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售貨機賺你的錢,它賺售貨機的錢

小孟工作的寫字樓裡, 有一台智慧售貨機。

類似的場景, 已在武漢和全國多處上演。 不需人看守、消費者自助購物的各種品牌智慧售貨機,

開始出現在辦公樓、商圈、學校等人群較為密集的區域。

這樣的情形, 也帶火了一批以研發、生產、銷售智慧售貨機為主營業務的企業。 支點財經粗略統計發現, 今年以來這些企業總計獲得了超過2億元的融資。 其中, 摩小超、嗨便利等武漢企業已獲得數千萬元的融資。

智能售貨機的時代來了嗎?

做100米的零售生意

似乎一夜之間, 智能售貨機就火了!

先是良品鋪子在武漢投放了20多個智慧售貨機, 售賣良品鋪子零食和其他品牌的飲料和食品。 隨後, 中百集團在武漢開了首家用多個智慧售貨機組成的好邦e購自助販賣超市, 各種零食、飲料、優酪乳等應有盡有。

接下來, 良品鋪子將在武漢投放30-50個智慧售貨機, 中百集團還有4個好邦e購自助販賣超市也即將開業。

支點財經還瞭解到, 總部位於武漢、全國門店總數超過200家、年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的Today便利店, 已低調試水智能售貨機;另有主營業務為網約車的武漢獨角獸企業斑馬快跑, 也欲佈局智慧售貨機。

除了大型企業在投放智慧售貨機外, 一些創業者和小商戶也在積極佈局, 目前武漢已有200多台智慧售貨機。 據支點財經獲悉, 摩小超、嗨便利等品牌共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萬多台意向訂單。 以最低價格6000元/台計算, 意向訂購金額超過1.2億元。

咋就一窩蜂地要搞智能售貨機了呢?

不僅如此, 陳警還認為, 在房租、人力等成本不斷上漲的條件下, 智慧售貨機是觸達消費者最經濟的方式。

這一說法得到了嗨便利CTO劉維的認同。

“在100米範圍以內, 消費者的即時需求多是高頻低值的快消品, 現有零售場景不能很好地滿足這一需求。 ”他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未來零售會是到店、到家和到櫃三大場景融合發展, 其中, 到店即到大賣場和小型便利店等實體店消費, 到家即在電商和外賣平臺上消費, 這兩大場景都不適合售賣客單價低於20元的商品, 前者開店成本過高而後者配送費用不划算。 因此, 到櫃場景即通過智慧售貨機進行消費, 將是商家積極佈局的場景。 ”

做100米的零售生意已成了行業共識。 事實上, 在智慧售貨機之前, 無人貨架也是打的這個主意。 只不過, 無人貨架吸引超過30億元風險投資之後, 已開始降溫, 有的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了智慧售貨機。

正因為如此, 用點心吧創始人易濤對支點財經表示, 無人貨架的轟然倒塌也加速了智慧售貨機的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半封閉式自助購物的智能售貨機是無人貨架的升級版。

用點心吧最初做的也是無人貨架業務, 即將零食、飲料等商品擺放在簡易開放式貨架上, 無人看守、收錢, 全憑消費者誠信埋單。 然而, 這種模式高估了一些消費者的誠信。 眼看貨損從3%逐漸升至10%以上, 易濤發現繼續做下去只會虧損更多。

恰好關注到智慧售貨機的發展, 用點心吧便開始轉型, 準備將無人貨架換成智慧售貨機, 以此減少貨損。

20萬台變1000萬台?

那麼, 智慧售貨機市場容量有多大?

有媒體報導, 這個數位應為270萬台才能滿足消費需求。

劉維的預測更加大膽。

“以人口密度來測算, 大約每150人就需要1台智慧售貨機。 ”他說, “國內總規模會達到1000萬台, 僅武漢就會有10萬台的市場需求。 ”

市場果真會如此嗎?

從本質上來說, 智慧售貨機屬於無人售貨機的一種, 而國內無人售貨機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了, 最早是以傳統售貨機的形式在發展。

這種傳統售貨機面向消費者時,主要為封閉式自助購物。由於採用的是彈簧機技術,也就是通過貨道傳輸商品,消費者不能打開櫃門,只能輸入商品對應編號,待商品從相應貨道上掉落下來後,再從取貨小門裡拿出來。同時,貨道運輸商品種類有限,因此所賣商品多為飲料和優酪乳。不僅如此,由於當時移動支付條件不成熟,消費者選擇商品後,主要通過投幣購物。

傳統售貨機最初投放市場時,各大商家也是滿腔熱血,紛紛加入這個看似“躺著就能賺錢”的行業。

不過,發展20多年後,傳統售貨機的進展並不盡如人意,目前總量還不到20萬台。

何以造成了這一尷尬狀態?智能售貨機能逆襲嗎?

對後一個問題,幾位接受支點財經採訪的企業負責人給出的均是肯定答案。

關於第一個問題,陳警坦言,傳統售貨機之所以沒發展起來,主要原因是它在實際運行之中有缺陷,而智慧售貨機恰恰對這些缺陷進行了修補和升級。

缺陷之一是成本較高。傳統售貨機的每台售價一般為兩三萬元,若鋪設點位過多,會給商家帶來成本壓力。

缺陷之三是可售商品種類有限。如前所述,由於採用貨道運輸商品,一般只能售賣飲料、優酪乳等低毛利商品,對消費者和商家吸引力不算大。

如此一來,商家佈局傳統售貨機並無多少利可圖,有的甚至還入不敷出,點位難以覆蓋下去也就不難理解。

反觀智能售貨機,如今每台售價在6000元-8000元之間。同時,使用過程十分簡單和方便,消費者通過支付寶或微信掃碼之後,首次使用時開通小額免密功能並授權,便可打開櫃門選擇自己心儀的商品,若不喜歡或有品質問題可放回重新選購,之後關上櫃門系統便會自動結算扣款。此外,除了飲料和優酪乳,智慧售貨機和超市一樣,還可售賣水果、麵包、零食等毛利相對較高的商品。

目前來看,智慧售貨機頗受商家歡迎。摩小超、嗨便利等品牌共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萬多台意向訂單。

消費者對智慧售貨機的評價也不錯。

劉維擺出的一組資料更是給行業打了“興奮劑”。

“商家後臺資料顯示,每台智能售貨機的平均日銷在200元以上,且呈快速增長之勢。”他介紹,從商家回饋的資料來看,每台智慧售貨機只要日銷超過200元便有利可圖。

換算一下,每台智慧售貨機日均設備成本約20元,若每天能銷售200元,按照行業平均毛利率35%來計算,毛利則為70元。雖說賺的差額不大,但若鋪設點位元密度足夠大,日積月累下來也是一筆豐厚收入。

如此一來,從20萬台變為1000萬台,似乎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只是,陳警等人也深知,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識別成功率還不能做到100%

作為智慧售貨機的設備和技術提供方,陳警和劉維都認為,智慧售貨機的技術還有待不斷提升,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商家投放。

拆開來看,智慧售貨機由硬體和軟體組成。其中,硬體即櫃體較為簡單,一般由倉儲格子櫃或冰櫃“改裝”而來。要實現消費者購物時“自由選擇、即拿即走”, 最關鍵的核心技術是識別技術,從而識別出消費者買走的商品。

在識別技術上,智慧售貨機經過了數次技術反覆運算,從RFID無線射頻技術、純視覺技術,過渡到了融合視覺等多項技術的多模識別技術。

RFID無線射頻技術,即每個商品都需要貼上RFID電子標籤,系統通過識別開門前和開門後少了哪個電子標籤,來判斷消費者買了哪個商品。

純視覺技術,即在櫃體中裝上攝像頭,通過圖片識別來判斷消費者買了哪個商品。

多模識別技術,即在櫃體中裝上攝像頭,在圖片識別基礎上融合紅外、重力感測器等技術,通過多維度識別,來判斷消費者買了哪個商品。

嗨便利和摩小超都有過試錯經歷。

嗨便利最初做的便是RFID智能售貨機。產品交付商家投放後,劉維收到了一系列回饋問題。由於每個商品都需要人工貼上成本為0.5元左右的RFID電子標籤,導致RFID智慧售貨機運營成本較高,時不時還會出現人工失誤,即電子標籤和商品不對應的情況。另外,RFID智慧售貨機主要通過感應電子標籤,判斷商品是否被買走。如果有人故意將商品拿走而將電子標籤留在櫃內,系統仍會認為商品留在櫃內不對使用者扣款,這就會造成一定貨損。

摩小超在研發智慧售貨機之前,則對純視覺技術智慧售貨機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發現,當商品疊放時,系統識別準確率低,不能判斷消費者究竟買了哪個商品。如果有人故意將攝像頭進行遮擋,系統也會誤認為商品留在櫃內不對使用者扣款。

“只從一個角度識別商品售賣情況,系統會有很多漏洞。”陳警解釋道,如果要讓系統識別更加準確,需要在圖像識別基礎之上融合其他技術,從多個角度來識別判斷。

在這樣的背景下,嗨便利和摩小超現在量產的智慧售貨機,均擁有多模識別技術。當圖像識別判斷不出來時,系統會輔助紅外、重力感測器等技術,通過感應相關貨架重量等其他因素,來判斷消費者究竟拿了哪些商品。

“商品識別成功率已達99%。”陳警和劉維均對支點財經這樣表示。

不過,腦洞較大的行為總是層出不窮。他們舉例說,如果有人故意遮擋,並將商品拿出來吃一口再放進去,由於一些商品變化不是很大,系統有可能識別不出來。

好在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他們透露,多模識別相關技術已從識別剩餘轉向識別取出。其中,識別剩餘是判斷櫃中少了哪些商品,識別取出則是通過行為動作目的來判斷消費者取出了哪些商品,識別會更加精確。

“判斷行為動作目的技術較高,還需要不斷積累深度學習。”劉維說,“我們最終希望做到商品識別成功率能達到100%。”

智慧售貨機是個很好的流量入口

對摩小超、嗨便利這些以研發、生產、銷售智慧售貨機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來說,除了智慧售貨機的技術需要不斷提升,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也不容小覷。

目前,已有十幾家企業入局,裡面不乏巨頭的身影。京東到家與京東無界零售實驗室研發的智能售貨機京東到家Go已經上市;美的內部孵化的智能售貨機小賣櫃,已和阿裡達成合作,準備聯手拓展智慧售貨機市場......

激烈競爭之下,如何在智慧售貨機市場多分一杯羹?

“現在大家的產品都差不多,關鍵在於要能為商家創造更多價值。”陳警回答說,“只有商家滿意了,智慧售貨機市場才能做得更大。”

研發出更多新產品是策略之一。目前,智慧售貨機主要有兩款機型,一款是以售賣零食、麵包、生活用品等為主的常溫機,一款是以售賣飲料、優酪乳、水果等為主的保鮮機。

陳警透露,摩小超正在研發以售賣盒飯、便當、等為主的加熱機。他表示,智慧售貨機能應用的場景很多,未來會有更多系列機型上線。

“總之,智慧售貨機不僅僅是一個櫃子,而是一個很好的流量入口,能讓商家和各大品牌商在零售上有一些創新。”劉維總結說。

END

記者丨林楠 編發丨吳玲

最早是以傳統售貨機的形式在發展。

這種傳統售貨機面向消費者時,主要為封閉式自助購物。由於採用的是彈簧機技術,也就是通過貨道傳輸商品,消費者不能打開櫃門,只能輸入商品對應編號,待商品從相應貨道上掉落下來後,再從取貨小門裡拿出來。同時,貨道運輸商品種類有限,因此所賣商品多為飲料和優酪乳。不僅如此,由於當時移動支付條件不成熟,消費者選擇商品後,主要通過投幣購物。

傳統售貨機最初投放市場時,各大商家也是滿腔熱血,紛紛加入這個看似“躺著就能賺錢”的行業。

不過,發展20多年後,傳統售貨機的進展並不盡如人意,目前總量還不到20萬台。

何以造成了這一尷尬狀態?智能售貨機能逆襲嗎?

對後一個問題,幾位接受支點財經採訪的企業負責人給出的均是肯定答案。

關於第一個問題,陳警坦言,傳統售貨機之所以沒發展起來,主要原因是它在實際運行之中有缺陷,而智慧售貨機恰恰對這些缺陷進行了修補和升級。

缺陷之一是成本較高。傳統售貨機的每台售價一般為兩三萬元,若鋪設點位過多,會給商家帶來成本壓力。

缺陷之三是可售商品種類有限。如前所述,由於採用貨道運輸商品,一般只能售賣飲料、優酪乳等低毛利商品,對消費者和商家吸引力不算大。

如此一來,商家佈局傳統售貨機並無多少利可圖,有的甚至還入不敷出,點位難以覆蓋下去也就不難理解。

反觀智能售貨機,如今每台售價在6000元-8000元之間。同時,使用過程十分簡單和方便,消費者通過支付寶或微信掃碼之後,首次使用時開通小額免密功能並授權,便可打開櫃門選擇自己心儀的商品,若不喜歡或有品質問題可放回重新選購,之後關上櫃門系統便會自動結算扣款。此外,除了飲料和優酪乳,智慧售貨機和超市一樣,還可售賣水果、麵包、零食等毛利相對較高的商品。

目前來看,智慧售貨機頗受商家歡迎。摩小超、嗨便利等品牌共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萬多台意向訂單。

消費者對智慧售貨機的評價也不錯。

劉維擺出的一組資料更是給行業打了“興奮劑”。

“商家後臺資料顯示,每台智能售貨機的平均日銷在200元以上,且呈快速增長之勢。”他介紹,從商家回饋的資料來看,每台智慧售貨機只要日銷超過200元便有利可圖。

換算一下,每台智慧售貨機日均設備成本約20元,若每天能銷售200元,按照行業平均毛利率35%來計算,毛利則為70元。雖說賺的差額不大,但若鋪設點位元密度足夠大,日積月累下來也是一筆豐厚收入。

如此一來,從20萬台變為1000萬台,似乎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只是,陳警等人也深知,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識別成功率還不能做到100%

作為智慧售貨機的設備和技術提供方,陳警和劉維都認為,智慧售貨機的技術還有待不斷提升,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商家投放。

拆開來看,智慧售貨機由硬體和軟體組成。其中,硬體即櫃體較為簡單,一般由倉儲格子櫃或冰櫃“改裝”而來。要實現消費者購物時“自由選擇、即拿即走”, 最關鍵的核心技術是識別技術,從而識別出消費者買走的商品。

在識別技術上,智慧售貨機經過了數次技術反覆運算,從RFID無線射頻技術、純視覺技術,過渡到了融合視覺等多項技術的多模識別技術。

RFID無線射頻技術,即每個商品都需要貼上RFID電子標籤,系統通過識別開門前和開門後少了哪個電子標籤,來判斷消費者買了哪個商品。

純視覺技術,即在櫃體中裝上攝像頭,通過圖片識別來判斷消費者買了哪個商品。

多模識別技術,即在櫃體中裝上攝像頭,在圖片識別基礎上融合紅外、重力感測器等技術,通過多維度識別,來判斷消費者買了哪個商品。

嗨便利和摩小超都有過試錯經歷。

嗨便利最初做的便是RFID智能售貨機。產品交付商家投放後,劉維收到了一系列回饋問題。由於每個商品都需要人工貼上成本為0.5元左右的RFID電子標籤,導致RFID智慧售貨機運營成本較高,時不時還會出現人工失誤,即電子標籤和商品不對應的情況。另外,RFID智慧售貨機主要通過感應電子標籤,判斷商品是否被買走。如果有人故意將商品拿走而將電子標籤留在櫃內,系統仍會認為商品留在櫃內不對使用者扣款,這就會造成一定貨損。

摩小超在研發智慧售貨機之前,則對純視覺技術智慧售貨機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發現,當商品疊放時,系統識別準確率低,不能判斷消費者究竟買了哪個商品。如果有人故意將攝像頭進行遮擋,系統也會誤認為商品留在櫃內不對使用者扣款。

“只從一個角度識別商品售賣情況,系統會有很多漏洞。”陳警解釋道,如果要讓系統識別更加準確,需要在圖像識別基礎之上融合其他技術,從多個角度來識別判斷。

在這樣的背景下,嗨便利和摩小超現在量產的智慧售貨機,均擁有多模識別技術。當圖像識別判斷不出來時,系統會輔助紅外、重力感測器等技術,通過感應相關貨架重量等其他因素,來判斷消費者究竟拿了哪些商品。

“商品識別成功率已達99%。”陳警和劉維均對支點財經這樣表示。

不過,腦洞較大的行為總是層出不窮。他們舉例說,如果有人故意遮擋,並將商品拿出來吃一口再放進去,由於一些商品變化不是很大,系統有可能識別不出來。

好在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他們透露,多模識別相關技術已從識別剩餘轉向識別取出。其中,識別剩餘是判斷櫃中少了哪些商品,識別取出則是通過行為動作目的來判斷消費者取出了哪些商品,識別會更加精確。

“判斷行為動作目的技術較高,還需要不斷積累深度學習。”劉維說,“我們最終希望做到商品識別成功率能達到100%。”

智慧售貨機是個很好的流量入口

對摩小超、嗨便利這些以研發、生產、銷售智慧售貨機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來說,除了智慧售貨機的技術需要不斷提升,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也不容小覷。

目前,已有十幾家企業入局,裡面不乏巨頭的身影。京東到家與京東無界零售實驗室研發的智能售貨機京東到家Go已經上市;美的內部孵化的智能售貨機小賣櫃,已和阿裡達成合作,準備聯手拓展智慧售貨機市場......

激烈競爭之下,如何在智慧售貨機市場多分一杯羹?

“現在大家的產品都差不多,關鍵在於要能為商家創造更多價值。”陳警回答說,“只有商家滿意了,智慧售貨機市場才能做得更大。”

研發出更多新產品是策略之一。目前,智慧售貨機主要有兩款機型,一款是以售賣零食、麵包、生活用品等為主的常溫機,一款是以售賣飲料、優酪乳、水果等為主的保鮮機。

陳警透露,摩小超正在研發以售賣盒飯、便當、等為主的加熱機。他表示,智慧售貨機能應用的場景很多,未來會有更多系列機型上線。

“總之,智慧售貨機不僅僅是一個櫃子,而是一個很好的流量入口,能讓商家和各大品牌商在零售上有一些創新。”劉維總結說。

END

記者丨林楠 編發丨吳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