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美國幼稚園到底學什麼?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自從娃上學後, 我就當起了“甩手掌櫃”, 把教育權完全讓渡給了老師和學校, 以為把娃送到學校就算功德圓滿了, 再也不用操心玩啊、吃啊、學習啊。 說實話, 孩子入學大半年了, 我還真沒仔細關心過她在學校到底學些什麼?儘管老師每週都會發一個學習“報告”, 我也只是匆匆一瞥, 反正有唱歌、讀書、做手工, 那就行了。 最近有時間有精力了, 我開始好奇起來, 決定好好研究一下美國幼稚園到底學什麼?真的只是玩嗎?

希望我這種“馬後炮”式的總結, 能給預備讓娃上學的媽媽們, 以及像我一樣後知後覺、偷懶的媽媽們,

一點實質性的參考和提醒。

此外,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我就在想, 娃在學校好像還學了不少東西呢, 那我是不是應該檢測驗收一下學習成果啊, 於是手欠, 就給娃出了一張測試卷, 結果~~結果~~

果寶入學時快三歲, 進的是2.5—3歲的班, 屬於“小班”。 這是貼在教室裡的DailySchedule(每天的排程):

從早上入學, 到下午放學, 大致安排是:

Free Choice activities:(自由活動時間, 30—60分鐘)

Circle time:唱歌、講故事(15分鐘)

AM Snack:上午零食(15分鐘)

Curriculum/Art/Center Time:手工、藝術(45分鐘)

Bible Circle Time:聖經讚美詩和故事(15分鐘)

Outside playtime:戶外活動(滑滑梯、秋千、沙子等, 30分鐘)

Lunch: 午餐(30分鐘)

Nap Time:午睡時間(2小時)

PM Snack:下午零食(水果和餅乾, 15分鐘)

Independent Play:自由活動(15分鐘)

Outside Playtime:戶外活動(時有時無, 因為很多家長接的比較早)

這是果寶每天帶回來的Note, 上面標記了幾點睡的覺, 都玩了什麼玩具等。

然後, 我又仔細閱讀了一遍老師發來的每週“報告”, 還算比較詳細的教學內容, 而且老師居然還佈置了“家庭作業”, 呃, 我只當沒看見……

你會發現美國教育方式的最大特點就是:主題教學。

主題教學

每個月會有一個主題, 然後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這個主題展開, 比如歌曲、故事、手工作品, 以及玩具等都跟主題相關。 下麵僅以10月份為例:

10月主題:On The Farm(在農場)

第一周FarmersMarket(農貿市場),包括對各種水果進行分類、數數;把教室裝扮成農貿市場的樣子,分組進行模擬買賣;分辨哪些食物是水果,哪些食物是蔬菜。

家庭作業:複習農貿市場所學的內容;通過拾荒式搜索的遊戲,認識字母;練習寫自己的名字。

第二周FarmAnimals(農場動物),包括對各種動物進行分類、數數、畫動物形狀;動物們的叫聲、吃什麼,他們為什麼重要;製作農場動物的紙袋子和動物面具;讀動物故事,以及唱兒歌“OldMcDonald Had A Farm”和“B-I-N-G-O”。

家庭作業:複習農場動物所學的內容;通過拾荒式搜索的遊戲,認識字母;練習寫自己的名字。

第三周HarvestFestival(豐收季節),包括數玉米粒;瞭解農場收割的其他植物;painting農場動物;顏色混搭組合(把紅色與白色混合,變成一隻粉色的小豬);通過找衣櫃的遊戲,來認識自己的名字。

家庭作業:複習所學內容,鼓勵孩子複習名字的每一個字母、形狀和顏色。

第四周“Fall”Season(秋季),包括戶外walk撿樹葉和樹枝,製作秋天的手工作品;數蘋果和南瓜;瞭解南瓜的生長週期;繼續練習辨認名字;並用西班牙語學習數字和顏色。

月末學校組織有HarvestFestival活動,每年盛大的節日派對,各種農場植物、動物等的裝扮,以及各類遊戲、手工攤位。

11月份,全美進入“感恩節”的慶祝狂歡中,學校的主題也都圍繞著“感恩節”展開;而12月是“耶誕節”大派對,主題自然就是耶誕節。

這種主題教學的方式,能夠給孩子們一個系統的認知,而且在不斷地強化和重複中獲得知識。看完這幾個月的報告,感覺娃在學校還學了不少東西呢,心裡還算美滋滋的。

但對於知識類的教育,好像真的太少太少了,大半年過去了,字母學到F,數數大概也是5以內吧,至於算數之類的嘛,那就甭提了。而且老師從來也不會強制記憶,也不會測驗,至於孩子們掌握了多少,只能聽天由命,由家長來檢驗了。

為了瞭解其他幼稚園學習的內容,我又諮詢了在一家國際幼稚園(雙語)工作的陳老師,據她介紹,她所在班級是2.5--3.5歲的孩子,日常的schedule也是circle time、play time、outside play、craft time等,班上有中英文兩文老師,有固定的中文課和英文課,教授的內容包括算數、認字、字母,也會教一些兒歌、歌謠等,手工課按照節日、季節等主題安排。這家學校的教學模式算是中西合璧,特別重視數學,已經引入加減法的練習,學生家長也希望孩子在數學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將來能上gifted班(美國天才班)。

最後我又想對比一下國內同年齡段的孩子在學什麼,於是又諮詢了朋友家娃班級的教學內容。他們也是每週有一個主題,比如“不跟陌生人走”。工作重點分為:主題方面(不吃陌生人的東西,努力做到不跟陌生人走;能區分白天和黑夜)、環境創設方面(娃娃家增添“水果蔬菜”)、生活方面(學會穿脫厚外套的方法,學習折疊衣服)。

每天的DailySchedule分為:

教育活動:包括語言(手指變魔術,嘗試手指變成不同的動物)、健康(我的牙齒,學會正確保護牙齒的方法)、社會(不跟陌生人走)、藝術(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徵,體驗繪畫樂趣)、科學(區分白天和黑夜)。

戶外活動:包括趕小豬、投沙包、扔飛盤、手腳協調、木頭人、揪尾巴等。

餐前活動:包括猜謎語、唐詩朗誦、兒歌聯唱、三字經、欣賞輕音樂。

遊戲活動:包括體育遊戲(小烏龜運糧)、智力遊戲(鱷魚和猴子)、區域遊戲(白天和黑夜)、玩具吧(分享玩具)、音樂遊戲(拉個圈圈)

我的媽吆,看完這份“教學計畫”,我都被震驚了,內容實在太豐富、太靠譜了,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都說美國崇尚“快樂教育”,幼稚園中小學就是玩,的確學生的課業壓力比國內小多了,但為了孩子以後能上個好大學,哪個家長不是一邊肉疼地花著補課費,一邊擠破頭地想進gifted班。雖然我本人現在還沒有這種強烈的願景,但說不定以後被“形勢”所逼呢,唉,你現在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將成為你將來想一飲而下的後悔藥。

第一周FarmersMarket(農貿市場),包括對各種水果進行分類、數數;把教室裝扮成農貿市場的樣子,分組進行模擬買賣;分辨哪些食物是水果,哪些食物是蔬菜。

家庭作業:複習農貿市場所學的內容;通過拾荒式搜索的遊戲,認識字母;練習寫自己的名字。

第二周FarmAnimals(農場動物),包括對各種動物進行分類、數數、畫動物形狀;動物們的叫聲、吃什麼,他們為什麼重要;製作農場動物的紙袋子和動物面具;讀動物故事,以及唱兒歌“OldMcDonald Had A Farm”和“B-I-N-G-O”。

家庭作業:複習農場動物所學的內容;通過拾荒式搜索的遊戲,認識字母;練習寫自己的名字。

第三周HarvestFestival(豐收季節),包括數玉米粒;瞭解農場收割的其他植物;painting農場動物;顏色混搭組合(把紅色與白色混合,變成一隻粉色的小豬);通過找衣櫃的遊戲,來認識自己的名字。

家庭作業:複習所學內容,鼓勵孩子複習名字的每一個字母、形狀和顏色。

第四周“Fall”Season(秋季),包括戶外walk撿樹葉和樹枝,製作秋天的手工作品;數蘋果和南瓜;瞭解南瓜的生長週期;繼續練習辨認名字;並用西班牙語學習數字和顏色。

月末學校組織有HarvestFestival活動,每年盛大的節日派對,各種農場植物、動物等的裝扮,以及各類遊戲、手工攤位。

11月份,全美進入“感恩節”的慶祝狂歡中,學校的主題也都圍繞著“感恩節”展開;而12月是“耶誕節”大派對,主題自然就是耶誕節。

這種主題教學的方式,能夠給孩子們一個系統的認知,而且在不斷地強化和重複中獲得知識。看完這幾個月的報告,感覺娃在學校還學了不少東西呢,心裡還算美滋滋的。

但對於知識類的教育,好像真的太少太少了,大半年過去了,字母學到F,數數大概也是5以內吧,至於算數之類的嘛,那就甭提了。而且老師從來也不會強制記憶,也不會測驗,至於孩子們掌握了多少,只能聽天由命,由家長來檢驗了。

為了瞭解其他幼稚園學習的內容,我又諮詢了在一家國際幼稚園(雙語)工作的陳老師,據她介紹,她所在班級是2.5--3.5歲的孩子,日常的schedule也是circle time、play time、outside play、craft time等,班上有中英文兩文老師,有固定的中文課和英文課,教授的內容包括算數、認字、字母,也會教一些兒歌、歌謠等,手工課按照節日、季節等主題安排。這家學校的教學模式算是中西合璧,特別重視數學,已經引入加減法的練習,學生家長也希望孩子在數學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將來能上gifted班(美國天才班)。

最後我又想對比一下國內同年齡段的孩子在學什麼,於是又諮詢了朋友家娃班級的教學內容。他們也是每週有一個主題,比如“不跟陌生人走”。工作重點分為:主題方面(不吃陌生人的東西,努力做到不跟陌生人走;能區分白天和黑夜)、環境創設方面(娃娃家增添“水果蔬菜”)、生活方面(學會穿脫厚外套的方法,學習折疊衣服)。

每天的DailySchedule分為:

教育活動:包括語言(手指變魔術,嘗試手指變成不同的動物)、健康(我的牙齒,學會正確保護牙齒的方法)、社會(不跟陌生人走)、藝術(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徵,體驗繪畫樂趣)、科學(區分白天和黑夜)。

戶外活動:包括趕小豬、投沙包、扔飛盤、手腳協調、木頭人、揪尾巴等。

餐前活動:包括猜謎語、唐詩朗誦、兒歌聯唱、三字經、欣賞輕音樂。

遊戲活動:包括體育遊戲(小烏龜運糧)、智力遊戲(鱷魚和猴子)、區域遊戲(白天和黑夜)、玩具吧(分享玩具)、音樂遊戲(拉個圈圈)

我的媽吆,看完這份“教學計畫”,我都被震驚了,內容實在太豐富、太靠譜了,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都說美國崇尚“快樂教育”,幼稚園中小學就是玩,的確學生的課業壓力比國內小多了,但為了孩子以後能上個好大學,哪個家長不是一邊肉疼地花著補課費,一邊擠破頭地想進gifted班。雖然我本人現在還沒有這種強烈的願景,但說不定以後被“形勢”所逼呢,唉,你現在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將成為你將來想一飲而下的後悔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