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隴華|王益區鐵路文化小記

鐵路文化, 是王益區在銅川市內乃至陝西省內影響最深遠的近代文化之一。

隴海鐵路咸(陽)同(官)支線, 是我省在上世紀40年代建成的一條運煤鐵路專線。

它的出現, 有力地促進了同官煤炭開採業的發展。 我市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如此規模, 也和這條鐵路直接有關。 要講清楚當年建築這條鐵路的緣由, 得從那時我省煤炭工業狀況談起。

據上世紀30年代估計, 陝西省的煤炭儲藏量在71950兆噸, 占全國總儲量的百分之29.5%, 是煤炭資源大省。 可是, 當時我省的煤炭工業極端落後。 就拿同官縣來說, 這裡的生產點依然是在封建窯主把持下的小煤窯, 叫“炭窠”。 他們沿用舊法開採, 礦井設施十分簡陋, 工藝極端落後。 各炭窠生產的煤炭, 主要靠牲畜馱運到外地銷售。 因此, 煤炭產量十分有限, 遠不能自給。 與此同時, 我國東部的若干重要煤礦, 如山西的大同煤礦和河南的焦作煤礦等,

已經建為資本主義近代新式企業, 使用機器生產。 它們的生產規模及產量, 是炭窠望塵莫及的。 因此, 關中的各大工廠與鐵路線, 主要使用晉煤和豫煤。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邊起烽煙, 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由此開始, 這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日軍在侵佔北平、天津之後, 攻入晉、豫兩省。 兩省的煤炭, 再也無法運入陝西。 此時, 我國東部許多企業陸續遷入西安、咸陽、寶雞等地。 由於煤源斷絕, 關中大鬧煤荒, 工廠停工, 鐵路無法正常運行。 為此, 陝西省政府和隴海鐵路局決定合建同官煤礦, 並興建鹹同鐵路。 他們就此向國民政府寫了報告, 經批准後, 又商定了實施大綱。

鹹同鐵路在咸陽與隴海鐵路接軌。

它跨越渭河最大的支流涇河後, 途經涇陽、三原、富平、耀縣諸縣, 在黨家河進入舊同官縣境內, 其終點是五裡鋪(今王益區五一路)之礦廠。 所以終點的火車站叫“礦場車站”, 即今銅川火車站。 該線全長137公里, 其中從黨家河到礦廠19公里, 坡度為千分之一。

鹹同鐵路的建築工程, 於1939年正式開工。 所用的鋼軌, 都是舊的, 沿線所有的大型橋樑皆為木結構。 1941年1月修到耀縣。 同年7月修至黃堡。 1942年1月, 全線竣工, 並正式對外營業。 1942年7月1日, 黃堡火車站開始出售客票, 每日一次。 這是我市火車運輸史上第一次出售客票。 鹹同鐵路的通車, 為同官煤礦煤炭外運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1943年, 同官煤礦日產煤為830噸, 每月產量可達25000噸。 從此, 同官所產的煤炭源源不絕地運送到關中。

為西安、咸陽、寶雞等地的企業, 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從而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此外, 鹹同鐵路的建成, 促進了王益地區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黃堡鎮雲集了一些使用大機器生產的工廠, 雖說規模都不太大, 在當時卻是一種新生事物, 是我市生產力發生質變的標誌。

新中國成立以後, 咸(陽)銅(川)鐵路已全部換用為12.5米或25米的每米重43千克的新鋼軌。 道軌上的各種零件、附件全部標準化。 橋樑, 皆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王益區成為從關中往陝北的物資運輸和人員運輸的轉運站, 從而為陝北等地的開發立下了汗馬功勞。

1955年, 在王益區境內又建了從銅川火車南站到王家河煤礦的鐵路運輸專線。

王益區遺存的有關建築物, 主要有:銅川火車站, 銅川南站, 宜古村鐵路工房, 等等。

參考資料:《同官縣誌》《銅川文史》第九期、《銅川礦務局局志》《銅川礦務局大事記》《王益文物》。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tongguanxinyun@163.com

稿件一經採用即付稿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