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永祥:關於《鐵血紅旅》的話

偉大的紅軍長征精神感動了我。 七十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到隴南, 進行了成、徽、兩、康戰役, 解放了隴南四座縣城。 他們在隴南建立蘇維埃政府, 給隴南人民指明了奮鬥方向。 其事蹟感天動地, 可歌可泣。 賀龍、任弼時、劉伯承、關向應等紅二方面軍領導同志指揮若定、大智大勇、在哈達鋪研究制定了《第二方面軍基本命令》, 指揮全軍挺進隴南。 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精神, 建立陝甘臨時革命根據地, 牽制胡宗南主力, 策應中央紅軍實施靜、會戰役。

小說以真實的紅軍征戰史實為骨架, 把每一個人物置於特定環境,

加以藝術描寫, 力求人物形象生動豐滿。 在寫作手法上, 力求真實可信, 引人入勝, 傳神感人。 因為紅軍長征艱苦卓絕, 剛走出雪山草地, 沒有來得及休整, 身體極為虛弱, 武器裝備極為簡陋。 長征路上又沒有後勤補充, 而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 反動地主民團的武力攻擊, 土匪武裝的騷擾破壞, 紅軍孤軍遠征, 舉手投足, 險象環生。 他們憑著對革命的堅定信仰、對党的無限忠誠、和各種敵人進行殊死搏鬥, 戰勝無數艱難險阻, 勝利北渡渭河, 會師陝北, 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

小說塑造了黨和軍隊的高級領導同志任弼時、賀龍、劉伯承、關向應、王震、陳伯均等人的高大形象, 著力描寫他們運籌帷幄, 運兵如神的高超指揮藝術。

紅二方面軍突破臘子口天險, 進軍哈達鋪制定基本命令, 就對挺進隴南做了周密部署。 在行軍作戰中, 賀龍、任弼時等領導同志精心籌畫,把建政、籌糧、擴紅有機結合起來, 迅速打開了局面, 建立臨時革命根據地。 隴南山區廣大貧苦農民被組織起來, 革命熱情空前高漲, 出現了支援紅軍、爭當紅軍的大好局面。 軍民魚水情深, 於今七十多年過去了, 賀龍和他領導紅軍的感人事蹟在民間口碑傳頌, 令人嚮往懷念。 紅軍戰士的光輝形象永遠活在隴南人民心中。

紅軍從哈達鋪出發兵分三路。 左路六軍在軍長陳伯均、政委王震的率領下經禮縣、天水準南、娘娘壩、徽縣、攻佔兩當縣城。 中路主力紅軍在賀龍、任弼時等方面軍首長率領下,

經禮縣洮坪、西和姜席、石峽向成縣挺進。 四師十團開始攻城, 當日佔領了成縣城。 右路二軍六師在方面軍副政委關向應、六師師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的率領下, 經宕昌, 東進禮縣, 然後南下經武都白路窯、魚龍、佛崖、攻佔了康縣城雲台。 紅軍三路大軍行軍途中, 不斷進行戰鬥。 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地主武裝, 土匪的倡狂進攻, 三路大軍各自沉著應戰, 英勇頑強地打垮了敵人和他們的土圍子。 在這些戰鬥中, 湧現出許多戰鬥英雄, 從這些紅軍戰士身上, 體現出紅軍都是鋼鐵漢, 具有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楷。 在攻城奪隘的一系列戰鬥中, 更是體現了紅軍在戰略戰術上的高超智慧。 他們奇兵突襲, 神出鬼沒,
奪去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保證了戰略目標的順利實施。 五龍山戰役是紅二方面軍長征史上數得著的大戰役, 戰爭之慘烈, 之悲壯感人至深。 突擊大隊長賀虎, 六師十八團政委周盛宏壯烈犧牲, 其英雄事蹟至今口碑傳頌。 人稱小飛機的賀虎被當地人傳得神乎其神, 說他跨澗越塹健步如飛, 赤膊上陣刀槍不入。 五龍山上與敵肉搏殺得敵人七零八落, 單身追敵至拋沙河邊, 返回陣地時被敵人炮彈擊中, 死後屍體不倒, 嚇得敵人指揮官混在敵群中不敢露頭。 五龍山犧牲的老紅軍戰士侯得成從湖南大庸縣出發, 帶領一家八口人跟隨賀龍長征, 過雪山草地弟弟, 妻子, 兒媳, 女兒死的死, 散的散, 下落不明。 五龍山戰役侯得成犧牲,
大兒子侯清芝時任排長, 正在指揮戰鬥, 撤退時五歲的弟弟侯宗元流落拋沙街頭, 被街上姓何的老兩口收養, 遂改名何九生, 官名何維俊, 1961年回湖南老家。 當年紅軍娃的事蹟流傳很廣, 45年後的2006年11月初, 他帶領張家界市攝像組一行重訪故地, 尋找父兄戰鬥過的足跡, 祭奠父親陵墓, 為其掃墓。 我有幸採訪年過80的老紅軍侯宗元, 他為我講述了長征的故事, 尤其他們一家的革命故事, 使我深受感動。 心想生活在成縣這塊紅軍灑滿鮮血的地方, 理應用我手中的筆把先烈的英雄事蹟寫成小說, 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懷著無限敬仰的心情寫《鐵血紅旅》這部小說, 書中人物眾多, 寫賀龍、任弼時等領導人我主要寫他們的雄才大略, 指揮全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分寸把握上,著力描寫他們的內心世界,寫他們的七情六欲,愛兵愛民的良好風範。在細節描寫上,突出他們對黨、對軍、對民的熱愛情感。要寫出他們的個性特徵,語言風格難度很大。我在總體把握上,要體現上述特點,就儘量讓他們活動,通過動作語言描寫,把他們寫活。在戰鬥英雄描寫上,主要寫連、排級軍官和戰士,他們在戰場上一不怕苦,而不怕死,英勇頑強,和兇殘的敵人浴血奮戰,在血與火的鏖鬥中,大顯身手,展現了紅軍的鋼鐵意志和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因為,指戰員的戰略意圖要靠他們完成,他們的戰鬥能力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敗。所以,描寫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戰鬥精神、戰鬥行為是我寫作的重點。他們用簡陋的武器和強敵拼搏,往往還能克敵制勝,無疑這是奇跡,是紅軍創造的奇跡。

紅二方面軍進軍隴南兵分三路,我分頭描寫各路英雄。這些貧雇農出身的紅軍戰士,吃苦耐勞,作戰勇敢,實戰經驗豐富,個個都能以一當十。在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是不怕苦和不怕死的精神,這是紅軍戰無不勝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們是紅軍的基本組成部分,其革命性,戰鬥性最為堅強徹底。他們之所以成為戰鬥英雄,這是他們的共性所在。中國工農紅軍為解放勞苦大眾而戰鬥,他代表工農群眾的利益,所以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自覺參加紅軍的人都能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我為他們的英雄事蹟所感動,所以用筆較多。王鐵娃、盧子雲、李春、李繼周、關瑜成、馬鎮武、、、、、、。還有團級指揮員賀虎、周盛宏、楊秀山、黃新廷、成本興、劉開緒、、、、、、。師級指揮員賀炳炎、廖漢生、張輝、晏福生、餘秋裡、盧冬生、、、、、、,他們都是紅軍隊伍裡的戰鬥英雄。還有許多隴南兒女和紅軍一起並肩戰鬥,流血犧牲,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軍民團結戰鬥的壯麗凱歌。

戰爭場面描寫我始終把握軍民團結戰鬥是勝利之本。在紅軍歷次戰鬥中,都有當地群眾幫助,他們給紅軍做嚮導,提供情報,甚至直接參戰,和紅軍一道戰鬥,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軍民魚水情,軍民一家親又是我要突出表現的主題。紅軍作戰所取得的勝利與人民群眾的支援分不開。隴南人民群眾中湧現出了許多戰鬥英雄,他們的鮮血灑在生養自己的熱土上,譜寫了一曲人民戰爭的勝利凱歌。隴南兒女爭當紅軍,轉戰南北,有的現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成長為將軍,成為革命的功臣,這是隴南人民的光榮。

《 鐵血紅旅》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紅色革命畫卷,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戰爭頻繁。各路大軍各具風格,由於指揮員個性不同,指揮作戰的方法也就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對革命的赤膽忠心。紅軍團結一心,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奮鬥目標。所以,他們同仇敵愾,共同對敵,戰勝一切困難,奪取革命勝利。這是信仰的力量,這力量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紅軍正是用這種力量奪取長征勝利的。小說竭力表現這種力量所爆發出的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凝聚成的戰鬥勇氣,和犧牲精神,這就是紅軍精神。今天,我們學習這種精神,旨在發揚革命傳統,知道革命先烈創業艱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此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靈!至於斟酌損益,見仁見智,誠望諸位師長不吝賜教,我不勝感激。由於自己水準有限,手頭資料奇缺,缺點錯誤在所難免。

指揮全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分寸把握上,著力描寫他們的內心世界,寫他們的七情六欲,愛兵愛民的良好風範。在細節描寫上,突出他們對黨、對軍、對民的熱愛情感。要寫出他們的個性特徵,語言風格難度很大。我在總體把握上,要體現上述特點,就儘量讓他們活動,通過動作語言描寫,把他們寫活。在戰鬥英雄描寫上,主要寫連、排級軍官和戰士,他們在戰場上一不怕苦,而不怕死,英勇頑強,和兇殘的敵人浴血奮戰,在血與火的鏖鬥中,大顯身手,展現了紅軍的鋼鐵意志和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因為,指戰員的戰略意圖要靠他們完成,他們的戰鬥能力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敗。所以,描寫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戰鬥精神、戰鬥行為是我寫作的重點。他們用簡陋的武器和強敵拼搏,往往還能克敵制勝,無疑這是奇跡,是紅軍創造的奇跡。

紅二方面軍進軍隴南兵分三路,我分頭描寫各路英雄。這些貧雇農出身的紅軍戰士,吃苦耐勞,作戰勇敢,實戰經驗豐富,個個都能以一當十。在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是不怕苦和不怕死的精神,這是紅軍戰無不勝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們是紅軍的基本組成部分,其革命性,戰鬥性最為堅強徹底。他們之所以成為戰鬥英雄,這是他們的共性所在。中國工農紅軍為解放勞苦大眾而戰鬥,他代表工農群眾的利益,所以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自覺參加紅軍的人都能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我為他們的英雄事蹟所感動,所以用筆較多。王鐵娃、盧子雲、李春、李繼周、關瑜成、馬鎮武、、、、、、。還有團級指揮員賀虎、周盛宏、楊秀山、黃新廷、成本興、劉開緒、、、、、、。師級指揮員賀炳炎、廖漢生、張輝、晏福生、餘秋裡、盧冬生、、、、、、,他們都是紅軍隊伍裡的戰鬥英雄。還有許多隴南兒女和紅軍一起並肩戰鬥,流血犧牲,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軍民團結戰鬥的壯麗凱歌。

戰爭場面描寫我始終把握軍民團結戰鬥是勝利之本。在紅軍歷次戰鬥中,都有當地群眾幫助,他們給紅軍做嚮導,提供情報,甚至直接參戰,和紅軍一道戰鬥,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軍民魚水情,軍民一家親又是我要突出表現的主題。紅軍作戰所取得的勝利與人民群眾的支援分不開。隴南人民群眾中湧現出了許多戰鬥英雄,他們的鮮血灑在生養自己的熱土上,譜寫了一曲人民戰爭的勝利凱歌。隴南兒女爭當紅軍,轉戰南北,有的現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成長為將軍,成為革命的功臣,這是隴南人民的光榮。

《 鐵血紅旅》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紅色革命畫卷,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戰爭頻繁。各路大軍各具風格,由於指揮員個性不同,指揮作戰的方法也就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對革命的赤膽忠心。紅軍團結一心,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奮鬥目標。所以,他們同仇敵愾,共同對敵,戰勝一切困難,奪取革命勝利。這是信仰的力量,這力量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紅軍正是用這種力量奪取長征勝利的。小說竭力表現這種力量所爆發出的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凝聚成的戰鬥勇氣,和犧牲精神,這就是紅軍精神。今天,我們學習這種精神,旨在發揚革命傳統,知道革命先烈創業艱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此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靈!至於斟酌損益,見仁見智,誠望諸位師長不吝賜教,我不勝感激。由於自己水準有限,手頭資料奇缺,缺點錯誤在所難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