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兒童教育:好聽力vs磨耳朵那點事兒

兒童如果聽力發生問題, 日久就會影響其語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發育。 家長和老師若能早期發現孩子的聽力問題, 並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 如臨床治療、配助聽器或進行語言練習等, 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兒童在語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發育不良的。

由於兒童的年齡小, 不會表述, 對於其聽力障礙的早期症狀, 成年人很不容易發現。 但是, 如果聽力真的出現了問題, 也會表現出一些特殊的耳聾信號, 家長或教師如細心觀察是不難發現的。 這些早期聽力障礙的信號表現是:

一、與孩子交談時, 孩子經常會問"什麼"或"你再說一遍",

或者表現出沒有聽清的狀態。

二、孩子與人交談時, 有眼睛緊盯著講話人的嘴的習慣, 這是耳聾之人特有的一種"讀唇"的表現。

三、在呼喚孩子時, 孩子無反應或反應遲鈍, 而且孩子對聲源的位置判別能力很差。 如果在孩子的右方喊他時, 他不能準確地把頭或身子轉向呼喚人的位置, 而是轉向相反的或者其他的什麼方向。

四、發音不準確, 講話不清楚, 韻母音很重, 家長常誤認為孩子是在發音器官上出了什麼問題。 孩子的發音不準確, 講話不清楚, 實際上是感覺神經性耳聾的一種特有的表現。

五、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 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常常所答非所問。

六、看電視或聽收音機時, 離電視或收音機的距離很近,

或喜歡將電視機和收音機的聲音開得很大。

凡出現上述現象, 即可認為是聽力障礙的信號。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 每對年輕的父母都希望能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 有一天, 當孩子被確診為耳聾時, 對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對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家長的心理反應和行為表現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是理智的還是非理智的, 對聾兒的發展和前途至關重要。

小兒的聽覺中樞、言語中樞發育都有最佳階段, 超過這一個階段, 發育的可塑性就會明顯變小, 而中樞發育的適宜刺激就是聲音。 聾兒助聽器配戴越早, 接受聲音刺激就越早, 這樣中樞的發育就越早。 實踐證明,

早配戴助聽器的聾兒在聽覺能力、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方面的康復效果比晚配戴助聽器的聾兒要好得多。

與成人相比, 嬰幼兒的聽覺器官在解剖和生理方面均有不同, 在配戴助聽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耳廓小而軟, 支撐力差, 因此在保證聲增益的前提下, 助聽器的體積儘量減小。

2、內耳毛細胞耐受強刺激的能力較差, 所以助聽器的最大聲輸出要嚴格限制, 最好使用具有壓縮放大線路的助聽器。

3、這個年齡段小兒聽覺敏度低, 在評價助聽器效果時, 不能用大齡兒童和成人的標準。

4、耳模的聲孔細小容易堵塞, 要經常清理。

附練聽神器推薦

兒童教育:好聽力vs磨耳朵那點事兒

0-4歲, “試聽”為主, “泛聽”為輔, 沒有“精聽”。

【素材】-經典兒歌“mother goose”,

“wee sing”, “語感啟蒙”等為主。 有配套動畫和有手指操等, 提高對英語的興趣和喜好度很有幫助。 這個理解力的上升在學齡前更多的需要立體資源的運用, 歌曲、動畫、手指遊戲、與兒歌有類似主題的繪本、手工遊戲等, 都可以促進理解力。

【素材】-經典動畫。 和孩子一起試看動畫, 找到興趣後, 會反復看其中的幾集內容。 不要多, 一集兩集開始。 這是“泛聽”的初步建立, 看看孩子就已經理解了一部分或大部分的動畫能否直接裸聽下去, 這是培養聽力信心很重要的一種方式。

【素材】-經典繪本。 (方法同動畫)也是泛聽的範疇。 親子閱讀數遍後, 可以放放音訊嘗試泛聽。

0-4年齡段左右的孩子都可以嘗試以上方法。 這個階段在母語需要強勢發展,

並同時形成第二語言的好感度和接受度還有良好親子關係是最重要的。

4-6歲, “試聽”為輔, “泛聽”為主, 極少量“精聽”。

【素材】-兒歌, 可以繼續聽經典的, 而且孩子如果已經開始學樂器, 可以嘗試邊彈邊唱。

【素材】-動畫, 動畫時間會比低齡的長一些, 而且, 從看懂內容到可以提取用於裸聽音訊時間也縮短。 這是可以嘗試聽一下沒有看過的動畫, 看看孩子的反應, 這是進一步訓練泛聽能力。

【素材】-繪本和分級。 這個時候, 大多孩子已經進入閱讀敏感期了。 所以, 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 提取閱讀素材作為泛聽也是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有效果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