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地方,5米大鍋煮菜,100人同吃,從生到死可概括為3鍋大鍋飯

林州人從出生到死亡可以用三鍋“大鍋飯”來形容和概括。 那就是出生、結婚與亡故三個時刻。 這三個時刻家裡人為了表示慶賀或紀念,

會做上滿滿的一大鍋菜肴來招待親朋好友, 尤其是孩子出生和結婚時, 全村萬人空巷, 大家歡聚大鍋旁, 呼兒喚女、熙來攘往, 大碗吃飯、大口喝湯, 其樂也融融, 那情景、那場面豈一個罕見了得?當然上年紀的人鬥嘴, 有時也會惡狠狠地罵上一句:“明天就吃你的大鍋飯!!!”

林州人辦紅白事時吃大鍋飯的歷史由來已久, 具體什麼時候創立, 何人所創, 因無確鑿的史料可資查證, 所以至今也是個無頭官司。

至於為什麼請客吃飯是大鍋飯而非盤盤碟碟一大桌呢?按我自己的理解不外林州人世代形成的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思想在統領一切罷了。

試想一下:一盤一碟分開炒菜要用掉多少食用油和佐料啊?

尤其在林州水貴如油、糠菜半年糧的艱難歲月裡, 誰家捨得大魚大肉、分盤分碟炒菜上桌酬謝賓客啊?何況那時候去哪裡張羅那麼多的桌椅板凳呢?!除非舊社會財主家請客呢!所以一般百姓家也只好用大鍋飯聊以酬客了。

林州的“大鍋飯”, 其實是由各家各戶的“小鍋飯”發展而來的。 和舊時代全國大多數鄉鎮的飲食習慣一樣, 林州人也只是在過年過節時候才敢稍微“奢侈”一把。

以前也只是過年時才吃得起肉食。 可年三十那頓“菜”卻是把肉、豆腐、皮渣、白菜、粉條、豆芽放在一起亂燉而成的菜, 再配以大米飯、年糕, 一家五口也就歡歡喜喜過了個年!不過, 正因為平常不吃肉, 所以過年的“肉”才吃起來格外的香!

記得從大年初一到十五, 隔兩天就過一次年, 當然父母捨不得每天炒肉,而是把一鍋肉早早燉好,每次把燉好的肉舀一小勺勻進菜鍋裡而已。於是大冬天院子裡那口盛放燉肉的大缸(缸裡有一小鍋燉肉)會給我們這些小饞貓無限的誘惑,我們會趁父母出門在外時,偷偷地幹活,使吃奶的力氣挪開缸蓋,小手直接伸向肉鍋,哪管帶著冰渣的肉塊會凍掉我們的大牙!後來和鄰居小夥伴們一起分享心得時發現,他們的“作案”手法居然和我們如出一轍!

林州大鍋飯的做法並不複雜。

大火燒鍋,水開下米,米熟撇水,小火燜蒸,米飯入缸。

下一步把切好的肉片放在大鍋裡炒好,舀起入盆,再把白菜、豆腐、皮渣、放一起炒、燉,後把燉肉、粉條、豆芽放進大鍋,加水繼續亂燉,最後別忘加濃香撲鼻的小磨香油。

這樣獨具林州風味的“大鍋飯”就算大功告成了。

豬大多是自家養的殺了,白菜自己種的,皮渣自己做的,豆芽自己發的,正是這種基本的自給自足,保證了林州大鍋飯的醇香味美。每到開飯時節,那真是:聞一聞大鍋菜垂涎欲滴,嘗一嘗大鍋菜唇齒留香,所謂東北人不舍二人轉,林州人忘不了大鍋飯。

時間進入新的世紀,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林州大鍋飯的裡的內容也有了較大的變化。菜品除了原有品種外,還加入了酥肉丸子、海帶、青椒、蒜薹、蒜苗、木耳等時令蔬菜,講究些的人家還會放海參和魷魚,可以說大鍋飯的味道更濃了。

為什麼林州大鍋飯出奇的香呢?

這有待咱著名的美食家和烹飪大師給出答案。不過在我這普通食客看來,那滿大鍋的香就在一個“燉”字上。大鍋菜香氣撲鼻的原因不外食材與植物油、動物油的煎炒烹炸,再加花椒、茴香、料酒等各種佐料的滋潤,在合適的火候烘烤下,在適當的水溫燉煮下,會使各種食材釋放出不同的營養成分,它們或表現在汁液上,或表現在氣味上,這些氣液的有機互惠、水乳交融,自然形成滿大鍋的葷香共用。

過去農家自養的豬本就膘肥體壯,在這樣的大鍋裡蒸煮,哪個不把渾身的油香釋放?更兼大鍋菜快出鍋時,大師傅大手一揮,幾乎滿瓶的芝麻香油噴湧而上,這鍋大菜會香到什麼模樣,你盡可開足馬力自由想像。

滿滿當當的大鍋,香氣氤氳,當院擺放;米缸、面盆,林立兩旁。俯瞰大鍋,鮮紅的肉片不愧當紅主播,雪白的豆腐自然是稱職的配角,翠爽的蒜苗、蒜薹、青椒誰敢說不是綠葉?

黑木耳、白蓮藕、黃豆芽雖是點綴,可哪一樣不是恰到好處地燦爛?肉丸、皮渣上下翻滾,粉條、海帶飄蕩著清波。這樣的大鍋飯,就連天上神仙看了恐怕也要涎水N萬丈吧?玉皇老兒、仙女妹妹不爭先恐後地齊食人間煙火才怪呢?!

面對成百上千的食客,要做出膾炙人口的大鍋飯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做好大鍋飯的關鍵:一是要算准食客人數,量米下鍋,否則飯多了造成浪費,飯少了遭主人埋怨;

二是一定掌握好菜的鹹淡。這就是為什麼農村吃大鍋飯時,第一碗飯要廚師給食客盛飯的原因,尤其是面對食客眾多的局面,絕對不能放任自流,“吃打鍋”(飯菜不夠)的事情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發生的。

當然實在出現飯多菜少的難堪“危局”時,聰明的廚師會把鹽撒到馬勺裡,迅速把鹽水潑進大鍋裡,這就是一咸解百難的小小竅門,菜咸了人自然吃的少了。

當然父母捨不得每天炒肉,而是把一鍋肉早早燉好,每次把燉好的肉舀一小勺勻進菜鍋裡而已。於是大冬天院子裡那口盛放燉肉的大缸(缸裡有一小鍋燉肉)會給我們這些小饞貓無限的誘惑,我們會趁父母出門在外時,偷偷地幹活,使吃奶的力氣挪開缸蓋,小手直接伸向肉鍋,哪管帶著冰渣的肉塊會凍掉我們的大牙!後來和鄰居小夥伴們一起分享心得時發現,他們的“作案”手法居然和我們如出一轍!

林州大鍋飯的做法並不複雜。

大火燒鍋,水開下米,米熟撇水,小火燜蒸,米飯入缸。

下一步把切好的肉片放在大鍋裡炒好,舀起入盆,再把白菜、豆腐、皮渣、放一起炒、燉,後把燉肉、粉條、豆芽放進大鍋,加水繼續亂燉,最後別忘加濃香撲鼻的小磨香油。

這樣獨具林州風味的“大鍋飯”就算大功告成了。

豬大多是自家養的殺了,白菜自己種的,皮渣自己做的,豆芽自己發的,正是這種基本的自給自足,保證了林州大鍋飯的醇香味美。每到開飯時節,那真是:聞一聞大鍋菜垂涎欲滴,嘗一嘗大鍋菜唇齒留香,所謂東北人不舍二人轉,林州人忘不了大鍋飯。

時間進入新的世紀,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林州大鍋飯的裡的內容也有了較大的變化。菜品除了原有品種外,還加入了酥肉丸子、海帶、青椒、蒜薹、蒜苗、木耳等時令蔬菜,講究些的人家還會放海參和魷魚,可以說大鍋飯的味道更濃了。

為什麼林州大鍋飯出奇的香呢?

這有待咱著名的美食家和烹飪大師給出答案。不過在我這普通食客看來,那滿大鍋的香就在一個“燉”字上。大鍋菜香氣撲鼻的原因不外食材與植物油、動物油的煎炒烹炸,再加花椒、茴香、料酒等各種佐料的滋潤,在合適的火候烘烤下,在適當的水溫燉煮下,會使各種食材釋放出不同的營養成分,它們或表現在汁液上,或表現在氣味上,這些氣液的有機互惠、水乳交融,自然形成滿大鍋的葷香共用。

過去農家自養的豬本就膘肥體壯,在這樣的大鍋裡蒸煮,哪個不把渾身的油香釋放?更兼大鍋菜快出鍋時,大師傅大手一揮,幾乎滿瓶的芝麻香油噴湧而上,這鍋大菜會香到什麼模樣,你盡可開足馬力自由想像。

滿滿當當的大鍋,香氣氤氳,當院擺放;米缸、面盆,林立兩旁。俯瞰大鍋,鮮紅的肉片不愧當紅主播,雪白的豆腐自然是稱職的配角,翠爽的蒜苗、蒜薹、青椒誰敢說不是綠葉?

黑木耳、白蓮藕、黃豆芽雖是點綴,可哪一樣不是恰到好處地燦爛?肉丸、皮渣上下翻滾,粉條、海帶飄蕩著清波。這樣的大鍋飯,就連天上神仙看了恐怕也要涎水N萬丈吧?玉皇老兒、仙女妹妹不爭先恐後地齊食人間煙火才怪呢?!

面對成百上千的食客,要做出膾炙人口的大鍋飯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做好大鍋飯的關鍵:一是要算准食客人數,量米下鍋,否則飯多了造成浪費,飯少了遭主人埋怨;

二是一定掌握好菜的鹹淡。這就是為什麼農村吃大鍋飯時,第一碗飯要廚師給食客盛飯的原因,尤其是面對食客眾多的局面,絕對不能放任自流,“吃打鍋”(飯菜不夠)的事情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發生的。

當然實在出現飯多菜少的難堪“危局”時,聰明的廚師會把鹽撒到馬勺裡,迅速把鹽水潑進大鍋裡,這就是一咸解百難的小小竅門,菜咸了人自然吃的少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