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聖母瑪利亞童身生下耶穌,她的像為什麼在中世紀"人性味"不足?

聖母瑪利亞是位童身受孕的母親, 聖子即耶穌。 是西方基督教文化可以普度眾生、救人於危難的一座真神, 也是一位溫柔嫺靜、慈愛和善、偉大的母親形象。 而聖母瑪利亞的宣傳點主要是在純潔, 因為聖母是處女懷孕的, 教會對聖母的推崇也是主要為了宣傳禁欲主義。

拉斐爾的《金翅雀聖母》

這一幅因其畫上有一抓在嬰孩手裡的金翅雀而得名。 畫上的色彩, 選擇得比較嚴格, 聖母的紅色上衣與藍紫色披風, 兩個嬰孩的皮膚暖色, 構成穩定的畫面。 幼嬰的天真爛漫與聖母臉上的愛撫, 組成形象的基本內容;吟誦天倫的心曲。 這幅聖母像上一共畫了三個人物, 聖母、耶穌與約翰。 但人物沒有一點宗教標籤。 聖嬰與約翰都畫成幼兒形象。 年輕的聖母, 就象帶著兩個孩子的民間母親。 這個時期拉斐爾畫的聖母與聖子, 都以風景為背景, 人物的數目也雷同,

而且具有共同性的母愛主題。 他的聖母像的特點是:具有義大利民間女性的魅力, 有著人間最能感同身受的母愛情調。 以致幾百年後歐洲各地 流傳著一句讚美女人的話:"象拉斐爾的聖母一樣。 " 他完成的聖母像的數量之多, 迄今仍難以計數。

分娩意味著孩童的誕生, 這幅畫畫的是聖母瑪利亞懷著耶穌的情境, 在皮耶羅的筆下, 聖母是如此的栩栩如生。

《分娩的瑪利亞》

我們再來對比中世紀的一組聖母畫像, 聖母莊重威嚴地坐在寶座中, 頭戴王冠, 面無表情, 臉部被紗巾包裹, 雙目朝向畫面之外, 懷抱聖嬰, 兩腿僵硬地放在椅子前方, 背景被金黃色調所籠罩。 這是中世紀常見的聖母的造型和色調。 畫面裝飾意味濃重, 王冠、光環、天使等標誌性事物構成了天國的情境, 洋溢著宗教氣息, 使人感到敬畏、仰慕。 但除了神一樣存在外, 聖母沒有人的靈動, 也沒有生活氣息。

在由中世紀向文藝復興過渡時期, 由於精神信仰和思想觀念的轉變, 繪畫中所呈現的聖母形象也發生著變化。

文藝復興的繪畫是由"神"轉為"人"的時代。 在文藝復興之前教皇統治的"黑暗一千年"裡, 聖母只是一個僵死的神的符號。 冷面、呆板、拘束、正襟危坐、高高在上。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 資產階級開始宣揚個性, 主張以人為本, 反對神學, 享受享受現實生活。

文藝復興是指資產階級發起的一場反對封建神學、抨擊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借助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思想基礎, 獲取新知的運動。 文藝復興時代是藝術史上強烈的自覺意識覺醒的時代, 恩格斯在講到歐洲文藝復興的時候寫道:"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 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 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藝術界群星薈萃、流派紛呈的時代。

不同國家的人們心中有不同的聖母像。

米開朗琪羅的聖母像集純潔和崇高為一體,體現出一種超越塵世的永恆真實性。

俄羅斯的聖母像幾乎淹沒在金子和寶石的光澤中。

韓國人用他們自己的形象詮釋了聖母,其聖母神態更具有東方民族特有的謙卑,細長上挑的眼睛是絕對的"韓國製造"。

在非洲,聖母被刻畫成非洲黑人婦女的形象。

在中國,聖母自然是黃皮膚的中國婦女形象。

聖母像的變化,其實是歐洲思想領域以"人"代替"神"解放運動,吹響了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義的號角,預示著歐洲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

不同國家的人們心中有不同的聖母像。

米開朗琪羅的聖母像集純潔和崇高為一體,體現出一種超越塵世的永恆真實性。

俄羅斯的聖母像幾乎淹沒在金子和寶石的光澤中。

韓國人用他們自己的形象詮釋了聖母,其聖母神態更具有東方民族特有的謙卑,細長上挑的眼睛是絕對的"韓國製造"。

在非洲,聖母被刻畫成非洲黑人婦女的形象。

在中國,聖母自然是黃皮膚的中國婦女形象。

聖母像的變化,其實是歐洲思想領域以"人"代替"神"解放運動,吹響了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義的號角,預示著歐洲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