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任督迴圈內功修煉法練一練有身輕體健、內力強勁,百病不生等功效

內功是傳統的武功功法。 今介紹之任督迴圈內功修煉, 是道家內功紫陽金掌修煉達到一定層次, 親身驗證的心得, 操之效顯。

一、意守中宮(臍內丹田), 陰陽升降, 丹田聚氣。

第一步:站式(盤坐亦可)。 初學者宜站式修煉, 自然站立, 兩腳分開, 左手掌心朝上, 右手握拳, 拳心朝上, 拳背放于左手掌心, 左手將右手抱住放於小腹前(即臍前, 盤坐相同, 單盤、雙盤、自然盤均可)。 當姿勢做好後, 雙目微閉, 舌抵上齶, 吸氣意存丹田, 呼氣, 意氣沉於腳板, 一呼一吸反復5~10分鐘, 停止有為呼吸, 意守丹田5~10分鐘, 即收功。 修煉5~10天, 當有氣沉腳板的感覺,

即可修煉第二步。

第二步:第一步複習5~10分鐘, 微有氣沉腳板的感覺, 用目光內視腳跟, 吸氣, 自兩腳跟沿腳後上提合於尾閭, 繼續吸氣上提, 達於頭頂百會。 呼氣, 用目光內視, 將上提的內氣沿身前、任脈及兩腿下沉於腳板, 一呼一吸, 內氣後升前降, 運一個大循環, 但意念不離于中宮(臍內丹田)。 丹田如車軸, 內氣迴圈如輪, 心液、腎氣相交于中宮(臍內丹田)。 修煉5~10分鐘, 口中生津, 清涼甘甜, 將津液吞下用目光送入丹田, 停止有為的呼吸升降, 意守丹田10~20分鐘, 修煉5~10天, 待其丹田形成。 腹式呼吸(即有節律的自然深呼吸), 即可修煉第三步。

第三步:第二步複習5~10分鐘, 意守丹田。 吸氣時, 意想身體周圍的氣體從全身毛孔吸入丹田, 小腹微微外凸;呼氣時,

小腹微微內凹, 意想全身內氣彙聚丹田成一團。 修煉5~10分鐘, 停止有為呼吸, 意存丹田5~10分鐘, 修煉5~10天丹田即有明顯的氣團。 如果只學到這一步, 勤修不輟, 保精節欲, 自然形成胎息內丹, 延年益壽, 身體輕健。

二、尻尾升氣, 丹田煉氣, 氣下於海, 先聚天心, 任督迴圈。

1、姿勢:要求盤坐(單盤、雙盤均可), 不可前俯後仰, 中正舒適即可, 手法同前(左手抱住握拳的右手), 放於臍前。

2、心法:把意守中宮、陰陽升降與丹田聚氣系統地修習一遍。 即吸氣意守丹田, 呼氣意守腳板3~5分鐘, 吸氣自腳跟升於百會, 呼氣自百會降於腳板3~5分鐘, 再意守丹田3分鐘。 毛孔開合, 氣匯丹田, 修習5分鐘, 再意守丹田5分鐘, 意氣合一, 經會陰轉入尾間長強穴(用目光內視)。

由於前面陰陽升降的有為修煉, 任督脈基本上疏通, 此時目光意氣聚於尾閭, 內氣自然而然地上移。 當移到尾閶上2~3寸的位置時, 人體自然形成一種輕微的只吸不呼現象, 這時將目光意念聚於此處, 存守3~5分鐘, 內氣自然強勁有力地沖關過穴, 由玉枕入腦, 目光意念應相隨, 守住內氣。 此時, 兩眼內角祖竅自然開合吸氣。 當內氣人腦, 祖竅穴自然開合後, 就不必再將目光意念專注於腦中的內氣, 而是將意念分別放于左眼、右眼與眉心三個位置形成“品”字訣(以眉心為玄關, 天心存而守之, 出偏者較多, 代不乏人, 故各位學者千萬不可只守眉心一處)。 微微觀照(大約5~10分鐘後), 左眼、右眼與眉心三光自然彙聚於腦內與內氣相合, 此時應存神於天心(眉心內三寸),
漸漸天心真氣充滿。 上滿自然下達, 不知不覺間內氣貫任脈入下丹田, 與丹田內氣合一, 精神融合, 微用意轉入尾閭, 頃刻間上行人腦, 意守片刻, 將意念分別再放于左眼、右眼與眉心三個位置, 形成“品”字, 三光自然彙聚於腦, 與腦中真氣相合, 降于下丹田。 後升前降, 任督迴圈, 自有為人無為, 修煉時間長短自定, 停煉時意存丹田5分鐘即可收功。

如紫陽金掌內功修煉者和丹田內氣充足者, 可自運氣人腦, 於腦記憶體守片刻, 再存神觀照于左眼、右眼與眉心, 自然三光彙聚於天心泥丸(眉內三寸), 上滿自可下達, 下滿自然上升, 自有為人無為。

任督迴圈, 內功修成, 真元內氣周流不息, 體內造化無窮。 如無俗事牽絆,

勤修苦練, 更形換骨, 脫質超凡。 如俗事纏身, 每天抽空修習一次, 也可達精氣神充足、身輕體健、內力強勁、百病不生等功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