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國出動士兵一萬九,中國派出二十萬,中國一槍沒發,馬上投降

十九世紀, 英國商人把鴉片運到中國, 換走我們大量的白銀不說, 還讓很多國人染上了毒癮。 吸毒人員上至官員, 下至百姓, 還有很多軍人也加入了吸毒大軍, 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堪憂。 到了一八三九年的時候, 鴉片貿易達到頂峰。 再不採取措施大清國就要滅亡了。

在這種背景之下, 林則徐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他作為清廷欽差, 運用鐵的手腕, 斷然禁煙。 這一下斷了英商的財路, 英國派兵艦興師問罪, 林則徐指揮將士自衛, 是為鴉片戰爭。

這次戰爭的結局歷史上寫的很清楚, 但是你知道當時雙方的兵力對比情況嗎?當時英軍參戰部隊是一點九萬人, 而清軍總投入兵力達二十萬。 這是十比一的差距呀, 怎麼就敗得這麼慘呢?

當然英國的裝備明顯佔據優勢, 人們好說英人船堅炮利, 也基本符合事實。 英人的火器強於清軍, 也是真的。 但是清軍當時也有軍艦, 並且也裝備了火炮。 從陸軍上看, 清朝的部隊也裝備了火炮和火槍。 單從裝備上看差異並不是很大。 甚至都沒有抗美援朝時中美兩軍裝備上的差異大。 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往往忽略, 清軍是在自己家門口打仗, 後勤優勢太明顯了。 但是為什麼還是敗了呢?

當時有一個名叫梁章钜的人寫了一篇《炮說》對此做了解釋, 據這篇文章說, 英國的火炮太厲害了, 而且英人打仗總是先發制人, 英人的大炮轟起來, 火光四射, 殺傷力也並不大, 只是特別有聲勢。 清軍一聽到炮聲, 當官的就先抱頭逃跑, 當兵的當然就潰不成軍了。

英人摸清了清兵的脾氣, 每戰必先放炮, 而一放炮, 清軍必望風而逃。

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說法, 如果說英人單靠大炮就打贏了戰爭, 未免片面。 從整個戰爭形勢來分析, 清兵的失敗有多方面的原因, 既有裝備方面的因素, 也有軍人素質方面的原因,

還有戰略戰術方面的問題。 比如清兵將士聽到炮聲就跑, 這素質可以說差的可以。 再如, 英人在戰術上善於集中兵力作戰, 而清人各部分散駐防, 正好被英人利用各個擊破。 總之這次戰敗留下了太多的教訓。

文/微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