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險進一扇磨:趟過泥潭,攀過70°斜坡10米深懸崖,才抵超微古樹產區

一扇磨, 對於一個常去茶山的人而言, 都能算作驚喜。

它與大家看似常規的優質茶產區並不毗鄰, 薄荷塘、張家灣、大漆樹這些產區都位於易武的中間地帶, 而一扇磨位於易武的北邊, 這也是它“大器晚成”的一個緣由吧。

有些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呵~好的茶不就應該呆在優質茶產區地帶嗎?”但當你走進一扇磨之後, 就再也不會說出這樣“大不敬”的話。

這一片熱帶雨林原始森林足以讓任何人感到驚豔, 在這樣環境下催生出的古樹茶, 你能說它差?易武皇冠上的璀璨寶石不是瞎說的。

座標:距離易武古鎮60公里, 曼臘村帕溪河旁

一扇磨距離易武鎮60公里, 去往一扇磨的途中還需要在中間點整頓休息, 這一次, 我們去的是曼臘村的帕溪河村小組一戶農家, 從易武鎮出發近約2個小時路程後, 我們來到了鄭老家常駐落腳地。

村之外的馬路邊上就能看到帕溪河流過,

為了上山做足萬全準備, 需要人手一雙解放鞋。

吃過午飯, 駕駛著四驅車我們出發了。

路途:車淌三次河, 人過兩次溪,

每一步都預示著危險

從帕溪河村出發又是近兩個小時的路程, 不過這個路程那簡直了, 全程沒人可以睡覺, 並且會一直拉著扶手。

一路上車淌了三次水路, 那就是一直纏著山林的小溪, 車子以低速行駛, 水花仍然會從窗外濺到我們身上, 並且那抖動的感覺, 是過山車既視感無疑。

抖動還不是最可怕的, 我們還能笑著說“治好了我陳年的頸椎病”, 真正可怕的是打滑。

例如,

45°的斜坡, 全是稀的紅色泥巴, 第一次老司機鄭建明並沒有成功“登頂”, 我們只好下車整頓,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山上負氧離子的活力, 也只有在那時候我才會感歎“出差真好啊”。

司機是不服輸的, 直接上車又開始沖坡, 哢哢哢的輪胎摩擦聲, 離合刹車片傳出的焦糊味,

以及那左右偏移的航線, 還好, 看著老司機快速左右打方向盤, 我們終於征服了這45°的爛路, 之後的路程也都是漂移VR體驗。

我想說, 如果不是駕齡10年以上的老司機, 還是算了吧。

行程:獨木橋真不是好走的,

原始森林也真沒那麼好玩的

山上的路都是天然單行道, 因為根本沒有更寬的區域讓你雙向行駛的可能, 一路行駛到一個可以調頭的地方, 我們就必須下車開始步行。

這時, 我們依然興奮, 解放鞋終於親切地觸碰到了泥土的氣息, 眼前是滿山白花, 層巒疊嶂, 身體也被雨露包裹, 鼻腔裡是滿滿的純淨氧氣, 腦袋瞬間清醒一倍。

好景不長, 第一個獨木橋出現, 還好帶領我們的彝族小哥哥貼心地幫我砍了一個樹枝當做拐杖, 撐著它用時兩分鐘,終於過河。我是幸運且優秀的,後面的李大哥就順利從一米多高的獨木橋摔了下去,成功濕身。

話說這一米開外的路程,從未感覺如此艱難。

再往前走幾步,幾棵望天樹迎來,“易武保護區”的石碑出現,至此,我們算是身處雨林之中了。

風景: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熱帶雨林的畫風

說實話,熱帶雨林給我的感覺是遙不可及的,曾經感覺一輩子都不會前往。就和一扇磨一樣,這裡時常有大象、猴子、老虎出現的,傷人的昆蟲也不算少,所以一般人不會輕易前往,就連茶農們不採茶的時候也沒人閑得發慌來看風景。

雨林中的古樹會顛覆你以往的概念,它們上面的藤蔓,會讓你覺得每一處都可能是陷阱,沿腳的植物也是沒有任何人見過,滿地的蘑菇都會讓你覺得這是靈芝,並且這裡的蕨類植物也都是XL號的。

可惜的是,在路上“打望”的時間並不多,因為路極窄不說,旁邊還是70°斜坡10米深的懸崖,被雨水浸泡後的腐葉又太滑,旁邊倒下的樹還會擋著你的路,邊走邊念著蜀道難壯膽。

溜下又一個45°並且完全沒有“扶手”斜坡後,Oh my god!又是獨木橋,“陽哥,工資要不要漲一下?”

茶樹:半米直徑,四個人高,這都不是問題

心裡默念完漲工資的事情後,茶園終於現身,坐在一個比我還胖的樹枝上,喘著感歎“這茶樹也太大了點吧!”

一扇磨的茶樹矮化過的很少,就算是矮化過的,但那直徑半米的樹根還是在透露出它年事已高的真相,三四個人高的茶樹也太多,幾乎每一個都已經架好了樹根方便爬上去採茶。原本以為走上去是個容易的事,身體力行後也只能說,茶葉賣貴點還是可以。

雨林自己的生態系統啟動,半小時內下了兩場雨!幸好我們那時離窩棚(採茶人休息的地方)只有大約100米山路的距離,不然我會覺得我即將“因公而亡”,因為天然的排水系統已經開始沖刷路面,讓我感覺我需要在這裡度過今夜。

下雨總是不過10分鐘,雨後天晴,山澗雲霧嫋繞,那種仙境般的感覺我只能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來形容。

走到這裡必須回程了,天色晚了實在危險,我們加緊步伐。再一次走過那兩座獨木橋時,我覺得我已經GET到了新的技能,結果在最後一刻還是馬失前蹄,所以人不要得意得太早。

帶著摔跤的悲哀情緒走到車前才發現鞋子已經被泥巴包裹,此刻甩掉拐杖,腦子你全是那句話,“在這裡,腳下的每一步都是罪惡,眼前的每一景都是仙境”。

因為我生怕打擾了這裡的靜謐,也生怕破壞了這裡的美好,只敢用眼睛捕捉一切,用腦子記住每一秒。

茶葉:易武茶皇冠上的璀璨寶石

而一扇磨的茶,也只能說“養在深閨無人識,天生麗質難自棄”,再晚火起來,它都始終會被茶人們發現並珍惜。

正如之前《鄭少烘說易武第四章》文章中所言:“易武一共有三條具備明顯區域特徵的口味線索:花香帶、蜜香帶和原野香帶,其中花香帶就是薄荷塘、鳳凰窩、草果地、哆依樹區域。”在這條線索中與哆依樹毗鄰的就是一扇磨,恰好處於花香帶沿線。

茶人喜言“一方水土,養一方茶”,放眼全國優質茶產區沒有一處的生態環境是茶的,而其中普洱茶尤其如此。

說到每個產區它自然環境的優良、植被的豐富程度、生態系統的完整,都寓意著這裡所生長的茶葉的品質是否優良。可以說環境與茶葉息息相關,而一扇磨的原始雨林狀態,已經足以證明一扇磨的優秀毋庸置疑。

再加上古樹的百年沉澱,隨手采下一片鮮葉,它在口腔裡的張力都讓人驚訝,只想有一杯開水直接飲用,那甘苦帶來的回甜很是美好,滿滿溢出的花香和果香,讓人再次身處雨林深處,擁抱天然之境。

網路上不少文章在描寫一扇磨時都形容它是“易武茶皇冠上的璀璨寶石”,當鮮葉製作完成,一泡一扇磨真的出現在茶席,專業人士如是評——

“前三水茶湯入口鮮甜度高,柔滑平順,帶著幽幽的植物清香和蜜甜香,生津爽快;

三水後,茶湯飽滿甜潤,細膩的湯感帶來豐富的口感層次,滑入喉嚨後,生津持續不斷,從舌兩側至舌底如湧泉,汨汨不絕;

之後的清涼感,持久的令人驚異,回味捎帶苦底,混合著濃郁的植物氣息,悠長而暢快;湯水稠厚質感保持的很好,細細密密的甜、潤、醇、爽讓口腔始終保持興奮,香氣融合度很高,繁盛卻不張揚,至尾水都頗值得玩味,那種飽滿和細膩久久不能忘懷。”

從一而終的甜潤,像極了流向深處的清水,平靜卻蘊含能量。是的, 這便是一扇磨當時帶給我們的感覺,這便是山林氣息、雨林之味、原始之態。

感覺,一扇磨這個璀璨寶石的時代已經到來。

撰文/黑俠

專業支持/蘇幕遮

圖片/夏小西

撐著它用時兩分鐘,終於過河。我是幸運且優秀的,後面的李大哥就順利從一米多高的獨木橋摔了下去,成功濕身。

話說這一米開外的路程,從未感覺如此艱難。

再往前走幾步,幾棵望天樹迎來,“易武保護區”的石碑出現,至此,我們算是身處雨林之中了。

風景: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熱帶雨林的畫風

說實話,熱帶雨林給我的感覺是遙不可及的,曾經感覺一輩子都不會前往。就和一扇磨一樣,這裡時常有大象、猴子、老虎出現的,傷人的昆蟲也不算少,所以一般人不會輕易前往,就連茶農們不採茶的時候也沒人閑得發慌來看風景。

雨林中的古樹會顛覆你以往的概念,它們上面的藤蔓,會讓你覺得每一處都可能是陷阱,沿腳的植物也是沒有任何人見過,滿地的蘑菇都會讓你覺得這是靈芝,並且這裡的蕨類植物也都是XL號的。

可惜的是,在路上“打望”的時間並不多,因為路極窄不說,旁邊還是70°斜坡10米深的懸崖,被雨水浸泡後的腐葉又太滑,旁邊倒下的樹還會擋著你的路,邊走邊念著蜀道難壯膽。

溜下又一個45°並且完全沒有“扶手”斜坡後,Oh my god!又是獨木橋,“陽哥,工資要不要漲一下?”

茶樹:半米直徑,四個人高,這都不是問題

心裡默念完漲工資的事情後,茶園終於現身,坐在一個比我還胖的樹枝上,喘著感歎“這茶樹也太大了點吧!”

一扇磨的茶樹矮化過的很少,就算是矮化過的,但那直徑半米的樹根還是在透露出它年事已高的真相,三四個人高的茶樹也太多,幾乎每一個都已經架好了樹根方便爬上去採茶。原本以為走上去是個容易的事,身體力行後也只能說,茶葉賣貴點還是可以。

雨林自己的生態系統啟動,半小時內下了兩場雨!幸好我們那時離窩棚(採茶人休息的地方)只有大約100米山路的距離,不然我會覺得我即將“因公而亡”,因為天然的排水系統已經開始沖刷路面,讓我感覺我需要在這裡度過今夜。

下雨總是不過10分鐘,雨後天晴,山澗雲霧嫋繞,那種仙境般的感覺我只能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來形容。

走到這裡必須回程了,天色晚了實在危險,我們加緊步伐。再一次走過那兩座獨木橋時,我覺得我已經GET到了新的技能,結果在最後一刻還是馬失前蹄,所以人不要得意得太早。

帶著摔跤的悲哀情緒走到車前才發現鞋子已經被泥巴包裹,此刻甩掉拐杖,腦子你全是那句話,“在這裡,腳下的每一步都是罪惡,眼前的每一景都是仙境”。

因為我生怕打擾了這裡的靜謐,也生怕破壞了這裡的美好,只敢用眼睛捕捉一切,用腦子記住每一秒。

茶葉:易武茶皇冠上的璀璨寶石

而一扇磨的茶,也只能說“養在深閨無人識,天生麗質難自棄”,再晚火起來,它都始終會被茶人們發現並珍惜。

正如之前《鄭少烘說易武第四章》文章中所言:“易武一共有三條具備明顯區域特徵的口味線索:花香帶、蜜香帶和原野香帶,其中花香帶就是薄荷塘、鳳凰窩、草果地、哆依樹區域。”在這條線索中與哆依樹毗鄰的就是一扇磨,恰好處於花香帶沿線。

茶人喜言“一方水土,養一方茶”,放眼全國優質茶產區沒有一處的生態環境是茶的,而其中普洱茶尤其如此。

說到每個產區它自然環境的優良、植被的豐富程度、生態系統的完整,都寓意著這裡所生長的茶葉的品質是否優良。可以說環境與茶葉息息相關,而一扇磨的原始雨林狀態,已經足以證明一扇磨的優秀毋庸置疑。

再加上古樹的百年沉澱,隨手采下一片鮮葉,它在口腔裡的張力都讓人驚訝,只想有一杯開水直接飲用,那甘苦帶來的回甜很是美好,滿滿溢出的花香和果香,讓人再次身處雨林深處,擁抱天然之境。

網路上不少文章在描寫一扇磨時都形容它是“易武茶皇冠上的璀璨寶石”,當鮮葉製作完成,一泡一扇磨真的出現在茶席,專業人士如是評——

“前三水茶湯入口鮮甜度高,柔滑平順,帶著幽幽的植物清香和蜜甜香,生津爽快;

三水後,茶湯飽滿甜潤,細膩的湯感帶來豐富的口感層次,滑入喉嚨後,生津持續不斷,從舌兩側至舌底如湧泉,汨汨不絕;

之後的清涼感,持久的令人驚異,回味捎帶苦底,混合著濃郁的植物氣息,悠長而暢快;湯水稠厚質感保持的很好,細細密密的甜、潤、醇、爽讓口腔始終保持興奮,香氣融合度很高,繁盛卻不張揚,至尾水都頗值得玩味,那種飽滿和細膩久久不能忘懷。”

從一而終的甜潤,像極了流向深處的清水,平靜卻蘊含能量。是的, 這便是一扇磨當時帶給我們的感覺,這便是山林氣息、雨林之味、原始之態。

感覺,一扇磨這個璀璨寶石的時代已經到來。

撰文/黑俠

專業支持/蘇幕遮

圖片/夏小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