和“閩越族說”兩大觀點, 還是無法形成一致意見。 直到後來, 我才解開了這個謎團。 我發現她們的服飾和習俗其實起源於漳州佘族, 因明初到惠安與漢人結合而誕生, 可以用“漢族佘俗”來描述她們的基本特徵。

如此絕美, 外國人前來探秘, 電視臺也來拍攝惠安女專題, 日本、法國、英國、美國都有。 美國的博士和日本的碩士都常年在惠安開展學術研究。 至於中國的攝影家和畫家, 已經是整個業界都為之傾倒。 即使放眼中國, 我也敢說, 又有哪個地方的女性可以與惠安女PK呢?

勤勞美

用華麗的詞藻來形容惠安女的美是膚淺的, 太小兒科了。 誰如果只是將眼光死死盯住惠安女的肚臍, 誰就無法成為君子, 登上大雅之堂!

惠安女的美, 不僅美在外表, 更美在內質, 就像桂花, 不僅香在花蕊, 就連樹皮也是香噴噴的。 那種看著美、聞著香、沁入心扉、滲入腦海的透骨的內在美, 是福建乃至全國其他地方的女性都難以媲美的。

高爾基說過,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勤勞是中國婦女的天性,而這種傳統美德在惠安女身上可以發揮到極致,令中外瞠目,這才是真正的惠安女。

在惠安許多地方,抬石頭、鋸木頭、種田等陸地上的一切力氣活重活全由女人幹。男人通常出海打漁或外出謀生,家裡家外女人們完全可以靠自己支撐起來。

新中國成立初期,惠安女就以嶄新的歷史姿態數次登上《人民日報》,成為全國婦女學習的楷模,中國男人銘記的偶像。

1960年4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登《萬女鎖蛟龍——一萬三千女民兵修建“惠女水庫”的事蹟》如此報導:

這水庫好大!它的大壩比全國著名的十三陵水庫還高三十米,蓄水量也比十三陵水庫多四千多萬公方……這是惠安女民兵在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以沖天幹勁,建立的一座豐碑……

在建設“惠女水庫”的時候,萬人惠安女組成建設大軍,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投入勞動力587萬工日,完成土石砼177萬立方米,修建起一座總庫容1.23億立方米、年設計發電量220萬千瓦時、灌溉面積24萬畝的國家級大型水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主要依靠婦女建成的大型水庫,世界罕見。惠女水庫的建成,可灌溉23.4萬多畝地,每年可多增產3580多萬斤糧食。這,就是惠安女的歷史性貢獻。

曾經為了保住惠女水庫大壩,1500多名惠安女用身體去擋住洪水。那種壯烈的歷史場景,早在1959年2月就已經誕生過。

惠女水庫大壩竣工的那天慶功大會上,時任省婦聯副主任林其光說:

惠女水庫的姐妹們終於創造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主要由婦女建成的大型水庫,這是福建婦女運動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全國婦聯發來的賀電說:

用“惠女”命名水庫是黨和人民對英雄的惠安婦女勞動功績的最高獎賞,是惠安婦女的光榮,也是全國婦女的光榮!

你說,誰是新中國最可敬的婦女?藍天作證,江河作證,惠安女就是中國最可敬的婦女!

銅肩鐵骨惠安女

惠安女是中國勞動婦女的品牌和代表。惠安女的骨頭是鐵做的,肩膀是銅做的,心是玉蘭花做的。所以,藝術家們的創作常以銅肩鐵骨來命名他們的惠安女作品。

曾經,有人形容她們是“中國最後的封建活化石”,只因為“千百年來,惠安女把自己歸屬于父母、丈夫、子女,唯獨喪失自我,只滿足當個孝女、賢妻、良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陳瑞統對惠安女的人生角色有著深刻的概括,他將惠安女的萬千美德提煉成一句詩:

一生心血塑造三尊聖潔的雕像——純情的少女、忠貞的妻子、善良的母親。

那是因為,惠安女的一生,只懂得勞動,只懂得奉獻,只懂得犧牲,只懂得道義。但為了尊嚴,她們寧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那令人歎息的累計達數萬人的惠安女自殺現象,是對舊時代惡俗最痛切的控訴。

1960年福建日報記者曾對解放前六十年惠安女自殺現象做過統計。據原省婦聯主任尹峰回憶,解放後福建省婦聯派工作組長期蹲點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才徹底改變了惠安女婚後僅在節日方可在夫家團聚,生育前“不落夫家,長住娘家”的陋習,才消滅了烈性惠女自殺的現象。

而上世紀八十年代,舒婷在《惠安女子》中寫道:

天生不愛傾訴苦難

並非苦難已經永遠絕跡

當洞簫和琵琶在晚照中

喚醒普遍的憂傷你把頭巾一角輕輕咬在嘴裡

地瓜縣,是惠安縣的別稱。惠安女只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都說女人是朵花,可是她們不甘心世世代代都是充當一朵朵漫山遍野的甘薯花,沒有一絲芬芳,而是要學那閩南的鳳凰花,紅紅火火地怒放,像縱情燃燒的青春烈焰,像激情奔放的歲月芳華。

她們壓抑了千年的勇氣和鬥志在新中國得到充分的釋放,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歷史面貌,為了根治惠安的窮山惡水,惠安女整整奮鬥了數十年。

1958年8月,國務院水土保持委員會通報專門表彰惠安。9月舉行的全國第三次水土保持會議閉幕式上,華東地區唯有福建惠安榮獲全國水土保持特等獎紅旗。可以說,這80%都是惠安女的功勞。

1960年4月召開的全國民兵代表大會上,來自惠女水庫的女代表楊阿賞在華東組上飽含激情地向代表們宣佈:“現在我們還是番薯縣,三年後請你們來做客,到時我們就能用大米飯請你們了!”

北有大寨鐵姑娘,南有福建惠安女,這是中國婦女的兩面旗幟。而經過歷史的考驗,後者無疑更有生命力,更有歷史的穿透力……

惠安女,是一部英雄的史詩、一個美麗的傳奇,世界獨一,中國無雙。如今的惠安女,發揚艱苦奮鬥、尊重科學、無私奉獻、拼搏創業的惠女精神,正描繪著走進新時代、踏進新征程的全新氣象......

來源/閩姐姐

高爾基說過,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勤勞是中國婦女的天性,而這種傳統美德在惠安女身上可以發揮到極致,令中外瞠目,這才是真正的惠安女。

在惠安許多地方,抬石頭、鋸木頭、種田等陸地上的一切力氣活重活全由女人幹。男人通常出海打漁或外出謀生,家裡家外女人們完全可以靠自己支撐起來。

新中國成立初期,惠安女就以嶄新的歷史姿態數次登上《人民日報》,成為全國婦女學習的楷模,中國男人銘記的偶像。

1960年4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登《萬女鎖蛟龍——一萬三千女民兵修建“惠女水庫”的事蹟》如此報導:

這水庫好大!它的大壩比全國著名的十三陵水庫還高三十米,蓄水量也比十三陵水庫多四千多萬公方……這是惠安女民兵在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以沖天幹勁,建立的一座豐碑……

在建設“惠女水庫”的時候,萬人惠安女組成建設大軍,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投入勞動力587萬工日,完成土石砼177萬立方米,修建起一座總庫容1.23億立方米、年設計發電量220萬千瓦時、灌溉面積24萬畝的國家級大型水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主要依靠婦女建成的大型水庫,世界罕見。惠女水庫的建成,可灌溉23.4萬多畝地,每年可多增產3580多萬斤糧食。這,就是惠安女的歷史性貢獻。

曾經為了保住惠女水庫大壩,1500多名惠安女用身體去擋住洪水。那種壯烈的歷史場景,早在1959年2月就已經誕生過。

惠女水庫大壩竣工的那天慶功大會上,時任省婦聯副主任林其光說:

惠女水庫的姐妹們終於創造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主要由婦女建成的大型水庫,這是福建婦女運動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全國婦聯發來的賀電說:

用“惠女”命名水庫是黨和人民對英雄的惠安婦女勞動功績的最高獎賞,是惠安婦女的光榮,也是全國婦女的光榮!

你說,誰是新中國最可敬的婦女?藍天作證,江河作證,惠安女就是中國最可敬的婦女!

銅肩鐵骨惠安女

惠安女是中國勞動婦女的品牌和代表。惠安女的骨頭是鐵做的,肩膀是銅做的,心是玉蘭花做的。所以,藝術家們的創作常以銅肩鐵骨來命名他們的惠安女作品。

曾經,有人形容她們是“中國最後的封建活化石”,只因為“千百年來,惠安女把自己歸屬于父母、丈夫、子女,唯獨喪失自我,只滿足當個孝女、賢妻、良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陳瑞統對惠安女的人生角色有著深刻的概括,他將惠安女的萬千美德提煉成一句詩:

一生心血塑造三尊聖潔的雕像——純情的少女、忠貞的妻子、善良的母親。

那是因為,惠安女的一生,只懂得勞動,只懂得奉獻,只懂得犧牲,只懂得道義。但為了尊嚴,她們寧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那令人歎息的累計達數萬人的惠安女自殺現象,是對舊時代惡俗最痛切的控訴。

1960年福建日報記者曾對解放前六十年惠安女自殺現象做過統計。據原省婦聯主任尹峰回憶,解放後福建省婦聯派工作組長期蹲點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才徹底改變了惠安女婚後僅在節日方可在夫家團聚,生育前“不落夫家,長住娘家”的陋習,才消滅了烈性惠女自殺的現象。

而上世紀八十年代,舒婷在《惠安女子》中寫道:

天生不愛傾訴苦難

並非苦難已經永遠絕跡

當洞簫和琵琶在晚照中

喚醒普遍的憂傷你把頭巾一角輕輕咬在嘴裡

地瓜縣,是惠安縣的別稱。惠安女只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都說女人是朵花,可是她們不甘心世世代代都是充當一朵朵漫山遍野的甘薯花,沒有一絲芬芳,而是要學那閩南的鳳凰花,紅紅火火地怒放,像縱情燃燒的青春烈焰,像激情奔放的歲月芳華。

她們壓抑了千年的勇氣和鬥志在新中國得到充分的釋放,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歷史面貌,為了根治惠安的窮山惡水,惠安女整整奮鬥了數十年。

1958年8月,國務院水土保持委員會通報專門表彰惠安。9月舉行的全國第三次水土保持會議閉幕式上,華東地區唯有福建惠安榮獲全國水土保持特等獎紅旗。可以說,這80%都是惠安女的功勞。

1960年4月召開的全國民兵代表大會上,來自惠女水庫的女代表楊阿賞在華東組上飽含激情地向代表們宣佈:“現在我們還是番薯縣,三年後請你們來做客,到時我們就能用大米飯請你們了!”

北有大寨鐵姑娘,南有福建惠安女,這是中國婦女的兩面旗幟。而經過歷史的考驗,後者無疑更有生命力,更有歷史的穿透力……

惠安女,是一部英雄的史詩、一個美麗的傳奇,世界獨一,中國無雙。如今的惠安女,發揚艱苦奮鬥、尊重科學、無私奉獻、拼搏創業的惠女精神,正描繪著走進新時代、踏進新征程的全新氣象......

來源/閩姐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