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我們需要補鈣嗎?補鈣有沒有副作用?

“補鈣”這個詞, 在中國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大家普遍認為, 老年人要補鈣, 孕婦要補鈣, 在長身體的孩子更應該補鈣了!

很多人生活中都會吃些鈣片什麼的, 額外給自己補鈣, 生怕身體“缺”點什麼。

但是補鈣有沒有副作用?

我們真的需要額外補鈣嗎?

關於“鈣”念, 有些事情你可能並不知道。

錯誤的補鈣觀, 對身體來說不僅無益, 還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傷害。

中醫認為, 西醫所謂的營養元素, 比如鈣、鐵、維生素等, 都不需要額外的吃化學合成品來補充。

咱們的脾胃是一個大的加工廠, 咱們只有吃進去食物, 經過脾胃的消化吸收這一個過程, 經過“加工合成”這一步, 才能轉化成咱們身體可以利用的營養物質(中醫稱之為水谷精微)。

所以說, 咱們不需要額外的補充鈣片, 額外的維生素。

只要脾胃功能相對正常, 合理飲食, 身體就能將其轉化成營養物質。

正所謂,

“谷入於胃, 脈道以通, 血氣乃行”。

隨著科學的日漸昌明, 我們也逐漸意識到咱們老祖宗說的話真的不錯~

近日,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 額外補鈣會增加動脈斑塊堆積和心臟損傷的風險, 但是高鈣飲食是安全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2700多名參與者十年來的檢測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 鈣攝入總量最高的一組, 患心臟病的風險比鈣攝入量最低的一組高出27%。

隨後, 研究人員又分析了兩組人的差別, 一組只攝入飲食中的鈣, 另一組通過鈣補充劑來額外補鈣, 結果發現後者比前者發生冠狀動脈鈣化的風險高22%。

研究人員認為, 身體對飲食中的鈣和補充劑中的鈣反應是不一樣的, 因為那些每天飲食中鈣含量最高的參與者, 患心臟病的風險並沒有增加。

另外一位研究人員還認為, 高鈣飲食對心臟不僅沒有不良影響, 甚至還可能還有保護作用。

所以, 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 也間接印證了咱們中醫的道理。

其實咱們不缺鈣!

只要咱們好好吃飯, 就不需要額外的補充鈣片。

不過, 如果你的脾胃功能很弱, 就需要好好恢復脾胃功能了。

油菜、乳製品、豆類、蝦皮、海帶、芝麻醬等都是含鈣豐富的食物。

其實咱們只要不挑食, 食物多元化, 就不用擔心攝入不到含鈣豐富的食物。

可是有些脾胃功能差的人, 容易挑食, 很多東西都不吃。 所以說恢復你的脾胃功能是當務之急, 脾胃不好, 不僅讓自己的飲食結構過於單一, 也不利於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水穀精微。

恢復脾胃功能, 都有什麼妙法呢?

似乎小編每天都在和大家強調~(還是要不斷地強調下去。 。 。 )

一 橘皮生薑飲

其實咱們經方“橘皮湯”就是由橘皮、生薑組成。

橘皮、生薑都能降胃氣, 胃氣得降, 脾氣也能更好的發揮清升的作用。

所以咱們平時可以用橘皮15g 生薑15g 泡水, 加點蜂蜜、大棗、紅糖等調味。 常年堅持, 有恢復脾胃功能的良效。

二 經方

具體要怎麼應用呢?

提到養脾胃,就不得不提及兩個思想——建中思想和理中思想。

建中思想代表經方是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原方:

桂枝三兩 炙甘草二兩 芍藥六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三兩 膠飴一升

本方中最重要的是桂枝和白芍兩味藥,桂枝和白芍在1:2的比例下,能起到養脾胃的作用。

之所以會實現就是因為實現了快速的流通、讓中軸運動起來的過程。很多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中軸轉。

另外,一個更好的理解方式是,白芍和桂枝在這個比例下,能加快靜脈血的回流,這一加快使得新鮮的靜脈血不斷參與消化吸收,完成建中的目的。

這樣說只是方便大家的理解。

因為這樣理解在用藥的過程中就好應用,不這樣理解就難以用藥。

小建中湯的生薑起到了升散的作用,氣機運動,濁氣得降。炙甘草保水保津液,大棗緩中,膠飴(臨床上可用生麥芽代替)起到了補津液,滋養脾胃的作用。

以上說的是建中思想,建立中焦的目的是讓通路打開,中焦運動起來,但是運動的前提是得有津液。

建中思想好比是將一潭死水變成運動起來的活水。在這個過程中,胃氣得降,脾氣得升,從而恢復你的脾胃功能。

如果參與消化吸收的津液不是很足,就要用到理中的思想了。

理中思想代表方劑是附子理中湯

附子理中湯化材自理中丸原方:

人參 乾薑 炙甘草 白術各三兩

理中的前提是抽調外周的氣血津液參與到消化吸收中來,主要就是人參的作用。

人參偏涼,將外散的血拽回來,乾薑能起到溫煦的作用。

白術的作用祛除脾胃中的濕氣,好比是除雜草。

人參乾薑好比是澆水,炙甘草保水保津液,諸藥合用,促進了脾胃處於一個更好的壞境(理中丸一般加入附子這味藥,附子就好比是增加陽光)。

處在這樣的環境,脾胃才能更好的工作。

小建中湯和附子理中湯使用的前提雖然不一樣,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養好脾胃,就可以兩個方劑來回換著用。而且在應用的過程中,最好合上恢復四逆湯。

小建中湯參考劑量:桂枝45g 白芍90g 生薑45g 大棗12枚 炙甘草30g 生麥芽60g 附子30g 乾薑30g

具體經方的應用,需要在經方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特別提醒:

小道經方視頻以及文章只做教學指導,不針對具體臨床治療,如果有需要請諮詢經方醫生。

更多中醫·養生內容歡迎關注:小道經方

系統學習小道經方課程:優酷搜索“小道經方”小道經方QQ群: 21535031

二 經方

具體要怎麼應用呢?

提到養脾胃,就不得不提及兩個思想——建中思想和理中思想。

建中思想代表經方是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原方:

桂枝三兩 炙甘草二兩 芍藥六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三兩 膠飴一升

本方中最重要的是桂枝和白芍兩味藥,桂枝和白芍在1:2的比例下,能起到養脾胃的作用。

之所以會實現就是因為實現了快速的流通、讓中軸運動起來的過程。很多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中軸轉。

另外,一個更好的理解方式是,白芍和桂枝在這個比例下,能加快靜脈血的回流,這一加快使得新鮮的靜脈血不斷參與消化吸收,完成建中的目的。

這樣說只是方便大家的理解。

因為這樣理解在用藥的過程中就好應用,不這樣理解就難以用藥。

小建中湯的生薑起到了升散的作用,氣機運動,濁氣得降。炙甘草保水保津液,大棗緩中,膠飴(臨床上可用生麥芽代替)起到了補津液,滋養脾胃的作用。

以上說的是建中思想,建立中焦的目的是讓通路打開,中焦運動起來,但是運動的前提是得有津液。

建中思想好比是將一潭死水變成運動起來的活水。在這個過程中,胃氣得降,脾氣得升,從而恢復你的脾胃功能。

如果參與消化吸收的津液不是很足,就要用到理中的思想了。

理中思想代表方劑是附子理中湯

附子理中湯化材自理中丸原方:

人參 乾薑 炙甘草 白術各三兩

理中的前提是抽調外周的氣血津液參與到消化吸收中來,主要就是人參的作用。

人參偏涼,將外散的血拽回來,乾薑能起到溫煦的作用。

白術的作用祛除脾胃中的濕氣,好比是除雜草。

人參乾薑好比是澆水,炙甘草保水保津液,諸藥合用,促進了脾胃處於一個更好的壞境(理中丸一般加入附子這味藥,附子就好比是增加陽光)。

處在這樣的環境,脾胃才能更好的工作。

小建中湯和附子理中湯使用的前提雖然不一樣,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養好脾胃,就可以兩個方劑來回換著用。而且在應用的過程中,最好合上恢復四逆湯。

小建中湯參考劑量:桂枝45g 白芍90g 生薑45g 大棗12枚 炙甘草30g 生麥芽60g 附子30g 乾薑30g

具體經方的應用,需要在經方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特別提醒:

小道經方視頻以及文章只做教學指導,不針對具體臨床治療,如果有需要請諮詢經方醫生。

更多中醫·養生內容歡迎關注:小道經方

系統學習小道經方課程:優酷搜索“小道經方”小道經方QQ群: 2153503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